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18:58:05Katle and Joe

札記 2018/8/3



札記 (2018/8/3)

擺脫自哀自憐的心境,不是只想到我、我自己的際遇,而是從那際遇脫出,將之與眾生聯繫。去掉那個狹隘“自我”的感受,擴充、擴充到等同存有的地步,再淡化之,以旁敲側擊的姿態,娓娓道來。

詩,唯有在超越個己存在的狀態下,才能迸發出來。它是基於一個深度的美感體驗,發自內在而與外在合一的私體驗,於是不得不發之為詩——找到妥當相應並足以再生該體驗本質(精神、核心、靈魂)的形式,這形式方能成立。否則直如空洞不實的道聽途說,徒有逗人的外表!
不可騙人!這是基本立場。是什麼,就是什麼;不是的,就不要提出。
*
藝術不光是自由聯想,否則天馬行空,缺乏挖掘的深度。
聯想是表面到表面,挖掘如剝皮或剝殼,一層一層往內探索。
聯想是空間上,地理拓荒;挖掘是時間上,地質考古。
應多著力於考古,歷史和內部的時間深度。

墳墓的內部是什麼?那兒沒有死亡。的確,只有死後的遺骸,不是死亡本身。死亡,不在墳墓,是在生的過程裡。當我們驚覺時,已經處於生死的最後一刻、生命或死亡完成的那一瞬間,或最後的身心痛苦過程。

最純粹的死亡是意外的當下死亡,或不因任何外力的自然死亡。某方面來說,那是一種福份。凡在當下瞬間完成的,都是恩賜與福份。
但,為了那恩賜與福份,平時的功課才是種下的因:
老老實實地活!切切實實地活!真真實實地活!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誠實面對自己。
就是這樣,沒有別的花樣。
剩下的就是依憑個人的稟賦,看往哪個方向走下去。





img0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