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12 17:56:42虎牌

《回鄉偶書10》一卡在手,四處遊走

平時買東西找回的零錢,常常來不及放入零錢包,順手就往皮包裡丟,心想反正皮包是自己的,即使沒就定位,也不致落入外人田,丟久成自然,當皮包越來越重,不得不來個大清倉時,發現一堆零格子加起來也不少錢,有種意外財的莫名得意,尤其是大鈔不小心花完,翻遍皮包,還能擠出一些救命錢時,更覺得這個《壞習慣》其實也有好處。

剛回來台北這幾天,手邊沒啥零錢,倒也沒在意,以為皮包一定有,直到有一回跟媽媽坐公車,皮包翻半天只找到一些quarter(美金0.25元),才知大事不妙了,現在在台北,美金可派不上用場,我也不敢魚目混珠把quarter丟進投幣箱,萬一被抓到,丟臉丟大了,還好這次不是單獨出門,趕快跟媽媽調15元,才安然過關。

隔天去捷運站,乖乖買一張500元感應式的《悠遊卡》,不用插卡打印,可搭公車及捷運,即使出門次數不若往日多,買一張也好,免的歷史重演,壞了我守法好國民的紀錄。

去年出國前《悠遊卡》尚未啟用,我都是買一張1000元的捷運卡,外加一張300元的公車卡,搭配使用,下捷運出車站前,刷一下尚有餘額的公車卡,就可免費搭一段公車。現在《悠遊卡》把兩卡併一卡,方便多了,但不能幫別人刷卡(公車),也是一個缺點。

第一天使用《悠遊卡》是去中山站附近,回來搭一段公車時,好奇的看了一下餘額,顯示器上顯示剩300多元,當時嚇了一跳,來回根本不可能花到100元的啊,怎會花了100多的車錢?定神一想,是押金啦,《悠遊卡》需預扣押金100元,這是早就聽說了,但一時之間沒想到,硬是被數字嚇到,還好當時沒發揮好奇寶寶的精神,拿著票向司機質問,是否機器故障,卡顧客的油,還好有點sense,也有點記起Uncle說起押金的事,不衝動還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