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4 03:59:23黃允中

【私影評】Le Monde Selon Bush《為布希量身訂做的世界》

《為布希量身訂做的世界》(Le Monde Selon Bush ,英譯為 The World According to Bush)是法國導演卡瑞爾(William Karel)為法國電視台所拍攝的紀錄片。它在溫哥華影展中的全球首映頗受好評,主辦單位特地為它加映了兩場,而且是在最大的放映廳裡,結果依然場場爆滿。由於美國總統大選舉行在即,我們不難看出此次美國總統選舉受舉世關切的程度。

大體而言,《為布希量身訂做的世界》和今年獲得坎城影展,由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所執導的反布希紀錄片《華氏九一一度》(Fahrenheit 9/11)有著類似的主題,兩部片的差異在於麥克摩爾的作品較顧及大眾口味,娛樂性較高,《為布希量身訂做的世界》則有著較嚴謹的紀錄片格式,考據也較完整。事實上,卡瑞爾這部片也曾試著進入坎城,不過坎城影展執行單位為了避免給外界反美的印象,只收了麥克摩爾的作品,犧牲了卡瑞爾。在溫哥華影展的官方手冊上,提到坎城的這種作法「真是個恥辱」。

卡瑞爾在片中採訪了歷史學家、記者、前CIA人員、聯合國武器調查小組負責人,甚至是布希的演講稿撰稿人與顧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檢視小喬治布希這位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總統,他在白宮這三年來外交決策的種種內幕,以及對於許多有反省能力的美國人而言,這些決策如何背離了美國的國家精神。

影片一開始是小布希參加了基督教的傳教性節目,與觀眾一起禱告的場景。受訪的歷史學家與記者談到了小布希荒唐的過去,宗教的力量如何讓他重生,這給了他一個簡單的道德觀,而他在進入白宮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出國的經驗,一直待在德州,簡單的道德觀加上世界觀的貧乏,使他在外交的決策上犯下了大量可怕的錯誤。

但是這個心智簡單的白宮主人,是一個複雜的利益集團網路操控下的木偶,其中包括了他自己的家族企業,以及與中東石油產業、軍火商之間錯縱複雜的關係。這個利益的網路在美國政府當中有些已蘊釀了數十年。影片裡毫不客氣地指出,布希家族一直在從事見不得人的事業,從現任總統的祖父普利史考特‧布希 (Prescott Bush)有相當長的時間協助納粹經營許多家公司;至於老布希總統,當年不僅在財務與技術上協助伊拉克的獨裁者哈珊,使伊拉克有能力發射化學武器,美國攻伊的理由是伊拉克有大規模傷害性武器,但建造他們的就是布希家族。

美國有一個克萊兒企業集團(Carlyle),旗下公司專門生產國防工業中的坦克與飛彈裝備,老布希是這個集團的重要人物,不難想像該集團可以從美伊戰爭中獲利巨大的利潤,而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賓拉登家族竟然也是這個集團的重要金主之一,形成了「為了消滅賓拉登,所以攻擊伊拉克,但是生產攻伊武器的兵工廠是賓拉登家族投資的」的荒謬局面。影片強烈質疑攻伊決策背後的政商關係,並藉著受訪學者之口說出:「對他們(布希家族)而言,911事件不是災難,而是禮物。」

美攻伊一個最大的理由是伊拉克有大規模的傷害武器,卡瑞爾採訪了聯合國武器調查小組的負責人與前CIA的相關人員,他們都不認為伊拉克還有任何此類武器,所以美國以這個理由攻伊並沒有任何正當性,而這兩天美國的軍事調查小組的最後檢驗報告也確認伊境並無傷害性武器的存在,算是為本片下了一個註腳。

布希與他的團隊為了家族與企業的利益,而成為卡瑞爾口中「參加魔鬼晚宴的人」,而且他們用盡各種方法讓反對的力量消音,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布希政府竟然企圖在美國國內推行一項法案,鼓勵人民檢舉一切可疑分子,獎勵送包裹的郵差從門口觀察收信人像不像恐怖份子,水電工人進入人家的屋裡觀察屋內的陳設有沒有可能是恐怖組織的基地。如同一位學者說的:「…據我所知,最後一個會這樣傷害人民隱私權的國家是前蘇聯。」

在布希政府以愛國為名,清除雜音的同時,這部影片收集了不少「勇敢」的訪問,像是布希的演講撰稿人願意出面便是一例,另外最難能可貴的,是已八十五歲高齡的議員羅勃‧伯德(Robert Byrd)在國會質詢時大力撻伐白宮這幾年來的作為傲慢、自大,並且對國會制衡力量的沈寂表示不滿。

雖然影片旁白幽默地說伯德敢如此大聲對布希政府嗆聲是因為「他的年紀大到已經不擔心再失去任何東西。」不過從影片內容,以及我所觀察到的放映現場氣氛,對於布希政府,以及他所代表的一個非理性的美國霸權的反感,雖然面對布希政府不斷的打壓,但仍是一股廣大的沈默力量。我相信,不論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這次的投票結果將顯示,美國人的良心,是沒有人能夠消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