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福特萬格勒辯護
1946年12月,威廉‧福特萬格勒在柏林接受去納粹化聽審。
《為福特萬格勒辯護》
在網路上意外逛到一篇發表於2018/10/24的文章:「萊布雷希特專欄:富特文格勒神話的崩塌」,文中刻意曲解史實,污衊福特萬格勒,尤其藉著許納貝爾的信,試圖完全顛覆福老的真實形象。言下之意,福老和納粹暗通款曲,而非我們所知的正直之士。詳細內容有勞各位直接閱讀該文。
該文作者 諾曼·萊布雷希特 Norman Lebrecht,1948年生,從維基百科上可見是出生於倫敦的猶太人。再讀維基上的「爭議」欄,可見實為文化痞子,不值識者一哂。當然福老毋須我為他辯護,但瀏覽該文之後,心中還是有話要說,不吐不快。
首先這痞子犯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大錯:他的前提是「德國人=納粹」。
當然德國人不等於納粹,換句話說,納粹不代表所有德國人,正如民進黨不代表全部台灣人。任何一個黨派可以用權力和暴力控制整體,但並不能真正代表全體國民,只是他們自以為是而已。因此福老的話何錯之有。此信若非捏造 ( 美帝CIA及其外圍組織最擅長的 ),那也是許納貝爾個人對事實的解讀觀點,甚而這觀點是否經由翻譯被有心人扭曲呢? 至於 “Taking Sides” (台譯:一個指揮家的抉擇 )這部電影,雖然表面上導演站在中間立場陳述故事,從電影手法上可以看出他是默默站在福老這一邊,真正會看電影的怎會看錯呢!除非刻意曲解。
這是我在網路上讀到的第二篇污衊福老的報導。記得多年前看到的一篇,說福老在外頭有一大堆私生子。我們知道福老在第一段婚姻和第二段婚姻間有一段單身的空檔。這可是他無可非議的私生活領域,再說,若有一堆私生子那早就鬧得滿城風雨了。無端的指控只是暴露栽贓者的低下人格。
哪一個是真正的福特萬格勒呢?那在音樂裡感動我們的、那貼合音樂裡形象的,就是!而非所有作品外八卦的影射。對於他生活上細節的報導,可以吻合到他詮釋的作品所蘊含的意義的、或反過來可以助益我們暸解他的指揮內涵的,那就是我們所要知道的福老。任何有助於我們了解他指揮表現的,便是真的他;其它違背所有作品演出內涵的,便不是。就這麼簡單。這也是「風格即人格」的意義。否則捏造、造謠都可以藉一點蛛絲馬跡放大唬人。台灣有句諺語,就是指這種無端的造謠:「聽到一個聲,就看到一個影;看到一個影,就生一個囝!」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音樂的歸音樂,政治的歸政治!對福老最佳的了解,就是聆聽他指揮的音樂錄音,了解他音樂中所傳遞的信息!做不到這一點,敬請閉嘴!
____________________
【福特萬格勒在去納粹化審訊時的部分結辯】(譯自《維基百科》)
「 我知道德國當時處於可怕的危境;我自覺對德國音樂負有責任,而我的任務是盡我所能(帶領德國音樂)度過這危機。
關注我的藝術被(納粹)宣傳濫用(這個指控),必得優先考慮更重要的關注:德國音樂應當保存下來,而且透過它自己的音樂家來給予德國人民。這些人民,巴哈、貝多芬的同胞,莫札特和舒伯特的同胞,在執迷整體戰的政權控制下仍需繼續活下去。
當年並未在這一境況下親身經歷的人,沒有一個能夠論斷真實的狀況。難道托瑪斯‧曼(他批判福特萬格勒的行為)真的相信希姆萊(控制下)的德國不准演出貝多芬?難道他不明白,沒有比活在希姆萊恐怖(政策)下的這些德國人更需要、更渴望聽到貝多芬和他(音樂捎來的)自由及人類之愛的啟示。我並不遺憾與他們一起留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附註:
其實,福老最佳的辯護,便是他指揮的音樂、和他在音樂中表達的內涵。關於這一點,請參閱我在部落格「福特萬格勒專輯」欄所發表的相關文章。
下一篇:福特萬格勒論布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