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9 21:34:10Katle and Joe

獻給梵樂希和杜象的兩首詩── by Joe


* 梵樂希 (Paul Valéry, 1871-1945),法國現代詩人。

《    給梵樂希的十行    》                    

高矮不一
隨風款擺的綠樹間
徐徐穿越
披覆白羽的箭鏃

光 沿著溝渠播灑
空氣晶顫
群蝶舞出星辰花火
自蕊心


纖薄的都會剪影
簇擁著寂靜的

伊甸園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    杜象 “Given” 初探*    》                 

終於,帶著難捨的愛
回到原初的洞窟

一起
往外看

這高舉明燈的
臭皮囊
曾是鯤
後變成鵬
而今如虛脫的產婦
該施予的
已經成全
該表明的
已經釐清
透過一生行誼和遊戲

請燃起自己的明燈
來到洞外

汲飲
汨汨而流的生命之泉

Farewell,
Farewell,
Farewell…


* “Given”
:杜象最後的作品,如圖1、圖2、圖3
英文簡稱譯自原來法文標題 ── “Étant donnés: 1. La Chute d’Eua, 2. Le Gaz d’ Éclairage”── 的開頭兩字;不知英譯是否準確,暫且借用。

一、外表:牆上的門


 二、從門縫看到的…



三、作品內部的裝置 (遠端是門的位置)



Katle and Joe 2010-09-05 18:36:02

再看一眼這奇異的、像一道傷口似的陰道口,不禁聯想:
創造是來自生命的創傷...
或一般所謂的:
藝術家犧牲自己來造福眾生...

光光 2010-07-28 16:12:13

略見詩中杜象作品心境
期待翻譯出之梵樂希詩作

版主回應
想偷懶,又被你提起,只好硬著頭皮慢慢努力了!

因著你的留言,再回頭看看杜象這件作品,多想了一想:
就像所有的禪宗大師,他太慈悲了:一直高舉著燈,照亮眾生所在的洞裡──來到洞外,其實一切清清楚楚,毋需任何照明。
而再進一步想:手中的燈照亮的局部範圍,既是洞窟口,也是那代表生產的陰道口,這兩個洞口有著對應的意義吧──透過生產與創造(創生),我們才得以獲救,走出洞窟。
這創生是廣義的,藝術只是其一而已。
2010-07-29 1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