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8 13:40:01~吉米豬~

昔日之威尼斯

威尼斯稱霸於地中海之日,大略為西元1000年至1500年之500年間,和中國之宋(960-1279)、元(1271-1368)兩朝及明朝(1368-1644)的前期同時。威尼斯向來就不是計劃中的城市。西元500年前後,幾批日爾曼民族的部落侵入義大利半島,此城乃在倉卒之中創設。一部19世紀的歷史如是說:"他們都是難民,為數四萬餘,在5世紀被蠻族逐出他們的故鄉,在這海沼之中避難。此處土地經常移動,處於咸水的沼澤之中,難民發現無土可耕,無石可采,無鐵可鑄,無木材可作房舍,甚至無清水可飲。他們(仍然)在此創立了黎多(Rialto)的港口。"所謂黎多原來泛指威尼斯各島,今日則為兩個主島之一,在西邊,與東邊的聖馬可(San Marco)毗鄰,中間只有一條大運河分隔。歷來的安排,商場都在黎多,政府官邸及群眾的廣場則在聖馬可。此外尚有環繞的諸島,已屬次要。這威尼斯城處亞德裏亞(Adriatic)海之北端,也算是東西海岸的分歧點。兩島去大陸只有2.5英里的距離,其中大部分可以徒涉,可是內中卻又有很多深水的水道,非本地人莫識,所以易於防禦。在她1000多年的歷史中,威尼斯曾數度瀕於被侵犯的危險,可是直到1797年拿破侖將她撥給奧國之前,未曾為外國軍隊佔領,其受大陸農業的影響也至微。

威尼斯最起初的歷史,有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威尼斯對義大利大陸上的政爭,不涉足加入,也真有"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態度。可是當初的40000難民經過幾個世紀的移民和繁殖達到10萬左右,早已超過"不足為外人道"的打算。威尼斯首先以魚鹽之利在波河(Po River)及亞德裏亞近海立下了一個商業上的基礎,以後向東發展,執地中海商業之牛耳,可以說是在缺乏政治、宗教、社會上的各種限制與障礙,得以將其組織,全部適用於經濟上最合理的規範上去。

從一個歷史家的眼光來看,賺錢不是唯一的要事,只是這個城市國家人口一經固定在10萬左右,經商給了他們一個共通的目的,而且緊湊的居住在海島上,他們也感到休戚相關。再加以威尼斯有了好幾個世紀不斷的發展,在這經濟生活中,經常產生一種生活上的動態,富於打破環境的經驗,與眾不同。和歐洲中世紀大部分尚在一成不變的情形下比較,愈顯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動活潑。所以拜倫一方面嫉視威尼斯的貴族,一方面仍覺得威尼斯傳奇性的不平凡,有令人尋味之處。

威尼斯和她10萬左右人口,有似中國明朝的偏僻小縣。她在1000多年的歷史中,也做過一些不仁不義之事。可是她的成功並不是使全部公民都成市儈。她曾防止土耳其人勢力西侵,成為文藝復興的中流砥柱。她的建築和幾個世紀以來收集的美術品,至今仍是傳世之寶。她的印刷業,也一度是西歐文物的先驅。而她在商業組織與造船業的成就,當然更在世界歷史裏樹立了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