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5 12:30:10Camille

《日記1991─1995》邱妙津(節錄3)

◎如果你能夠使你的悲傷變成慶祝,那麼你也能夠使你的死亡變成復活 。所以,

當你還有時間,你就好好地學會那個藝術,不要讓死亡在你學會那個秘密的煉金

術之前來到,因為如果你能夠改變悲傷,你就能夠改變死亡。如果你能夠無條件

地慶祝,當死亡來到的時候,你就能夠笑,你就能夠慶祝,你就能夠快樂。當你

能夠慶祝,死亡無法殺掉你,相反地,你殺掉了死亡,但是你要去開始,試試看

,你不會有什麼損失的。

 

◎愛不是一件非常簡單、淺顯、易看清楚的事,愛是存在性、歷程性、經驗性、

變化性、累積性的,我不知道我對K的愛是什麼、有多深、會如何表達,我唯一

知道的是「屬於」在我們之間並不存在,我要無條件尊重她的生命,如果她想要

做任何事我都會讓她去做,而我唯一能帶給她的只有歡樂、希望和柔情,哪怕只

有一點點。因為我了解她的生命及秉賦。

 

◎或許,人要有足夠多的條件才會真正形成一個改變。那麼多的體會、那麼多的覺

悟,彷彿才會圓成一個很小的圓圈,那個圓圈是稍稍可以承載人浮在人生之上的體

悟,也就是改變的發生。

 

◎人內在的成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一種真正的真誠與誠實,而真正的真誠與誠實

是需要勇氣的,每分每秒都活在深刻與真實裡確實是非常痛苦的事,那種痛苦在於

不能須臾地逃離自己,不能須臾地離開生命中最沉重的負荷。

 

◎從前所讀塔科夫斯基說的:古代日本的宮廷藝術家等到藝術臻於一個境界時他們

就遠走他鄉,改換一個身分,改換一個名字,改換一個人生,重新去創作一種新的

藝術。我想人生元素沒什麼是不能轉換的,這才是在自我生命中的獨立。

 

◎我們因為每一次的愛,所引起的痛苦,都必多多少少地在我們的心靈內留下了一

小顆生命的種子。於是當我們所經歷的痛苦已經很多很多,同時更使我們心靈中,

已經那些生命的種子充滿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自自然然地,再回頭來把我們心靈中

的那些有分量的種子,統統給扔掉了,這樣我們的心靈就可以有充分的空間去容納

一切人、一切事物、一切遭遇、一切打擊,卻再也不會因愛而痛苦了。

 

◎一個人不能專注在自己身上,全部的欲望集中於外在的某個主體之上,這是一種

過度的氾濫現象,不能忘他又何能忘己?人存活於世,如果沒有一個片刻或在某種

時間性裡真切地體悟到「孤獨」的本質,並且在這種孤獨的本質裡與生命和解、自

在和自我悅納,否則不可能減輕人與人之間相黏繫的痛苦,不可能減輕人逃躲孤獨

之苦、受孤獨之苦的重量。生命中的苦,肉體病痛的苦為最,孤獨無繫之苦、恐懼

焦慮之苦、失去受剝奪之苦、人世的傷害侮辱之苦、失敗挫折之苦......,這些苦痛,

如何減輕?如何減輕?在內在的精神性裡接受這些會造成生命及人性之苦痛的內容

及現象,在內在的精神性裡徹底接受這些苦痛的內容,人儘管遭遇到如何極限性的

遭遇,也唯有在內在的精神性中接受更多,在內在的精神性中產生更大的力量,才

能超克、才能超克,世界上唯有內在的精神性才能超越生命中遭遇性的痛苦及不仁

,唯有內在的精神性才能產生一切生活或俗世之中「理想」的具體事物,或產生不

了,不產生而能忍受釋然,唯有內在的精神性能孕育一切,物質的精神的,也唯有

內在的精神性能發現,創生人世之內的一切真、善、美,而藝術就是精神性之子,

生活也應是精神性之女,但我的生命還沒開鑿到精神性產生生活的下錨處。

 

 ◎人與人間真的會看不見自己地互相傷害,由於相互不了解、身體或無能控制的情

緒、無法察覺的意識,人與人間彼此善待,相愛,一旦要變成不可阻止或無法扼抑

的傷害時,就要停下來、向外走、離開或不再愛。

 

◎愛是要對另外一個人負責,這負責除了心靈、欲望的負責以外,更是行為、語言

的,主要是身體的負責。

 

◎只有停止向外欲求,真正靜下來回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刻,才有可能從身上產生詩

、哲學和形象之美的創造之流。人也唯有真正靜下來回到自己身上,才能忍受、接

受全部,不為任何人所傷、不為任何事所擾。而「愛」的反面,是以這個能回到自

身的能力為前提和基礎的。缺乏這部分,都不能稱是愛。

 

◎愛是分享、分擔、互助與同在,最難的是互相諒解。

 

◎人一生的愛是無限的,人會因各種理由去愛許多人,然而愛是一種「體驗」而非

其他部分的內容,如果愛真的發生了,愛的關連是不能抹除、取消的,愛的關連性

是不可遺忘、不可斬斷的,任何的取消、斬斷都是對生命的傷害。

 

◎我如我們深深地知道我們愛一個人,那麼那份愛就是「體驗」,如果我們深深地

知道我們愛一個人,那個愛的關連性是不會被取消的,而那個人也深深知道被愛,

那個愛的關連性是不會被取消的。愛的關連性會發生無數的殘酷性,人只有在「體

驗」中強過這些傷害、背離、殘酷。綜觀人的一生,愛除了是個禮物外,愛能被占

有什麼、愛能被阻絕什麼、愛能被拒絕什麼、愛能分離什麼?如果是真的愛那就是

不可滅的,死都不會滅的。

 

◎像E那樣的靈魂渴望被打開,我閉鎖的身體也渴望被打開,被一個能承載我生命重

量的身體所打開、所接受。我的靈魂如此通透、如此開啟、如此真摯、如此誠實、

如此忠誠、如此深刻、如此美麗,就因為它如此所以它也如此沉重,唯有與世界上其

他人的「感通性」能拯救我。

 

◎是我把你生出來的,我發過誓要代替你的父親來愛你,無論你的生命發生什麼樣的

變化,無論你要長成怎麼樣一個人,無論你犯多大的錯誤或造成我多大的痛苦,我都

會全心全意對你的生命負責的,我是要來對你的生命負責的,只要我活著我不會停止

去愛你的生命,我不會放棄你的生命,我不會拋棄你、背離你、讓你感覺不到我的存

在,我不會讓你的生命孤單,我也不會比你早死的,我願意為你生命的平安喜樂付出

任何代價。我是你的大天使,我就是上天送給你最好的禮物。

 

◎世界總是沒有錯的,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

就要生著靈魂長期的病痛。

 

◎我要過一種對世俗、對物質、對喧囂、對人群要求很少的生活,很簡單的生活,只

要去創作更多文學、認識更多激動我的靈魂,愛更多,經驗更多朋友的生命,投入更

多生命體驗的冒險。

 

◎或許我根本不必要過分要求一個女人,每個女人都給予她們所能給予我且願意給予

我的那部分,我就會很豐足了;我也根本不必要過分愛一個女人,我以我所能的不同

深淺度及方式去愛她們就夠了,適度地愛之於維持關係反而更好。既然沒有一個女人

能滿足我,那就讓我所愛的這些女人一起滿足我吧。直到有一個女人能完全深愛我到

我們能真正完全彼此身身心心相屬,彼此都在那個「獻身」的深深體驗裡,而那個深

深的體驗有多深,我們之間的相屬就自然會展開多久。關於「獻身」的體驗需要很深

它所包涵的內容很廣,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考驗的,如果那個決定要彼此「獻身」的點

真正到來時,我們彼此都會知道的。

 

 ◎人無論如何朝向未知的未來、宗教走去,都要在自己的過去、在自己的「倫理性」

裡達到和自己內在的要求諧調一致,否則就會有內在的暴亂。

 

◎在宗教的境界裡,最大的痛苦是失去的痛苦,如果我能超越失去的痛苦,就沒有什

麼是我超越不了的。失去的痛苦是人類難以超越的痛苦,但再苦再苦還是要去成就自

己生命中的美,那個痛苦不是完全不可發洩、蒸發的......。

 

◎我只想徹底地passive,我如今只想靜靜地存活著,靜靜地創造著,靜靜地表現著,

靜靜地愛著,靜靜給予著,而「真的」不去占有什麼,不去要求什麼,不去想要得到

什麼。這是整個「接受性」的學習。一切都不再是向外去「追逐」的,而是向內要求

自己的。

 

◎如果是因需要而不能拒絕,那就不是真愛。需要並不是真愛,怕失去也並不是愛,

可以需要也可以不需要,可失去也可不失去,那才是愛。

 

◎若不是完全的禁欲就是完全的縱欲,唯有這兩者才能達到「純潔性」。

 

◎我要用我的一生去完成真正的愛,唯有在我的內在愛到那麼深,我才能因此消解、

融化內心那一大片孤獨、憂鬱與狂亂的沙漠,我的內在才會真正放光,超越死亡與恐

懼。

 

◎自我的深刻度、柔軟度與堅強度,過去我確實是夠敏銳、夠深刻,卻不夠柔軟也不

夠堅強。過去,我太敏感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而我秉賦又太容易沾染情緒,所以

我雖然勇敢,卻一直沒有辦法真正堅強。

 

◎生與死都是基於同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信念與價值。如果為了在我對生命

的那份信仰或理想而死,不願活在一個我所不願意的人生及生命裡而死,儘管早夭,

儘管犧牲了我更多的才華與美麗,然而之於我還是值得的,起碼捍衛了我所要的美麗

生命及尊嚴,死也是在愛生。

 

◎愛之為物,不僅是一種外顯的關係,更是一種內省的意志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