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6 13:42:08文明人

電影的社會作用及影響


新加坡工作,同組的新加坡同事都很好奇,為什麼台灣的電視劇或視綜藝節目可以這麼好看。如果在台灣可能有標準的解答,說是因為台灣的節目充滿了衝突與腥羶色。但在新加坡,我在飯店看到他們電視所播放的節目,和所接觸到新加坡演員的表演。我可以這樣回答,因為台灣的節目或戲劇甚至電影比起新加坡的節目來說真實多了。因為真實所以夠吸引妳。「新加坡的表演」不管是新聞節目或是戲劇節目都還在排演的階段,說直接點還是充滿了矯揉做作。這部份我認為跟他們的政府強制的法治治理有關,在人的意識形態上型成一種公視公辦規矩如一的思維,反映在影像製作上就會顯得呆板與設計,相較於台灣的大鳴大放就少了一種自由與活絡。而表演就要這種大鳴大放的自由氣氛下,演員才能自由的顯現出他的情感與情緒。所以台灣的政論節目好看,因為大家都毫無顧忌的說出自己心裡的話,台灣的綜藝節目夠迷人,因為大家在螢光幕前都是真心的說笑玩遊戲,或許節目是有安排RUN DOWN但卻只是流程的安排而不是限制藝人的情緒展現。戲劇的部分也在這樣的氛圍下趨向真摯情感的表達,戲雖假但情卻真自然就好看吸引人。

        電影是這樣氛圍的火車頭,電影比起電視更需要自由的氣息與氛圍。有自由,導演的影像風格才能多元。有自由,演員的表演才不會受限,進而真誠真實。那是一個民族自由思維的根基,相對於「選舉」所代表的民主,媒體的自由發展更象徵一個自由社會的成熟。報紙、電視、廣播、電影都是自由抽象精神的顯現。身為電影工作者自私的認為,電影更具象徵意義。電影所帶領的風潮不管在技術面還是精神面都是媒體產業的火車頭,因為有了電影的大鳴大放才有後面媒體的跟進。這是電影的社會責任,不管是一百年前還是一百年後都會如此,除非心的媒體機制出現,例如「手機電影」不然還真無可取代。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