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2 17:33:24Katle and Joe

馬勒的命運交響曲——阿巴多的馬勒六號盤帶聆賞筆記



馬勒的命運交響曲——阿巴多的馬勒六號盤帶聆賞筆記
時間:106年元月一日
地點:古殿音樂喫茶
(Friedman Wang )
主持:喻紹發

前言:



最早接觸馬勒的音樂大約是卅、四十年前的卡帶時期,當時公館水源路的經典音樂買了不少卡帶,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馬捷爾指揮的馬勒六號。年輕時聆聽不甚了了,只是頗沈溺於其冗長拖沓的音樂魅力,毫無方向地自我陶醉一番。後來聽了霍倫斯坦的馬六CD,充滿對二戰猶太人命運的傷情,頗受感動;又因威斯康提的《魂斷威尼斯》一片用了五號的慢板樂章,而對五號有了興趣,為此也用力聆聽了幾次。他的《大地之歌》則從伯恩斯坦的黑膠聽到華爾特與費莉兒合作的CD。除此之外,對於馬勒除了道聽途說的資料,無甚深悉。

至於阿巴多,第一次認識他則在CD鼎盛之期,也約卅年前,記得在公館的玫瑰(或派地?)學音樂的工讀生向我介紹阿巴多指揮的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那時正值阿巴多嶄露頭角,是準備接掌柏林愛樂的明日之星,聽該片的指揮生猛有力。不過,當他接掌柏林之後,反而沒有進一步了解他的欲望。後來得知他的指揮踏實而不花俏,恐怕是我不容易深入的原因一。

這回喻先生借古殿發表馬六,正好藉此機會一探阿巴多和馬勒六號的究竟。原想事先做些功課,但諸事繁雜拖延下來,只好光憑一對開放的耳朵和一顆直覺的心靈雙刀赴會了!

據喻先生說明,此片為2005年阿巴多與柏林愛樂合作的錄音棚錄音;並略謂其特徵為:“twist”( 糾結),為此曲做了很好的提示。


以下為聆聽時即時的草率筆記,完全是素人的感受,還請行家包涵。


第一樂章:



進行曲式,生命蓬勃的前進

一絲絲悲劇意味

步步驚險

澎湃的行進中,直直落下命運的打擊

和往上的抗衡

尖銳鋸齒狀的摩擦

第一段奮鬥逐漸結束



第二段開始
夜行,或戰鬥的間歇

小心翼翼、危機四伏⋯⋯

舞曲開始,一種向天地尋找安慰的呼求

再進入行進的糾纏

複雜的情愫

向天地籲求

喘息

放下



再次進行(靠近攻擊)

(回到第一主題;危機與克服)

面對時的粉身碎骨

及其後的驚濤駭浪

沈寂



鼓擊、峰迴路轉

處在柳暗花明的柳暗中

舞曲主題再現

人與天地(命運)共舞或擁抱

鈴聲如當頭棒喝或醒腦醍醐

事過境遷後、或以為風平浪靜後的⋯⋯



再度危機四起

面對各種危難,隨步降臨

落下

但不屈服啊!

在逆境中求進

一再自勵自勉,向前向上

(這一切是創造的靈魂所面對的)

寧靜與平安彷彿要降臨

(法國號)(或鈴聲?鐵琴?)

不安穩或不確定的感覺



平和

小提琴抒情奏出

鄉愁與田園式的

黑管(?)回應

銅管呼應

聖歌式的結尾段落

再度凱旋式的進行

無懼危難(或危難解除)

一帆風順的感覺

所遇的艱困一一勇敢大膽地解除

勇猛前進

(再度回到第一主題的旋律)

重擊的鼓聲有凱旋的意味

輕盈的步履

一種舉重若輕之感

心情飄揚

危機漸遠



抒情樂段慢慢出現

危機隱藏著



第一主題變形出現

微弱緩慢地出現後加強、加速

各種合奏

彷彿各種境遇再現

但在瞭若指掌的態勢下

不再緊張而有興奮之感

(發展部)



回到再現部

加快進行的腳步,輕快

管樂合奏此起彼落

齊奏,凱旋意味

結束,不留一點多餘的想像



第二樂章:



抒情開始

弦樂帶著一絲危機感的陰影(烏雲)

心情起伏著、憂喜參半

一種怨情渲染著

黑管嗚咽

法國號的撫慰

一陣陣和風吹送

弦樂出來

蔚為整片慰藉的氛圍

卻帶著隱約的顫慄和抽搐



弦樂、笛

變形的主題再出現

意義再度一轉

更深刻、更寬廣,厚度增加

抒情的田園意味開始 · 轉 · 向史詩格局

在史詩格局中轉換收回

沈浮於壯大的生命洪流中

在小漩渦中停留盤桓

依依不捨地離開(告別)漩渦

向田園告別

鄉愁的憂思出現(弦樂、小提琴)

依依不捨

提升

遠方故鄉的星子一顆顆出現



孤獨的旅人

形單影隻的天地之旅,試與天地合一

宇宙襲將下來把人包裹

人與天地宇宙合一,在其懷中傾訴所有心情:

喜怒哀樂,一再轉變

感情一波波湧動,唏噓

痛快傾訴

小提琴將情愫帶至孓然一身的境地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第三樂章:



再度戰鬥與爭鬥

行軍的步伐

時代與命運的步履步步逼近

死亡的骷顱的搖擺聲

笛(黑管),一種客觀的描述(對現實與命運)

各種面貌出現、各種機運似的變動

小舞曲形式

變為壯大的形
式
詭異的變化、迷惑

再轉為壓迫的形勢或命運

誘人的鈴聲,帶著死亡的蠱惑

土巴號、Bass:悲劇的基底
撥弦:誘惑的危機感

不斷重複三連音

在抒情與危機間擺盪

撥奏轉向舞曲,也轉向危境

低音的三連音下,浮出怪異的人間百態

合奏:

所有的要素重新融合、交錯

一幅難以描繪的世界圖像

孤單的個人在其中

踽踽獨行

漸漸消失在天地中



第四樂章:



豎琴與弦樂奇妙的組合開場

然後合奏

一個奇幻的世界展現

土巴、低音大提琴和長號宣告著

一個荒涼景象如⋯⋯

艾略特的《荒原》或

廢墟

半哀淒的法國號:

弦樂怪異的下行旋律

處處是觸目驚心的景象

對此,人的感傷徐徐升起

多大的打擊,令人無法相信的打擊

誘引著我們走進、想一看究竟

到底是什麼?

好似有危難,又充滿誘惑

向懸崖一步步靠近

(攀落)

又衝向懸崖

是戰鬥開始

人向命運挑戰

奮力不懈

涉千山萬水追逐

戰鬥中的心情起伏:驚險、決斷



法國號,半凱旋的意味

人與天地合作

共同克服萬難



反思抒情的片段

豎琴、笛、法國號

撥弦

鐵琴(?)

一種曖昧的緊張與舒緩



Bass 奏出主題

各聲部變形重複

各種另有所指的心思糾纏著

更廣闊的命運事件

齊奏帶向高潮

鼓聲如上帝之鞭,宣告了結

宣告其後一切的變化與後果:

有新的世界誕生嗎?

好像有希望浮現

衝刺著

齊奏、鼓聲、懸疑的佈置

懸疑中的進行

不知走向何方

就是前進,忐忑地前進

弦樂開始拉出一波波向上的旋律

最後抒情樂段出現

以及其後瀰漫的懸疑



合奏:巨大的疑問、巨大的景象,矛盾、複雜

似是又似不是,to be or not to be 交纏著

再度巨大的鼓聲

豎琴

弦樂悠雅

豎琴、鼓、齊奏

危機

法國號、豎琴撥弦

疑問與怪異的管樂樂段

向上升、向下降



進入田園樂段

鄉愁似的夢幻樂段

一縷幽魂,哀怨的歌聲,與遠方的鐘聲

輕快的音樂交纏哀怨的音樂

輕與重、淡與濃、快與慢、高音與低音



齊奏宣告結尾的開始

合奏:往上、往上

鼓聲不斷

尖亢的高音

齊奏,仍然在行進中

軍笛嘹亮
一種不放棄的鬥志

軍樂曲出現

帶著半凱旋的意味

這是上帝應允的光明天地

接著,悲劇意識的拓展旋律

帶著作曲家的關懷與鼓舞,但疑問巨大

向生命叩問

同時自身懷著柔情的一面

答案是一絲

詭譎纖細的微弱境象

死亡?寧靜?



低音大提琴的Bass一直延續著,漸弱、漸消

陡然,最後一記震天價響的鼓聲:

驚心動魄、毛骨悚然!

(令人不禁動容落淚)

沒有答案的鼓聲,彷彿說:

看哪,這人!(Ecce homo)*;

看哪,這就是一切!


 



*
參閱一(聖經):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9%A6%E8%A7%80%E6%AD%A4%E4%BA%BA

參閱二(尼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E%A7%EF%BC%81%E8%BF%99%E4%B8%AA%E4%BA%BA




阿巴多: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