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 20:12:05Katle and Joe

新的生命階段──閒談「退休」生活


圖片:網路下載後製

新的生命階段──閒談「退休」生活

自從退休下來,度過了頭幾年的困厄階段,轉眼十多年匆匆而逝。之後,一直想寫些關於退休的整體思考,卻無從下筆。最近決定捨繁就簡,只談個人一點點有待商榷的粗淺心得,就教於各位先進。  

退休,是人生新的開始。
許多人以為所謂的新開始,就是卸除繁忙的職場工作,過一種近於休閒式的「退休生活」,或者,遊山玩水的旅遊生活,或更有意義一些的志工生活;解脫了嚴苛的職場壓力,在一種或多種的閒適活動中,打發時間。……也許一開始有點新意,但久了之後呢?能讓我們感到充實嗎?這樣算是新的開始嗎?這樣的生活有新的意義嗎?我一直納悶著。

回顧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學前、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 到進入社會,工作、成家、養育子女、奉養父母……都是一個接一個階段,每個階段面臨不一樣的學習和歷練過程。過了漫漫的中年階段,終於,子女長大、而後自己從職場退下,這時,是什麼樣的學習和歷練階段呢?尤其在父母仙逝之後……

除非是藝文工作者如藝術家、作家,或從事專門職趣的學術研究或科學工作者,他們一般而言無所謂退休與否,比較沒有這一階段的問題。因為他們一直繼續著同樣的專業鑽研,在其中不斷面對新的(生命)課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除非江郎才盡,則無所謂停手放下志趣的退休階段。除此之外,但凡從職場或一定的工作域所退下來的朋友,若對其後的日子無法做到無縫接軌的安排和轉移,則必然遭遇退休後階段性的挑戰──原先的舞台失去了,新的舞台還未確定,在這青黃不接的節骨眼上,不由得產生莫名的徬徨!  

以前,很清楚,為了升學、為了畢業後能找到工作、為了成家、為了子女、為父母、為了升遷、為了賺錢等等……突然這些目標都消失或完成了,於是活著好像失去了目標。很多人在退休初期,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今天做這、明天做那,一陣子忙這一陣子忙那,慢慢摸索並調適著。接著逐漸找到一個過日子的模式,一個比較經常性的活動,例如:某種志工、某個定期活動團體、打牌、自行車隊、定期上課 ( 社大、老人大學 )、元極舞、太極拳、合唱團... 等等。並逐漸形成例行的時間表,似乎可以據以終老。但,這些都是表面的活動,讓我們躲過了核心問題──我為何而活?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一輩子大部分時間幾乎是為外在的需求和價值而活,極少的時間想到自己真正的內心需求和內在的生命意義。
直到這階段,我們的生命意義才迎頭襲來,無從躲避。
失去了過去的工作和舞台,現在的我到底是什麼?除了家庭身分,失去了原來在社會網絡中一定的職分的我,究竟是誰?
如果,我們把退休前的階段比喻為學校教育的幼稚園到大學的過程,那麼退休後面臨的正是研究所的博士班,這時開始真正面對那個被遺忘的我和生命真諦,重新學習面對那個所謂的「我」。
這是一個近乎宗教性的課題,然而不是一般所謂的宗教派別與形式的「宗教性」,而是面對生命的一種「誠實與虔敬的態度」;面對:「我活了這一大輩子,如今進入全新的舞台,究竟該怎樣走下去」的態度。

換言之,我們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功課,是研究生式的、博士班式的。以前是在社會性的要求下,別人告訴你的、或照章行事;如今幾乎完全是個人性的抉擇,是你自己要告訴自己的。相較下,以前恐怕還太淺薄了,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現在要活在寬厚無垠的天地中,必須有另一番新的心境出來面對!
 
要丟棄舊的我!一如我們進了大學,就一改高中的生活方式;一進社會就一改大學的生活態度 ( 當然是在環境中逐漸的改變 );退休了,便得一改退休前的種種。這多少是一種痛苦的成長與抉擇。
有不少從職場高階官位退下來的人,從門前車水馬龍到繁華落盡,在無所適從下,每日批閱老婆菜單有之,把家庭當公司單位來管理的有之,或經常重提當年勇……不知如何因應內心的失落!

釜底抽薪、直入虎穴的做法,乃是放下舊我,重起爐灶。這時才有可能面對並過健康的退休生活。
如何重新面對?重做學生、重新學習!抱著學習的精神和態度去生活。
不要以為自己夠老了、夠懂了、夠智慧了;
在各個方面都以重做學生的態度來面對:
學習甚麼是正確的人生理念;
學習怎樣與人相處;
學習寬容
學習新的或拓展舊的興趣、嗜好;
學習虔誠面對人性的宗教層面;
學習謙虛
學習………一切。
( 像最近在慈濟醫院病房裡 看到的小標語:「要關心,不要操心、煩心。」
── 是我現在要學的。
)

然後──實踐!
在實踐中學習,並不斷改變;改變任何既定的觀念、改變舊的行為模式。
改變──朝著真、善、美改變!
這樣,我們退休後所參與的種種活動,不再是我們賴以度日的工具,而是我們學習和實踐及再生的媒介,才被賦了予充分而鮮活的意義。

這也是《大學》所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及「止於至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