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至兩晉佛教發展概況2
a.六家七宗→三派(用玄學語言,討論佛學思想)
般若宗,「空」的觀念
(1)道安的本無宗(本無異宗),「崇無之本,息萬有之末」
「一切諸法,本性空寂,故曰本無。夫冥照之前,廓然而已。至於元氣陶化,則群像稟形。形雖資化,權化之本,皆出于自然。自然之爾,豈有造之者哉?由此而言,無在元化之前,空為重形之始,故謂本無,非謂虛闊之中能生萬有也。」→無在萬化之前,空為眾形之根本。
一種特殊的認知狀態、方法。在佛學中,有爭議的空間。
★僧肇(批評):只是將思想集中到「有」、「無」,但這是有問題的。
其一,情尚於「無」多,故非有,有即無,非無,無即無。
其二,非有、非真有,否定任何存在現象。但有永恆的特性,勿執著於有的存在。
(2)支道林的即色宗(識含、幻化、緣會)
支道林注解莊子,即色是空,非色滅空。
其一,成、住、壞、空
其二,生、住、異、滅。現象的特性是空,非現象消失了是空。
之前的理解是空無不存在,轉變為是由現象界的特性言空,不由現象界的不存在言空。
★僧肇:
即色,只言色不自色。未言色之非色。(色之性空,未說清楚)
當色即色,非以自性空的方式來認識。
(3)道桓的心無宗
空心不空色,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不容外物,即外物之境不空。
空,下工夫。莫執著於萬物之上。
★僧肇:神靜(優點)、物虛(缺點)
※般若三經、法華經。
b.鳩摩羅什。大乘空宗
識神性空,五陰五無,無我即性空。自我活動自身也是性空。
畢竟空。空,因緣合和的空。一切法畢竟空,非將現象界的一切給放掉。
佛陀跋陀羅(覺賢)到廬山譯經
其一,苦、集、滅、道,就一切皆空的角度談。
其二,常、樂、我、淨,打開涅槃時的狀態。
上一篇:漢至兩晉佛教發展概況1
下一篇:漢至兩晉佛教發展概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