2008-05-26 14:34:10夢天使
童話作家林世仁推薦「作文法寶」--梁書瑋老師《繪本有意思》
【「作文法寶」書系】
梁書瑋老師《繪本有意思----幸福共讀法寶》
◎適合幼稚園~小學的家長與老師參考
◎利用繪本共讀,幫助孩子學習用文字和圖畫,表現自己的故事
◎透過各種圖文遊戲,從圖象過渡到文字
**************************************************************
..推薦序..
翻開書,看見兒童─在童心中悠遊
童話作家 林世仁
二00七年八月我應邀到中壢「黃秋芳創作坊」跟小朋友見面。行前,秋芳建議我演講時不要用電腦簡報,她希望是我的「人」和小朋友見面,而不是繞個彎,透過「投影幕」跟小朋友聊天。
以前,我曾碰過邀約單位很不好意思的表示沒有電腦設備,有電腦設備卻主動建議不用的,這還是頭一遭。事後證明,那是一次美好的相遇。而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小朋友的回響文章,印象更是深刻。文章中,很少刻版的句子,很少漂亮卻缺乏生命的修飾語,有的是真真切切的內心感受。
和台灣其他常見的學習模式相比,心得幾乎是「公式化作業」的代名詞,我很少在心得文章中,看到這樣真實、活潑的內容。學生的表現,反映出老師的教學,我想,一定是有一群「很不公式化」的老師,才能教出這樣一群很不公式化的學生,讓文章真的可以變成傳達自己心聲的管道,文章相見,就是素面相見,就是心靈相見。
由此,我很好奇創作坊老師的教法。他們藏著怎樣的法寶呢?
初看書瑋老師的這本《繪本有意思—幸福共讀法寶》,的確很有意思。
我幾乎小小嚇了一跳。以「教學法寶」來看,它幾乎完全「失焦」。除了第三部份,提到一個很實用的「作文結構圖」之外,幾乎找不到「教法一二三」之類的速成祕笈;第一人稱的敍述角度,更使這本書像一本教學現場的散文集。
這是怎麼回事?這不是一本教學法寶書嗎?然後,一篇篇讀下來,我慢慢發現,書瑋老師其實是在做一種「教學示範」。它不是「教學法寶」,而是「共讀法寶」,法寶就藏在文章中,有點「不教之教」的味道,沾了點道家的豁然輕鬆,摻了點儒家的耐性用心。
可以說,這本書借用了「乾坤大挪移」,把焦點從方法上移開,轉到「兒童」,轉到「人」。讓我們明白,只有在「教法秘笈」這類單一的技術層面上失焦,才能在幸福共讀中,看得更廣、更全面;看到兒童,看到童心,也看到自己。
不妨先聽聽書瑋老師怎麼說:
任何一次親密幸福的繪本共讀,都從封面、封底的「觀察」和「想像」開始。
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導引,孩子的答案常常都是由「平常」到「不平常」。
讓他們(孩子)自己整理出答案,然後,帶著每一種可能的答案,進入書中的故事。
完全無法預料的快樂和驚喜,比經過設計過的美麗還要有趣多了。
只有用一雙美好的眼睛看著他們,他們才能變成我們要的美好模樣。
無論孩子們在他的書中發現了什麼,我們都要提醒自己,放慢速度,儘量不要加入成人世界的界定和解說;想像著一種無條件、無目的的單純與熱情,參與孩子們的發現,相信孩子們的「證據」;最後,我們就可以在孩子身上,發現成長的喜悅,發現向日葵般的向光性。
這種近乎不教之教的能量有多大呢?我們來看幾則小朋友的回應:
「翻開書本,就像看到一個宇宙,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星球。」
「白白的小兔子喜歡跟胡蘿蔔說話,可是因為小兔子的牙齒太長了,在跟胡蘿蔔說話時都會咬到胡蘿蔔,讓大家以為小兔子喜歡吃胡蘿蔔。」
孩子窩在大片牆壁的一角說:「老師,我現在是在畫石頭。」然後跳到牆壁中間,展開成大字形:「碰,石頭擋到路,被工人炸開來了。」
想讓孩子寫幾個字,孩子用雙手撐著下巴搖著頭,問他怎麼了?「老師,我的字都在頭上面,要搖一搖,字才會掉下來,我才能寫字。」
爸爸像什麼?像大飛機,「因為他講話很大聲,就像飛機一樣轟轟轟的。」
媽媽呢?媽媽像計程車司機。「因為她每天都帶我跟姊姊去很多補習班,我們一上車,她就知道要去哪裡。」
多有創意的回應!
原來,「不教之教」才是真正的源頭活水。最大的法寶就是「成全」,讓孩子內在的自我從容出現,成為他本來就該有的樣子。而方法也不過是「讓孩子、書和我們自己,形成幸福聯繫。」
坊間許多補習班的教學法(借用書中的比喻),就像是只顧著澆水,不肯停下來的園丁,澆得花朵都快淹死了,還懷疑是不是澆得不夠多?這樣,不僅留不出靈感的生長空間,更會錯過互動過程中的美好。
我想,書瑋老師想告訴我們的是:真正的法寶不在技法,而在心態和態度,再加上一點從容的時間。只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相信孩子,既可預期又不可預期的成果便會自然開花結果。
就像書中的小朋友們在亂畫的過程中,意外發現這跟艾瑞卡爾的「拼貼絕技」,簡直異曲同工!
也許,讀者在讀完這一系列文章,也能發現自己已在無意中學會了親子共讀的法寶。發現最美的書,是兒童;最美的感動,是童心;而在親子共讀中收穫最大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這本書想要傳達的,其實是一個「兒童」、「童書」和「我」三方皆贏的法寶。
書瑋說:「世上沒有一本書,能贏過一本名為《孩子》的書。」一樣是教學,這樣的教學理念很不一樣,很活,很人性,很文學。
如果全台灣的作文班,都不只是在教作文,而是在教文學,教欣賞,教思考,教美……,那麼,相信小朋友的心中和筆下,就能流露出更多的靈性,更多的真實、美好與想像。
**************************************************************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5231656979&Actid=tornado
梁書瑋老師《繪本有意思----幸福共讀法寶》
◎適合幼稚園~小學的家長與老師參考
◎利用繪本共讀,幫助孩子學習用文字和圖畫,表現自己的故事
◎透過各種圖文遊戲,從圖象過渡到文字
**************************************************************
..推薦序..
翻開書,看見兒童─在童心中悠遊
童話作家 林世仁
二00七年八月我應邀到中壢「黃秋芳創作坊」跟小朋友見面。行前,秋芳建議我演講時不要用電腦簡報,她希望是我的「人」和小朋友見面,而不是繞個彎,透過「投影幕」跟小朋友聊天。
以前,我曾碰過邀約單位很不好意思的表示沒有電腦設備,有電腦設備卻主動建議不用的,這還是頭一遭。事後證明,那是一次美好的相遇。而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小朋友的回響文章,印象更是深刻。文章中,很少刻版的句子,很少漂亮卻缺乏生命的修飾語,有的是真真切切的內心感受。
和台灣其他常見的學習模式相比,心得幾乎是「公式化作業」的代名詞,我很少在心得文章中,看到這樣真實、活潑的內容。學生的表現,反映出老師的教學,我想,一定是有一群「很不公式化」的老師,才能教出這樣一群很不公式化的學生,讓文章真的可以變成傳達自己心聲的管道,文章相見,就是素面相見,就是心靈相見。
由此,我很好奇創作坊老師的教法。他們藏著怎樣的法寶呢?
初看書瑋老師的這本《繪本有意思—幸福共讀法寶》,的確很有意思。
我幾乎小小嚇了一跳。以「教學法寶」來看,它幾乎完全「失焦」。除了第三部份,提到一個很實用的「作文結構圖」之外,幾乎找不到「教法一二三」之類的速成祕笈;第一人稱的敍述角度,更使這本書像一本教學現場的散文集。
這是怎麼回事?這不是一本教學法寶書嗎?然後,一篇篇讀下來,我慢慢發現,書瑋老師其實是在做一種「教學示範」。它不是「教學法寶」,而是「共讀法寶」,法寶就藏在文章中,有點「不教之教」的味道,沾了點道家的豁然輕鬆,摻了點儒家的耐性用心。
可以說,這本書借用了「乾坤大挪移」,把焦點從方法上移開,轉到「兒童」,轉到「人」。讓我們明白,只有在「教法秘笈」這類單一的技術層面上失焦,才能在幸福共讀中,看得更廣、更全面;看到兒童,看到童心,也看到自己。
不妨先聽聽書瑋老師怎麼說:
任何一次親密幸福的繪本共讀,都從封面、封底的「觀察」和「想像」開始。
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導引,孩子的答案常常都是由「平常」到「不平常」。
讓他們(孩子)自己整理出答案,然後,帶著每一種可能的答案,進入書中的故事。
完全無法預料的快樂和驚喜,比經過設計過的美麗還要有趣多了。
只有用一雙美好的眼睛看著他們,他們才能變成我們要的美好模樣。
無論孩子們在他的書中發現了什麼,我們都要提醒自己,放慢速度,儘量不要加入成人世界的界定和解說;想像著一種無條件、無目的的單純與熱情,參與孩子們的發現,相信孩子們的「證據」;最後,我們就可以在孩子身上,發現成長的喜悅,發現向日葵般的向光性。
這種近乎不教之教的能量有多大呢?我們來看幾則小朋友的回應:
「翻開書本,就像看到一個宇宙,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星球。」
「白白的小兔子喜歡跟胡蘿蔔說話,可是因為小兔子的牙齒太長了,在跟胡蘿蔔說話時都會咬到胡蘿蔔,讓大家以為小兔子喜歡吃胡蘿蔔。」
孩子窩在大片牆壁的一角說:「老師,我現在是在畫石頭。」然後跳到牆壁中間,展開成大字形:「碰,石頭擋到路,被工人炸開來了。」
想讓孩子寫幾個字,孩子用雙手撐著下巴搖著頭,問他怎麼了?「老師,我的字都在頭上面,要搖一搖,字才會掉下來,我才能寫字。」
爸爸像什麼?像大飛機,「因為他講話很大聲,就像飛機一樣轟轟轟的。」
媽媽呢?媽媽像計程車司機。「因為她每天都帶我跟姊姊去很多補習班,我們一上車,她就知道要去哪裡。」
多有創意的回應!
原來,「不教之教」才是真正的源頭活水。最大的法寶就是「成全」,讓孩子內在的自我從容出現,成為他本來就該有的樣子。而方法也不過是「讓孩子、書和我們自己,形成幸福聯繫。」
坊間許多補習班的教學法(借用書中的比喻),就像是只顧著澆水,不肯停下來的園丁,澆得花朵都快淹死了,還懷疑是不是澆得不夠多?這樣,不僅留不出靈感的生長空間,更會錯過互動過程中的美好。
我想,書瑋老師想告訴我們的是:真正的法寶不在技法,而在心態和態度,再加上一點從容的時間。只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相信孩子,既可預期又不可預期的成果便會自然開花結果。
就像書中的小朋友們在亂畫的過程中,意外發現這跟艾瑞卡爾的「拼貼絕技」,簡直異曲同工!
也許,讀者在讀完這一系列文章,也能發現自己已在無意中學會了親子共讀的法寶。發現最美的書,是兒童;最美的感動,是童心;而在親子共讀中收穫最大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這本書想要傳達的,其實是一個「兒童」、「童書」和「我」三方皆贏的法寶。
書瑋說:「世上沒有一本書,能贏過一本名為《孩子》的書。」一樣是教學,這樣的教學理念很不一樣,很活,很人性,很文學。
如果全台灣的作文班,都不只是在教作文,而是在教文學,教欣賞,教思考,教美……,那麼,相信小朋友的心中和筆下,就能流露出更多的靈性,更多的真實、美好與想像。
**************************************************************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5231656979&Actid=tornado
讀過了
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