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憶 溫瑞安《山河錄─崑崙》 有感
當詩人在獄中持筆
便有俠客舞劍
斜陽 古木 雄關 一浪人
(還有漫天風沙深淺斑駁如詩下的書頁 20200614)
油墨漆黑 紙張泛黃
惟不平與不甘噴出
如血
======
我的溫瑞安詩集在台中老家,幾乎忘了自己擁有它並且讀過它。
「去留肝膽兩崑崙」,溫瑞安也寫過「崑崙」,
不太記得自己初讀時的感受,也對真實的崑崙不感興趣,
只是覺得那詩和詩人,很崑崙。
20200613
======
我所感受的崑崙,確實是在武俠小說和神話的閱讀中,慢慢堆砌而出的。
崑崙有一半是孤高的,有似豹的女性神明盤據其中與開明獸居於門前,
非人的形象彰顯著神明的領域不容侵犯與挑戰。
崑崙的另一半則滿載了人世的投影:天庭。
就像宙斯和奧林匹斯山上的諸神那樣,他們時而視人如草芥、時而親愛如子,
獸性、人性與神性融於一身,或許這便是無權者對有權者的描摹或想像吧?
我所謂的崑崙,是強權與神性的融合,
是人心中的獸性和人性之外,那強大的神性。
一朝萌發,嶄露力量,便能主宰個人的靈魂和行動。
古老中原傳說中的崑崙,是凡人不能及的仙山,
在我的想像地圖中,它和蓬萊山各據一方,陸與海之間是生機蓬勃的神怪大地。
後來,因為自願跌落蝴蝶Seba的各種坑底,並長期定居,
列姑射成為我想像中的神話裡最豐饒的島嶼,
從此有八仙過海的渤海三山與西王母蟠桃園的崑崙,
這類古老中原傳說便慢慢地從我所戀慕的神話體系中淡出。
所以文化的認同,仍是需要不斷地共感和溶入才能長久維繫,
缺乏共通的價值觀和實際地連結,再相同的語言、文字都難以揉合成文化認同,
更何況實質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依靠政治認同來取得正當性.......,
扯遠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p.s
1. 譚嗣同 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2. 梁啟超主張兩崑崙所指涉的是康有為和大刀王五;康有為主張是南海與大刀王五。
3. 我傾向兩崑崙指天上崑崙與地上崑崙,即天地間的意思。
文天祥言: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片丹心足留史冊,
若譚嗣同變法之心如崑崙堅定,並深信變法的正義,那豈能不長留天地間!
20200613
=========
人間的崑崙是高聳、巨大、沉重的,天上的崑崙則是規範性、絕對正確的價值判斷、不可違逆的。
在人間的物質世界一切都是有缺陷的,而理型的世界中則否。
由人來發動變法肯定是有缺陷的,但理型的變法是無瑕的。
20200627
上一篇:古詩選讀:七步詩 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