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2 08:07:17子路

談「六四」才算是國民教育

馬力一句:老師談六四,不應說「屠城」、不應說「血流成河」。言論一出,社會譁然。一直以來,作為中國現代當史重要組成部分的六四事件,在香港的教育建制近乎缺席。大部分中史教科書對六四的論述都閃爍其詞、課程並沒有規定六四是考核範圍,因此老師可自由調控,講授與否、講授多少,端乎老師的決定。

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推廣的所謂國民教育,膚淺兒戲,對老師欠缺支援,教材亦不配合課堂所需。舉例說,由教統局製作的《國情旋接觸》,輯錄的一些所謂「愛國歌曲」,內容空洞,宣傳作用大於教育作用,相信沒有多少老師用得上;電視播出的《心繫家國》,口號聲大,但內涵不彰,愛國只停在口舌之上,效用有限;鼓勵學校升旗,但國旗區旗教育淺薄,形式重於實質。

負責任的國民教育,本應由歷史開始,可是香港的歷史教育,與其他的教育範疇一樣,以考試為主導,即使老師授課,盡力藉歷史,訓練學生批判思維,然而實際效果如何,已不用多說。六四事件,與中國近二十年的發展關係密切。一直以來,不少人說要淡忘六四、六四「歷史自有公論」,但這件關乎國家發展的重要大事,何能忘記?

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談六四,陳述事情的來龍去脈,向學生展示六四影片、圖片、新聞剪報,以致個人看法,有何不妥?有人說這會影響年輕一輩對歷史的看法,因此老師不宜使用如「屠城」、「血流成河」一類的字眼。這種說法太粗疏,也太看不起老師了。我相信老師處理六四課題,都會審慎而行,即使要用到一些批判性的字眼,亦會提醒同學注意老師在發表個人意見,同學可不同意老師的說法。

正因六四不是考核範圍,老師同學就可有更大的空間思考、判斷,然後由同學自行表述立場。我深信,老師處理六四議題,都是負責任地以治學的嚴謹態度跟同學討論的。社會一些人士,不懂教育,肆意批評,令人遺憾。

要加強國民教育,充分、理性在課堂談論六四,讓學生自由思考,比起任何意識形態灌輸,意義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