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雜憶──姊姊的故事 / 文‧周碧華 ( 增補重貼 )
我的姊姊 周碧華 / 攝於民國47年高中畢業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阿姊是我們家的大姐頭,下有四個弟弟。童年的記憶中,她最善於講笑話和鬼故事。最近她提筆寫起往事,從小時候在大陸的時光一路寫下來,我讀得津津有味──這些家族往事有許多我根本無從參與、或不曾存在於記憶中,有些則記憶模糊。經姊姊提起,慢慢串出我未知的過去,填補遺忘的片段,在歷時的脈絡上組織起共時的時空,讓我的生命多了一個看進和看出的視角。
我將這些珍貴的書寫貼在部落格上,為自己,也為在島上同舟共濟、一起打拼的夥伴們,留下一份多樣而珍貴的回憶!
家姊 周碧華,民國28年(1939年)生於江蘇省嘉定縣。
國民黨失守大陸後,才在堂哥的帶領下,和家兄一起逃出家鄉,到香港與先行抵達的家人會合,再於39年底到台灣。詳細的生平,就讓我們從她的往事雜憶錄中索驥了。 (J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往事雜憶──姊姊的故事 》
● 一、一句話
當父親得意地將我的畢業證書掛牆上 ( 母親說父親十三點 ) 時,說實話,那一年半混混沌沌連怎麼會畢業,自己都覺得詑異。
有一事值得一提。父親不允可我的畢業旅行,為此我大為懊惱,於是收拾衣物準備浪跡天涯。在玄關間母親死拖活拉,好話說盡,並且承諾一定放行,才把我留了下來,從此斷了江湖路,碎了俠女夢!
在唸小學一年半中什麼也沒學到,祗記得畢業前同學史大雲的一句話;成熟的麥穗頭是低的 。
● 二、憶往
老爸在美援會任職時,我們家的生活是優渥的:有佣人、家中三天兩頭請客打牌,而且經常通宵達旦;有時播映 16 釐米的小銀幕電影,並常常要我到美而廉訂餐,或到長安東路叫出租小客車,甚至後來上當舖也要我同關林哥一起去。現在想起覺得滿怪的。
唸初中後我好像開了竅,知道用功讀書,而且大量閱讀中外小說,浩正常躲在被窩裡用手電筒照著看書,當然也常被老爸罵,小時候浩正是經常吃老爸的 “麻栗子”( 註 )。
浩中,不知你記得否?我初中時有一次帶你去學校,你站在椅子上在黑板上畫了一匹馬。美術老師看了向我問誰畫的,我說是你,他認為你有天分應該好好培植。回家後我告訴老爸,老爸興致勃勃說要去找黃君壁,熱了二天竟不了了之,當時如果老爸堅持下去你的人生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浩光小的時候比你們都皮,因為最小大家多比較縱容,而且他的眼神帶點邪氣,我同學都叫他小色鬼。
●三、憶祖父母
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之鑰,赫然發現前塵往事竟歷歷如繪。
祖父周秀卿,祖母周李氏,父為長子下有二妹一弟。聽媽提起過說祖父為人正直,重信義,在鎮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祖母則喜歡別人恭維奉承,叔叔和嬸嬸正投其所好,因此得寵。然則老媽不諳此道,在當時舊式社會是吃虧的。
在家鄉我們家是二層樓的建築,這在那個時代的鄉下應該算是豪宅。一樓留了一間自己開店外其餘都租了出去。記得一間是租跌打損傷,一間租給貨運行,因為他們的貨車剛好是十個輪胎,所以街坊鄰居都稱呼他們為十輪卡。
再就是軍醫這一家了,當初叔叔極力反對租給他,原因不明,然父親則認為應予出門在外的人方便,兩人各執己見各不相讓。最後祖父採納了父親的決定,也因此種下了日後的所謂福報,這倒是始料末及的。
祖父的這間糖果店的經營原則上是由父與叔兩年一輪。父親當時在上海上班,因此輪到我們時媽是非常辛苦,幸好下面的佣人常予幫忙才勉強撐了過來。
叔叔是位非常有商業頭腦的理財高手。他除了經營漿糊生意外,看準了年節前的炮竹市場,因而在年前數個月便投入全力製作鞭炮。第一年的大豐收促使他第二年更擴大了營業量,便將二樓的空屋全做了生產線。接近年關時更增僱臨時工加班趕製。有一天的深夜,大家都熟睡了,忽然轟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把整個鎮上的人都震醒了。店面的門板震裂飛到到了對街,外婆與我恰好睡在店的樓上,地板爆破一個大洞,外婆急忙抱起我摸黑下樓到母親屋裡。
事後聽大人談起,原來當晚長工阿根在配製藥粉時不慎摩擦到硫磺引起火星以致導致周圍的炮竹爆炸,一發不可收拾。叔和嬸及另一小工雖然與阿根同在一間室內,然一則距離較遠,再則他們三位當時立即反應,機警地躲進條櫃內因而躲過一劫。可是阿根除了炸齗了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外,整張臉面及身被炸得像個血人。幸好隔壁的軍醫及時趕到予以搶救止血,如果沒有他在附近在這小鎮要找西醫簡直是緣木求魚,那麼阿根的命運可想而知了。
據說當晚事發不久,叔叔和嬸見事態嚴重,到了祖父母睡房雙雙跪下請求原諒。祖父大發雷霆,祖母則因愛叔和嬸,於是在旁勸說好話,一面安撫老伴,末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 待續... )
家姊初中時在學校代表致詞 / 攝於民國 43 年。
*註:麻栗子,如圖。全家四兄弟都吃過。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