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4 18:24:29Camille

《學習。在一起的幸福》鄧惠文




◎所有伴侶關係之中,最重要的能力:跳出自己的位置,眼中不再只看到對方

在關係中做了甚麼,而能看到自己在關係中做了甚麼,以及兩個人之間互相

影響的動力。英國著名的精神分析伴侶治療師,瑪莉摩根,將這種觀點稱為

「伴侶心態」。


◎幸福的關係需要雙方都有寵愛別人的能力,而不是兩個討愛的孩子的家家酒。


◎無論兩人擁有如何緊密的關係,終究會有無法共享的部分。對於自己暫時被排

除在外,得不到愛人的注意力,每個人的調適能力都不同。


◎跟一個「非常愛我」但「我沒有特別感覺」的人在一起,那種心態應該叫感恩,

感恩當然是幸福的一種。

 
◎跟一個「我很愛他」的人在一起,期待得到他的注視,逐漸歡迎我的靠近,逐漸

開放與分享,愈來愈緊密的,那種幸福是某種自我實現與夢想落實的幸福,跟感恩

的心情不太相同。然而,這之中有一條非常微妙的程度線!對方可以愛得比較少或

比較冷然一點,但不能少到不愛或不珍惜的程度—不顧一切地愛一個根本無心回應

的人,就只是浪費自己,永遠不會搆到幸福的。 


◎專情的價值不僅在於投注感情,還包括「摒棄其它的可能」。


◎付出多或少,並不是決定關係品質的要件。付出的東西,如果不是對方有感覺的,

用同樣的方式投入再多也不會產生愛情,只會把自己掏空。
 
 
◎聰明的女人得不到幸福?從長年諮商伴侶的經驗中發現,抱持這種想法的女性,

在男人眼中往往不是能幹或聰明,而是「自以為她很能幹和聰明」。

 
◎伴侶之間,需要互相幫助,學習穩定中必然的平淡感,從日常中感覺幸福。

 
◎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與個性有關。

 
◎如果自己一直在給同一個人機會,會不會那個人根本不夠在乎?

 
◎表面上做的事,如果不能貼近對方現下的需求,彼此的心如果沒有交通、沒有

追隨依附,任何「模範夫妻的生活形式」都無法維護愛情與婚姻。


◎溫柔,是人們在脆弱時,最渴望回歸的地方。不論男性或女性,期待的溫柔是
 
「隨時願意聽我說」,「願意瞭解我的想法和需要」,這樣的溫柔必定讓人依戀。

 但是,如果不以瞭解對方為基礎,一廂情願地用自己的方式提供照顧,只會讓人

透不過氣,真正的需求反而被掩蓋,無法被看見。這,並不是溫柔,不會讓人依戀,

還可能使人本能地想逃。


◎愛情開始時的興奮狀態,不可能永遠維持。一段長久關係的意義,在於伴侶如何

協同合作,將最初的激情轉化並深化為生命交織的部分。


◎維繫情感的正向原則 

1‧活潑的創造力

2‧回應的熱忱
 

◎家庭動力本來就有其慣性,不容易改變。如果兒子成家後,想扮演不同的角色,

他必須克服慣性,承受必然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