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5 17:11:25阿佐

佐品書16 :旅行‧生活

刊於星洲日報悅讀週刊





室友從北京旅行回來。他從背包中逐一翻出旅程收獲,包括,一張北京交通旅行圖。我將地圖攤開在客廳地上,幾乎是趴著細看那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地圖,努力尋找曾經熟悉的地區和車站名稱。


多年前曾到北京出差,公務結束後逗留數天游京城,寄宿在當地留學的學姐家。從她家到車站到市區這段路,成了那几天早晚來回的固定路線。我一個人搭乘環鐵進出,對路程上遇見的各個站名感到好奇,對沿途夏末初秋的景色感到著迷,甚至從觀察週遭人事物中得到無限樂趣。在當地人眼里,這恐怕是場苦悶難耐的車程吧。就像我在吉隆坡搭乘輕快鐵一樣無聊沮喪。這裡頭的落差,真的只因為我在北京的旅人身份作祟嗎?



室友往北京出發前,我借了他看《在北京生存的100個理由》。這一本,比原來寫台北那本要精彩許多,除了編排素質上佳,也因收錄了多位妙語如珠的大陸作家寫自己對北京的印象。且看文章分類題目:化石、天地、人、轉變、新、爽、飄和隙縫,就已經很有趣了。說穿了,其實《在北京生存的100個理由》之所以精彩,並不是它鉅細靡遺介紹北京熱門景點,而是透過文字窺探作者們生活於這座城市的私密故事和體驗。


最精彩的旅遊書,不是寫景點,而是寫旅人本身,寫旅人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


與友人籌辦的讀書會之10月選書,是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的《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旅行的藝術》是一本以旅人為主題而非行程或景點的旅遊書。作者說:“如果人生不是為了追尋快樂汲汲營營,或許沒有几件事能顯現這種追尋的動力、熱切及弔詭。旅行就是其中之最。旅行隱隱約約代表探索人生、掙脫工作的束縛、努力活下去。儘管如此,很少有人把旅行當作哲學問題來思辨,一般人總以為旅行是很實際的事,七嘴八舌告訴我們去哪裡好。很少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去旅行、該以何種方式旅行。旅行的藝術似乎涵蓋了許多不是那麼簡單、不可小覷的問題。”


常常聽人埋怨旅遊景點乏味無趣,旅程毫無收獲,其實說穿了,問題說不定出在旅人身上。如果深懂旅遊的奇異樂趣,家里几坪大的房間,是否也能成為個好景點?《旅行的藝術》最后一章《習慣》里,波頓寫了個很有趣的例子。在1790年的春天,27歲的德梅斯特以自己的房間為旅遊地點,更將這場獨特的經驗寫成了《斗室之旅》這本遊記。1798年,梅德斯特“舊地重游”,徹夜遊蕩在自己的房間,足跡最遠直達窗邊,第二本書《斗室夜遊》因而誕生。


連斗室也能成為景點,說明了旅行的快樂與否,要看心境而非目的地。再精彩的異國風情,如果急於走馬看花,企圖心太強而感受力不足,注定毫無收獲。初讀《旅行的藝術》,以為波頓是在講旅行,講藝術,結果有感,這更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旅行,要好奇,要期待,要細細品嚐,盡情享受;生活,不亦如此?
咩咩 2007-10-12 01:09:30

你的每篇文 
都是這般的精彩的
然後終於
看到阿佐台長本尊了 
:P (笑)

版主回應
哶咩,
呵呵要謝謝你一直很捧場

至於獻醜一事
事緣照片最近在報章上公開後反應熱烈
大家都來問怎麼臉那麼腫眼袋那麼深
於是決定把以前較青春的照片放出來
自我安慰(警惕)一番
2007-10-12 12:04:49
miaoti 2007-10-10 11:09:35

明年會去曼谷﹐然後過去寮國﹐再回來曼谷。請給酒店地止噢﹗你以前還真的很LENG了CHAI。。。﹕)

OPS﹐這個禮拜5晚上8點﹐得空來我家﹖AGNES會來。來我家吃我煮的食物吧﹗不是很HAO CHIACK﹐但是呢﹗也保証不拉肚子。

版主回應
miaoti,
噢,這跟另外一些朋友的行程很相似,莫非你是跟他們一起去?
我在曼谷居住的旅社很簡陋的,不過那一帶還有其他不錯的可以介紹

以前很leng chai?!這...這根本就是雪上加霜嘛,叫小弟情何以堪 >.<

今晚見!
2007-10-12 12:00:29
ST 2007-10-10 10:16:04

your first pic is so perfect! love it heaps!

版主回應
ST,
Which one? The one capturing my own reflection in the mirror?
Yeah I like that one too. It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has the camera string not dangling there ^^
2007-10-12 11: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