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花花生活快報:世事多變化 / 周浩正專欄
這篇是家兄家嫂生活近況的報導。兩老年過八十,一步步相互扶持克服老病面臨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貓兒花花/ 2022年/12月〈生活快報〉】
世事多變化
親愛的朋友:
老太太說,親朋好友十分關心我們的健康情形,偶而會打電話或Line詢問;既然如此,要花花多費點心思,把我們家最新狀況向大家簡報一下。
花花哪能拒絕? !立即從命。
1.健康報告
老太太在11月18日,住進醫院,一直住到12月1日出院。
事態的演變是這樣發生的:老太太又双叒叕(ㄧㄡˋ ㄧㄡˋ ㄧㄡˋ ㄧㄡˋ;ㄧㄡˋ ㄕㄨㄤ ㄖㄨㄛˋ ㄓㄨㄛˊ(yòu-yòu-yòu-yòu, yòu-shuāng-ruò-zhuó);新詞,日文傳入,強調某事件頻繁的一再發生)跌跤了。而且,一回比一回嚴重。
10月18日,老先生外出購物,留老太太獨自在家,她沒拿「助走器」,認為只是跟往常一樣,走到廚房邊的小陽台曬曬太陽而已。據她事後相告,不知怎的,腳一軟,整個人重摔落地,掙扎半天,才爬了起來。
10月24日,老太太半夜起床,她不忍吵醒熟睡中的老先生,自行扶著床沿移動,腳又一軟,癱坐地上。不一樣的聲響,驚醒了老先生,他一躍而起,快快從地上扶起老太太。不料,兩人突然失去重心,「碰!」地一聲,重摔落地。老太太雙肘小傷,老先生竟然騰空落下,右額先行觸地,痛的他無法立即翻身站立。他勉強爬起,扶著老太太上床休息,舉手一摸,右額腫脹,而且流了血,好在並不嚴重;十多分鐘之後,就沒事了。右眼及眉頭(圖下)留下小小傷痕,如今已一切如常。
隨後,老太太仍按過去看病的規律,每間隔兩週,向主治的胡中傑醫師(圖下)報到。11月17日那天就診時,胡醫師眼看老太太體力衰弱,連說話都氣喘吁吁,無法連貫,研判轉移肺部的癌細胞又在作祟;加上她飲食失調,營養極度不良,已明顯瀕臨危險的臨界點,建議立即住院觀察並補充養份。
翌日,幾經折騰,入住榮總「緩和療護病房」(116病房)。沒料到病情迅即惡化,當下緊急連絡腫瘤科醫師會診,安排連續十天高劑量放射線治療(即「電腦刀」),經此救援,情況才得到控制,老太太於12月1日獲准出院回家,交給老先生接手照顧。
花生哥哥也狀況不斷。
10月27日,他中午來電告知,因頸動脈剝離,導致右眼視線嚴重受損,已入住台北三軍總醫院,必須立即手術。他知道老媽健康欠佳,老爹得全心看護,分身乏術,所以一直隱瞞自己病情(他在18日透由急診中心,等了兩天才有床位),但這回手術有危險性,不得不打了這通電話。兩老除了勉勵,不知說些什麼。幸虧有大叔叔浩中(也七十多歲了)和女友優米陪伴。手術非常順利,28日下午四時,即移出加護病房到普通病房。
正慶幸他的好運,不料晚上八時,情況突轉,花生哥哥通知:發生緊急狀況,右眼又再腫脹,必須立刻進行二次手術,已通知大叔叔趕赴醫院(簽署〈手術同意書〉)。手術約需3-4小時,將由三位醫師共同操刀。
但,事情又急轉直下。晚間十時許,大叔叔浩中來電稱:主治醫師認為因開腦手術複雜且危險,又商請退休的老醫師參與會診,經再三研判後,認為不宜開顱,改以藥物控制,留在加護病房觀察,穩定後再行移出。到11月1日,花生哥哥終於回到普通病房。11月5日,允准回家休養。
他的命,是「撿回來的」。
兩老也像坐上雲霄飛車,忽高忽低,著實虛驚一場。
2. 簡單的「謝謝」兩字,怎能道盡內心的感激?
至於老太太住院兩週,兩老感慨萬千,應該一記。
首先是變局陡生,另一半當然得一肩扛起。
短短一、二天之內,老太太突然從可「自理生活」轉為失能的「臥床者」,生活大變,居家環境也因此必須重新安排、調整。例如,在老太太「返家日」之前,把飯廳轉為新購「醫用電動床」的安放處(家具轉送他人),同時得添購各種配置,妥善擺放;而從這一天起,這空間成為家的新中心,起居作息,得隨著老太太的「新生理時鐘」運作。還好老先生出身軍旅,年輕時受過嚴格訓練,因此尚能順應節拍,隨遇而安之。
其次,是感恩。
這回遭遇,可說是驚濤駭浪,幸虧處處有人相助,逢凶化吉,似若輕舟飄搖於狂瀾之中,驚險穿越萬重山。
先說主治的胡醫師。若非他當機立斷,迅速安排住院,否則多拖兩天,老太太在家發病的話,後果不敢想像。
其次,要感激「緩和療護病房」所有的護理人員。當兩老踏入病房報到時,給老先生的第一印象,立刻讓他想起早年聽來的一則傳聞:
七○年代,有一批立法委員去調查局視察,一進大門,整潔肅穆的氛圍,立刻給人異樣的感受,其中一位委員說:
「這單位不簡單,裡面『有人』!」
「有人」當然是指有「傑出的領導入」。
答案很快揭曉,「這人」就是沈之岳(圖上;1913~1994;曾在蔣經國推薦下,負責改組「調查局」,出任第一任局長(長達13年),被稱為「調查局之父」,他的經歷極為奇特,謠傳曾臥底毛澤東身邊,甚至有人說他是「雙面諜」。據聞他去世時,中國前「國防部長」張愛萍親自主持秘密追悼會,輓聯寫道:「文武全才,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俱無傷。」但都無法證實。他一生跌宕起伏,事蹟足可改編電影。網上資料豐富,請自行搜閱。),是繼戴笠之後的「一代諜王」。
老先生跟老太太表示,踏入病房的剎那,他竟然有相似的感動:這兒是如此潔淨,如此明亮,如此靜謐,予人一種特別能安定內心的力量——這裡面肯定「有人」!
入住之後,發現不分日、夜班的護理師們,個個都和氣敬業、認真負責,對待病人和家屬,談吐分寸,拿捏得宜,深得兩老高度讚譽。(關於「緩和療護病房」的事,請參閱《人間福報》〈台中榮總五星級安寧病房啟用〉的報導)
•時時迸發正能量的「緩和療護病房」(116病房)工作人員(部份,圖片摘自網上)。
某日,老先生忍不住內心的激動,向領導第116病房的護理長陳孟君講述了上述調查局軼事以及近日觀察所見,說道:
「若依『有人』之說,領導第116病房的『這人』,是誰?」
她瞭解老先生意在言外的喻示,慧黠地笑了,顯然很高興自己的團隊被人肯定。接著,她輕聲細語的說:
「『緩和療護病房』成立於2003年,好傳統其實在當時組建團隊時就確立了,若有優良的基因,早就在了。但,那是近十年前的事了!再說整個台中榮總是一體的,你們見到的,不是特殊現象,全榮總的病房都一個樣,讓大家感到安心本來就是我們的天職啊!」
當老太太和參與當年成立「緩和療護病房」的胡醫師講述這段過程時,不禁眼眶含淚,她是真正的受益者,護理師們像天使一樣,細膩地照顧困於疼痛者,點點滴滴,長駐心頭,不敢忘記。
住院期間幫助老太太的護理師甚多,但兩個八十多歲的腦袋,想一一記下她/他們的名字已不只有一點點困難,尤其人人戴上口罩,辨識更難。讓他倆最念念難忘的,當然是照顧老太太最多的簡秀瑜護理師,她從裡到外,無微不至,細心又體貼,讓兩老感動的不知如何言謝;護理長陳孟君更不用說了,三不五時,噓寒問暖,人手不足時,親臨第一線支援,令人感動;至於專科護理師徐金菊更不在話下,每在最需要協助時,她總是適時出現;安寧居家護理師莊佩蓉則不辭辛苦,直接登門照護;而,藝術治療師王華雯,每天來陪老太太覓尋往事,許多她的初、高中及大學時代的同學與早年周遭的奇人異士,竟然都從Google跳出,這些人老的老,走的走,但她/他們在網上的圖片和文字,重新喚醒一段段往日情懷……。
坦白說,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像是簡聞均、楊昇儒、吳貞宜、林錦津……夜間看護胡文梅、蔡嘉川以及住院醫師鍾念庭、蘇家禾、顏廷廷等(一長串名字,寫都寫不完),呵護著所有需要照顧的人,當不是簡單的「謝謝」能道盡湧自內心的感恩。
3.「健保」萬歲!
病了,才知「健保」(「全民健康保險」簡稱為「全民健保」或「健保」,是一種強制性保險的福利政策。)的可貴和了不起!
九月,因胡教授建議,在「禾康居家長照機構」許瓊文主任協助下,獲得政府提供年老者的居家服務。許主任派遣督導黃婧華會同台中市政府衛生局「照顧管理專員」陳惠玲、「個管師」陳麗芬到家裡直接評估,老太太終於納入居家服務之列。因當時的她,尚能行走、飲食、如廁,所以只評為二級(共八級,二級是最低層級),僅提供簡單家事及家人喘息服務。
到了11月下旬,老太太健康惡化,失去自理能力,〈長期照顧服務評估表〉評估到第八級,政府的各種補助經由老太太的「個管師」陳麗芬相助,迅即一一到位:醫用電動床、防褥瘡氣墊、輪椅……等,一應俱全,而我們只需負擔部份金額,其餘都由政府承受了。
台中榮總更是貼心,因瞭解而針對性地設計一套醫師直接到失能病患家裡看診的制度。等老太太出院後,毋需勞師動眾,坐救護車來回奔馳了。她每週一次,可在家裡見到胡中傑醫師,這種榮幸,到哪兒去求?
除了「禾康」,還麻煩了「御歸來」、「三心」等長照機構,派遣來家的居服員有李敏華、古珮菊、吳巧莉、李宜臻、楊至芃,「三心」特助薛桂茹還撥冗訪視。
人人都說「健保」好,當無疑義。
4.相依;不捨!
人,最後都會老去,兩老也一步一步地,邁入古稀。
老後,兩人天天時時分分秒秒緊緊黏來黏去,再也分不開了。元代那位管夫人《我儂詞》裡「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所描繪的場景,不正是現在的他倆?
何謂幸福?您說呢?
祝福大家
珍惜當下
周浩正+孫志寧 的代表:天下最古錐的貓咪
花花 鞠躬 /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