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4:45:04Katle and Joe

錄《論王維》書中對《使至塞上》一詩的品鑒


王維(692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號稱「詩佛」。

王维〈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吏,都護在燕然。


白話譯文:

乘輕車簡從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如風飄蓬草離開邊塞,歸雁飛入胡人的天宇。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迤儷長河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迎送官吏,告知主帥在燕然前線 



以下摘錄為王志清《論王維》書中對此詩的評語 ( p. 252~254 ):

「 王夫之認為此詩最妙處在其造境。“右丞每於後四句入妙,前以平語養之,遂成完作。一結平好藴藉,遂已迥異。蓋用景寫意,景顯意徵,作者之極致也。” 也就是說,王維的詩皆如此,都有整體性考慮,都是漸入佳境,此詩就是典範之作。



〈使至塞上〉是一首奉命赴邊慰問將士的紀行詩,八句句句寫行,由交代即起而破題,身負朝廷使命日夜兼程,以追蹤督護去燕然而收束。“單車欲問邊”二句,概述性的交代;“征蓬出漢塞”二句,寫行程已過國之邊界而進入胡人的領地,然一路行來,但見塞外飛蓬,胡天歸雁,沙漠浩瀚,荒涼至極,單調無趣。在前四句鋪墊之後,後四句即入妙境。先是一柱烽烟,於雄渾無垠的大漠之上,挺拔而直上青天;渾圓落日則橫亙於流向遠方的長河之上。詩取象孤烟,別有深意。大漠秋季處於高壓中心,晴朗無風,狼煙四起升騰如縷,挺拔直上。孤煙無戰事,而非狼煙四起,蓋唐代邊關以孤煙報平安。詩人妙在不經意間取象,而非簡單比興,取象孤煙落日,融入特定的情韻,自然形成了一種靜穆而沉凝的情境,形成了渾厚恢宏的盛大之氣。因此,“大漠”句奇峰突起,意旨突出。“都護在燕然”,亦即高潮在燕然。蕭關已到,燕然不遠,從騎士口中得知都護仍然身在前線燕然,回應首聯出使問邊之意,妙在呼應“銜命”,形成關合,是為再度點題,強化“銜命”出塞的使命感。



從〈使至塞上〉整體構思看,以身負使命而出使開篇,以完成使命追蹤都護去燕然而收束,形成一個完整的構思,突出了赴邊勞軍的“在場”狀態。這種造境之整體,自然入妙,引人入境,我們則於其言外、象外、境外獲得了豐富的信息:如盛唐疆域版圖遼闊無垠,如唐軍所向披靡,如都護開邊奇功,如盛世太平寧靖,也讀出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讀出了勝利的喜悅與驕傲的豪情。



宗白華接受了王夫之的意境學說之精髓。他認為中國藝術之精粹在於“因心造境”。他在《中國藝術的寫實精神》裡說:“一切的藝術境界,可以說不外是寫實,傳神,造境:從自然的撫摹,生命的傳達,到意境的創造。” 又在《美學散步》中說:“從直觀相的模寫,活躍生命的傳達,到最高靈境的啟示,可以有這三個層次。” 而此三個層次是詩人“生氣遠出”的生命風采和人格精神的外溢。以禪觀,心為法本,從意生形。“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處生,法無處住。”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故一切諸法皆由心造。” 莊禪的唯心功夫造就了王維,而其運莊禪於詩則使詩意象化也意境化。他的詩中山水林泉,物各自然,而又和合因果,形成了意與境諧的意象關係,也構成了虛實相生的藝術形態,此乃境生因緣也。



李從軍先生極其欣賞地讚道:“在詩國清澹世界裡,王維是集大成者,在王維詩歌中,存在著雙重意境。畫面的和諧與美感構成他詩歌的’第一意境’;而在’第一意境’後面,是更為高級的、充滿空靈和神韻的’第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