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5 21:21:51慈妙光

六道輪 迴

一.前言
何謂六道, 即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人道、天道。六道輪迴圖是釋迦牟尼佛所創立的這種理論的昭示圖。 整個畫面是一個巨大的轉輪,被一位深棕色的明王擁抱著。 明王以獠牙巨齒咬著轉輪的上部,三目圓睜,五骷髏冠, 下部露出明王的雙腳和虎皮裙,表示芸芸眾生都被佛法統攝著。 圓心畫著鴿(或雞)、蛇、豬,表示人的貪、瞋、痴即是”三毒”, 是眾生所擺脫不了輪迴之苦的根源。 圓心外一圈有畫著六個不同姿勢的人,象徵三善道和三惡道。另以阿修羅、人道、天道為三善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為三惡道。
六道輪迴之說,然其要旨不外於因果與靈性不滅的教義。一切事物,莫不有其體性,或本質,如棹椅以木頭為本質,寫字的鋼筆以金屬物為本質,人的身體以血肉為本質,總和起來說,宇宙萬有,皆以地水火風之四大為其本質。然而這還是皮相的說法,剋實言之,一切事物,皆以心為其本質。所以綜合釋迦世尊所說的教法,關於宇宙人生問題,有兩句結論,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馬鳴菩薩作的大乘起信論上說:「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當一切世間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故佛教迴向偈裡有此說「遠離三途苦,得生於淨土。」意思是說叫人好好修行,遠離三惡道,將來依正法修行得生諸佛淨土。
二、斷諸惡趣因緣,了脫六道輪迴
(1)六根、六識、六塵共言為十八界﹔識、塵了知與探討
世人皆想知其因果,來斷諸惡趣。然佛陀曾喻三界如火宅、法界由心。心識之起端造諸趣。唯識論上說:我們的心,最主要的有八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八個識中,尤以第八阿賴耶識為主體,而第六意識的活動力最大。眼、耳、鼻、舌、身的五個識,各各依靠本身的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對著色、聲、香、味、觸的五塵,分別發出認識好醜,和斷定取捨的作用。不過前五識依五根對五塵發生認識和取捨時,必須有第六意識來幫助,才能發生決定的作用,這在唯識學上的術語,叫同時意識。及至五塵的外境,皆已過去,而我們的內心,仍然在這裡,回味剛才過去的色相,如何如何的好看或不好看;聲音好聽或不好聽等等的分別,好的則必取之而為我所有,而後我心方快;不好的則必去除之,而後我心方安。常人以為是動腦筋,其實這就是第六意識單獨的在這裡起作用,這叫做獨頭意識。所回味之過去的色等五塵,在這時僅有影子在我們意識裡出現,這叫法塵。即使你睡眠,第六意識,還是在動,那就是夢境,夢境中照常有喜怒、哀、樂、愛、惡、欲,那便是夢中獨頭意識。
所回味之過去的色等五塵,在這時僅有影子在我們意識裡出現,這叫法塵。即使你睡眠,第六意識,還是在動,那就是夢境,夢境中照常有喜怒、哀、樂、愛、惡、欲,那便是夢中獨頭意識。所以說第六意識活動力最大,它是以第七識為所依根的。這六個識,專對外境,發生認識的作用,所以不叫它心而叫它「識」。第七末那識呢?末那、印度語,中國話為染汙意。因為第七識,夾於前六和第八的二者之間的。它的功能,是外執前六識與其所攀攬外面的塵境為我所有,內執第八識的見分為我的主體。譬如某一個人對我來一番恭維,我就歡喜,對於那個人就發生好感,而腦海中同時就有很深的印象。再講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中國話翻為含藏,以其能包含收藏故。含藏些什麼呢?前面曾說過,第七識夾於前六與第八二者之間,內執第八識的見分以為我。所以第七識,將前六識攬取的外境,如好的,不好的,恩、怨、愁、恨,一切善惡的業因,一一都收藏到第八識裡。等到機會成就,一一再搬演出來,因此我們又叫第八識為識田。

在唯識學上,這八個叫心王,還有五十一個心所。心所者?心王家所使用也,如家主役使家奴一樣。我現在將心所的名字,一一寫出,因為必須讀過百法明門論,與八識規矩頌,才能見到聽到;假使僅讀普通佛書的人,往往聽講經法師講到,就感到生澀與頭痛。五十一心所,分為六類,今列表如下:

┌一遍行五—觸、作意、受、想、思。
│二別境五—欲、勝解、念、定、慧。
五│三善十一—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十│四根本煩惱六—貪、瞋、癡、慢、疑、惡見。
一┤五隨煩惱二十—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此十為小隨。)無慚、
心│ 無愧。(此二為中隨)。
所│ 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正念、不正知、散亂。(此八為
│ 大隨。)
└六不定四—悔、眠、尋、伺。
我們剛才已經探討過識﹔六根、六識、六塵共言為十八界了。同修們是否會懷疑與主題六道輪迴有何干係?因為因果的公道就在我們累生累世裡含藏識裡面,若是識塵裡的業因沒有清淨,我們皆在因果的定律裡面,六道輪迴的打轉無法解脫。
(2)如何了脫六道輪迴
我們現在的先天觀音大道,正是真天命的正法正宗,正時正令。上天派真天命觀音佛母分靈妙一祖師住世人間,傳授正法一指禪,只要我們肯修肯辦,為觀音佛母渡化眾生,行功了道都有機會了脫六道輪迴,往生觀音淨土。
三、結論
有句偈說:「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麝因香重身先死:麝是一種鹿,叫做麝鹿,麝香是由鹿身上取得的,因為香味而惹起殺禍。知道麝香是如何取得?為了要取得麝香,獵人就追逐鹿,讓鹿跑到很喘時牠會分泌麝香,然後再用箭射死牠。蠶為絲多命早亡:蠶是因為吐絲太多,最後連命也沒了。
因果的種子實在很可怕,若無真天命真祖師的教導,我們將會有如麝與蠶之無明知見自矜自是,而斷離真道真天命之中蠶而永遠在外道摸索蠶流轉在六道之中。如經上天刷洗下來的考驗能有智慧的又有幾人。所以我們要正念、正思惟、正定、正命、正慧的好好修行,以報天恩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