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6 14:56:49Joan
【蓮鳴上師開示】為何開悟不可說
我們首先一心合掌頂禮我們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聖尊蓮生活佛,頂禮真佛宗傳承祖師,頂禮今天法會主尊南無大白蓮花童子,頂禮壇城諸佛菩薩,一切護法金剛,護法龍天,護法神眾。釋蓮萊上師,蓮飛上師,蓮祖上師,各位法師,歲程助教,圓學雷藏寺的堂主,雷藏寺新加坡的 Anna主席,獅城雷藏寺的蓮花蓮香主席,圓證堂的福分主席,還有所有的理事同門善信大德,大家晚安。(眾鼓掌)。
這一次我們拜的是這一部真佛寶懺,也是我第一次聽這個用「二胡」來誦真佛寶懺,大家覺得怎麼樣?(眾鼓掌)。其實還沒有開始說法之前,我必須要感謝幾個單位,第一個就是今天的主辦單位 – 圓學雷藏寺。(眾鼓掌)。蓮學堂主,我覺得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這次他很配合地與蓮萊上師安排這個法會的一切,他通通都很配合地來做,而且他還把這個統籌的工作分配給了我們這個清華師兄(眾鼓掌)。這個清華師兄就是我們的攝影組的。清華師兄跟幾個同門義工,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因為我本人是住在雷藏寺的,而他們這一段時間以來,他們是「每一天」留在雷藏寺工作到凌晨三點鍾才走,他們都是要上班的哦,第二天要上班的哦!下班之後又馬上回來幫忙,一個星期都是這樣下去。為什麼我會知道呢?因為我住在雷藏寺,我忙完,做完功課﹐睡時﹐他們還在忙。這真的是很感謝他們的幫助,我們再給他一個掌聲﹗(眾鼓掌)。還有我們要感謝的其他雷藏寺跟各分堂的幫忙。好像說這一次的雷藏寺(新加坡),獅城雷藏寺,跟圓證堂,他們也有很多義工同門。比如說這些音響啊,這個我們在喝的大悲水啊,上千本的真佛寶懺懺本﹐通通是他們很齊心合力地將它是給大家舉辦這次的法會的,我們感謝他們!(眾鼓掌)。其實啊,因為這是四個雷藏寺及堂一起互相幫忙的來做這一場法會,其實我跟蓮萊上師也覺得很感動。(眾鼓掌)。因為啊,這一次不再是某一個堂來主辦,其實是所有真佛弟子來護持真佛宗的法會!(眾鼓掌)。我個人覺得是一件很感動的事。還有另外我要感謝的就是我們兩位蓮花童子,這是我們印尼的紅蓮花童子,釋蓮飛金剛上師,還有這位是釋蓮祖金剛上師,藍蓮花童子,他們是故意地從印尼飛來這裡來護持這場法會跟大家結緣的(眾鼓掌)。
那感謝了所有的堂,感謝了兩位上師,還有一個人我是必須要感謝的,這個就是我們的蓮萊上師!(眾鼓掌)。這一次的新加坡弘法,跟這一次的馬來西亞的弘法,跟這一次的台灣﹑台北﹑及台南的弘法,如果沒有了蓮萊上師的護持,我看也比較困難可以成辦。所以我對他的是,無盡的感激!(眾鼓掌)。有很多人問為什麼蓮萊上師他出家沒有半年就可以當上師,其實這個師尊已經講過了,其實蓮萊上師他本身是有很多秘密的,他本身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來的(眾笑)。這個。。。可不可以講?(問蓮萊上師)。(眾笑)。蓮萊上師答:「你把我的秘密說出來,我也把你的秘密說出去。」(眾笑,眾鼓掌)。那就點到為止哦。
其實是這樣的,剛才這個真佛寶懺,在這個懺悔文和剛才那個請佛住世文,一開始的時候,蓮萊上師講了一段說話,其實在他自己講的時候,他是哭著來講的。(眾鼓掌)。他因為為了保持形象,剛才是沒有哭出來。但是我告訴你,我跟他是同一間房間(眾笑),每一天早上當我醒來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個天籟之音。(眾笑)。這個是蓮萊上師很早起來,把這真佛寶懺唱一遍,不斷地這樣唱,就是為了今天的法會。還有他就這一段說話的時候,其實他是由心底裡面哭出來﹐對佛菩薩說的。所以這是他感性的一面。我們給他一個掌聲!(眾鼓掌)。
還有啊,我跟蓮萊上師十二月份弘法他回來新加坡之後,我知道蓮萊上師對于這個怎麼去推動新加坡的法務,怎麼把真佛密法,不管是佛理上的,佛法上的,也會慢慢地推動出去,所以這個時候也很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護持真佛宗派。阿彌陀佛!(眾鼓掌)。
那講完感謝的說話,還是要談一點佛法。因為今天已經比較晚,我有多少時間可以講的?(問蓮萊上師),答:「半個小時」。其實今天我是準備了好多的東西,但是我看有一半是沒有辦法可以講的了,就留待蓮萊上師以後再講。其實哦,在我這一次來新加坡的每一個堂,每一個堂這樣去的時候,首先我去了這個雷藏寺(新加坡),然後去了這個獅城雷藏寺,然後去了這個圓證堂,最後去了這個圓學雷藏寺,每一次的分堂同修跟開示,都好像是滿滿人的。那第一天的開示,他們給我的主題是:「開悟的因緣」,那麼在那天就跟他們說了這個開悟的因緣。我們知道,彌勒菩薩把開悟跟成佛分開了五個次第,第一個是「資糧道」,第二個是「加行道」,第三個是「見道」,第四個是「修道」,第五個是「究竟道」。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把資糧道跟加行道修的圓滿,所以在第一天的開示裡面,已經把這個重點,就是「七聖財」,已經把祂講完了。這個七聖財就是來自法句經裡面有講過的。第一個是「淨信」,就是說你必須要有清淨的信念,如果你相信你皈依的師父是一尊佛,那你修祂的法,你就會得到佛的加持!如果你相信你皈依的師父是一尊菩薩,你得到的加持就是菩薩的加持!如果你相信你的師父只是一個凡夫,你的到的就是一個凡夫的加持!所以這個淨信,就是資糧道跟加行道裡面第一個重點。你沒有師父,三藏十二部正法如此地浩瀚,你怎樣能夠有一個入手的地方呢?所以當我們知道了這個重點之後,我們必須要找尋一位善知識,才可以有一個入手處,所以我們今天很幸運,可以皈依到一位明心見性的師父,就是我們的蓮生活佛!(眾鼓掌)。
那當天所講的七聖財,第二個是多聞,多聞就是說你必須要懂得好多的佛法。有人問過我,是不是真的需要懂很多的佛法,其實我告訴你,不一定的。不一定真的需要懂得很多的佛法才可以修行,但是你必須要把你懂的佛法通通也融匯貫通了,然後才可以把祂實踐出來。比方說,「十八界」,你必須要知道十八界空是什麼。接下來在十八界空裡面体會出來,這個十八界空才是你真的已懂得的佛法,要不然只是佛學的理論﹐沒有用。所以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很需要多聞一點佛法,中年的時候我們需要實修,老年的時候我們要修往生淨土,這個才是對的。
第三個是「精進」,就是我們要將所懂得的佛法實現出來。比方說,「戒律」,我們必需要守戒律,而不是只是懂得戒律。我們不是要懂得十善是什麼,我們要將十善實現出來!在日常生活裡面,把你懂得的佛法顯現出來。什麼是「佛法」?可以把你的 「貪」,「嗔」,「痴」去掉的就是佛法!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面,把我們的貪,嗔,痴去掉了,這個就是修行!這個就是精進!
第四個就是「持戒」,就是我們昨天所講的戒律中裡面所講的持戒。第五個是「懺悔」,「懺」就是我知道我以前所做的已經是做錯了。「悔」就是我以後不會再做錯了。一個是知錯,一個是不再犯,這兩個加起來就是第五個「懺悔」,知道錯而且不會再犯。很多人說,如果你犯錯,懺悔了再犯錯,怎麼辦呢?我告訴你,這一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從他出生到往生的時候,一輩子沒有做錯事的,沒有一個人!一定有做錯事的,一定有犯過錯的。所以佛說,祂有兩個很圓滿的兒子,第一個就是從來不犯錯,第二個是懂得懺悔。你懂得去懺悔,將你的懺悔心發露出來而去懺悔,求佛菩薩的加持原諒,然後努力不再犯,就可以了。不要被你以前所做的事綁住你自己的心。如果我們被以前所做過的事綁住了我們的心,是自綁。當然我們不是說沒有業障沒有因果,我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我們要努力地去懺悔!我們要懂得守戒律,我們努力地不再犯。當然,我們有我們的習性,習性到來的時候,可能也是會再犯錯。努力地把它去改變!這個過程就是修行!
接下來是「布施」,布施是積集資糧道 最快的方法。在那一天我在這個華光功德會,有一個佛學講座,剛才忘了感謝華光功德會,他們對這一次的弘法的法會也是有很大的幫忙。我們要感謝華光功德會!(眾鼓掌)。那這個布施有三個,一個是財施,一個是法施,一個是無畏施。我們知道,財施是給予這個錢財,給予這個醫療,物質,輔導,衣服,錢財,都是財施。無畏施就是說,你愿意利用你身体的力行,無所畏懼的去幫忙佛事,這個就是無畏施。第三個就是法施,我們知道,「法施」不是這個出家的「法師」,我們所講的法施是佛法的布施。你把你懂得的佛法,寫成文章也好,跟人家說也好,把他們改惡而行善,這個就是佛法的布施!只要你做出來,以身作則去做出來,感染到別人的,這個也是法施。所以法施沒有規范出家人才可以做,而在家人是不可做的,沒有這樣的事情。這三個裡面,以法施為大!為什麼?因為食物的幫助,錢財的幫助,可以醫療他的身体,令到他的身体得以成長。佛法的布施是基于他的慧命,以令到慧命得以生長,還有了脫生死輪回之苦。所以我們要佛法的法施,盡力去做。財施也要做,無畏施也需要做,這樣你的資糧道就很快成就。最後一個是「定慧」﹐就是修定和修智慧。
在第一天的時候在這個雷藏寺(新加坡),就是講這個七聖財,這是開悟的因緣,為什麼今天要這樣簡短地再講一次?因為圓學雷藏寺今天給我的題目是:「為何開悟不可說?」(眾鼓掌)。當我們懂得這個開悟的位置是在這個「見道位」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圓滿了這個資糧道跟加行道,我們很困難可以達到見道位。很多人說,為什麼師尊現在所講的我聽不懂?祂所講的好像懂,但是又好像不懂。為什麼?這是因為緣分還沒有到。所以啊,天台宗智者大師曾經將釋迦牟尼佛一切的說法,從這個初轉法輪開始,直到涅般時後為止,分開了「五時八教之說」。什麼叫做「五時」,五時就是華嚴期,阿含期,方等期,般若期,法華涅般期,五個時期。所以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把這五個時期分了出來之後,然後再用八個不同的方法去把祂講出來。好像我們昨天講八個宗派,這裡所講的「八教」並不是昨天所講的八個宗派,而是化儀四教,化法四教。
我們先講這個「八教」,然後講「五時」。「化儀四教」,「化法四教」。就是說把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眾生的方法,分開了兩種不同的形式來教化出去,一個是化儀,就是說教化眾生的儀式。裡面有分開了頓教,漸教,我們知道禪宗有所謂的頓悟,跟漸悟這兩個。其實是頓悟跟漸修。因為悟,只有頓悟﹔悟,沒有漸悟的,只有頓悟和漸修。當你漸修到那個的境界的時候, 你是頓悟,而不是漸悟。雖釋迦牟尼佛有說過,頓教漸教秘密教,還有不定教,今天沒時間講這四個,我們等待蓮萊上師以後再開示。(眾鼓掌)。
之後有這個四法 ,化法四教。第一個,「三藏教」,第二個,「通教」,第三個﹐「別教」還有「圓教」。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有傳出經典,有分經,律,論,三藏十二部。有分經,律,論三大藏。 三藏經典,有是這個三藏教教法的其中一種, 另外一個就是通教。 當時釋迦牟尼佛對三乘的行者,就是「圓覺」,「聲聞」和「菩薩」,這三乘的行者, 而會演說共同的說法, 用這個共同點說法,來判斷根器的利與鈍。根器利者會直接去別教,還會圓教,裡面繼續進修大乘的佛法。根器鈍者,就會回去三藏十二部,而滿足他們的資糧道和加行道,之後再修別教,還會圓教。
所以說這個禪法,禪宗的禪法是對大乘利根器者而說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它在四化法裡面的通教以判定是利根器還是鈍根器。鈍根器的人怎樣才能會變成利根器?這是我今天要講的東西。當我們知道了這五時八教裡面的八教,因為今天沒有時間講這個八教,今天只有講五時。五時就是華嚴時期,阿含時期,方等,般若,還有法華涅槃時,就是我們所說的涅槃時期。華嚴就是在釋迦牟尼佛剛剛成佛的時候,用了二十一天的時間來講華嚴經,當時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的對象並不是人,而是菩薩跟梵天,帝釋天等等。因為當釋迦牟尼佛剛剛開悟成佛的時候,他覺得這個開悟,是很困難讓很多的眾生都可以明白。所以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是期望涅槃離去,在那個時候梵天出現,並勸請釋迦牟尼佛住世大轉法輪,于是釋迦牟尼佛就對梵天,帝悉,還有對大菩薩演說華嚴經。當時釋迦牟尼佛講這個華嚴經的時候,所有的聲聞眾完全沒有辦法可以聽得懂。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方法不對,這個弘法的方法不可能令他們馬上的頓入,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完這個華嚴經之後,就講小乘阿含經。四部阿含分為「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和「增一阿含」。要用十二年的時間在鹿野園開始,經過十六個國家,當時印度有很多的小國,經過十六個大國家,去傳布這個阿含時期的小乘佛法。我們知道小乘另外一個名稱叫「二乘佛法」。為什麼稱為二乘佛法?是因為聲聞是其中之一,緣覺是另外之一,我們知道圓覺另外一個名稱叫中乘,大中小乘,大乘叫菩薩,中乘叫緣覺,小乘叫聲聞。但是很多人沒有用中乘這個字,也會把緣覺歸納到小乘那邊。所以我們說小乘是二乘,其實就是說聲聞和緣覺這兩乘的佛教。我講廣東話你們聽得懂嗎?我想你們應該聽得懂的吧。。。(眾鼓掌)(蓮萊上師說:“你好像忘記真佛報要做翻譯的。”)蓮鳴上師說:「這樣呀。。。沒關系﹗我們真佛報的人佛法高深,絕對沒問題的﹗他們會想辦法的﹗(眾笑)」。
這個就是阿含時期的開始,當時釋迦牟尼佛在鹿野園那裡開始初轉法輪,所以我們看到雷藏寺這個門的頂上,就是屋頂那裡我們有看到三個東西,中間的我們看到一個圓圓的法輪,旁邊兩個的我們看到法幢,這中間兩邊的有兩只鹿,這個代表什麼?這個代表釋迦牟尼佛在鹿野園裡面初轉法輪的意思,是這樣來的。一個是公鹿,一個是母鹿,中間的法輪是大轉法輪的意思,是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的代表。
阿含之後,釋迦牟尼佛進入另外一個時期,稱為方等時期。在這期間用了八年的時間來演義大乘的佛法。就是「維摩詰」,「楞伽經」等等大乘的經典。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看到學習小乘的已經很多了,已經證到了阿羅漢的果位了﹐他們已經可以自主生死了,已經可以把生死的問題解決掉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傳大乘的佛法。比如說我在雷藏寺新加坡第二站在獅城雷藏寺談的是十二因緣,這就是小乘佛法,解說生死輪回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它為什麼因貪嗔痴所流轉?裡面的三綁結應該怎樣去解?這個在第二天獅城雷藏寺弘法的時候已經講過了。當我在第三天的時候,是在這個圓證堂講解大乘的中心點,就是菩提心跟中觀正見。當時我在圓證堂是講完開悟的因緣,講完小乘和大乘的中心點,就是五種的菩提心,已經在那裡講完了。在接下來我在圓學雷藏寺那裡,講解密教三個口訣,就是觀想,持咒和入三摩地,三密的口訣,已經在圓學雷藏寺第四天的弘法裡已經講完了。
所以這個就是按照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五時八教裡面,這個流程去講。當釋迦牟尼佛在講完這個阿含的時候,他就開始講這個方等,當開始講的時候,沒有多少位阿羅漢可以馬上的接受。所以釋迦牟尼佛用了八年的時間,才可以把他們小乘的知見慢慢去除,而進入大乘的知見佛法裡面。然後釋迦牟尼佛講了般若智慧,就是般若時期。釋迦牟尼佛在方等時期之後,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解大般若經。由大般若經濃縮成為金剛經,由金剛經濃縮成為現在我們所說的心經。就是這個般若智慧的總相。所以釋迦牟尼佛明白到小乘雖然已經有大乘的心,但是他們大乘的知見還是沒有成熟,所以他講這個般若智慧,用般若的佛法去將小乘的智慧引入大乘的佛法。
最後那八年時間,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華和涅般時期。釋迦牟尼佛見到鈍根器的眾生,小根器的眾生,因為之前的教導而慢慢成熟,所以他在最後的八年講了法華經,還有大涅般經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這個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開權演釋,回三歸一之時。開權演釋,回三歸一就是將阿含,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般若空性,統一而成為一個實相,所以這個就是涅般時期所說的開權演釋,回三歸一,令到眾生見到自己的佛性而得到成佛。
所以我們在釋迦牟尼佛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到,釋迦牟尼佛是首先圓滿了小乘佛法,他們的知見對生死輪迴的流轉而不足。之後再述說大乘的佛法,就堅固他們對大乘佛法裡面的般若的空性,再由般若空性裡面圓滿到他們的空性而成佛到達彼岸的一個流程。所以說,很多人問為什麼師尊現在所講的我們聽不懂,這是因為之前的還沒有做到好,還沒有做到很圓滿,所以之後的我們就聽不懂。好像說釋迦牟尼佛剛剛開始的時候在講華嚴經,這根本就已經是這個法華涅般的那個境界的經典,是由自心流露而去說這部經典。那個時期,比喻的是謂牛乳,「牛奶」,所以這個涅般經裡面有講到一句說話,是把講釋迦牟尼佛這一個五時八教所統一起來的。在涅般經裡面有講過,「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
「從牛出乳,從乳出酪」,由牛生出牛乳﹐再由牛奶而提煉出乳酪,「從酪出生酥」,再由乳酪提煉出生酥,再由生酥提煉成為熟酥,由熟酥變成醍醐,醍醐是最上,能夠吃到這個醍醐的人,百病都能夠消除。祂的意思就是說,由牛生出牛奶,由牛奶去提煉而生成為這個乳酪,由乳酪變成生酥,生酥變成熟酥,熟酥再變成醍醐。
接下來涅般經說,佛亦如是。由佛生出十二部經典,由十二部經生出修多羅,由修多羅生出方等,由方等生出般若般羅密集,再由般若般羅密集生出大涅般。涅般,比喻為醍醐,我們聽過醍醐灌頂,醍醐灌頂的意思是「無上」的意思。言醍醐者,即佛性也。所以我們在這裡知道,言醍醐者,即佛性也。
我們知道佛開示佛法,由佛法慢慢轉變成為十二部經論,十二部經論變成修多羅,修多羅變成方等,由方等生出大乘菩提的智慧,大乘的智慧圓滿後成為涅般。涅般比喻為醍醐,以醍醐比喻為佛性。所以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常住涅般金剛大定。所以當我們談明心﹑見性﹑開悟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講這一個,見證佛性就是等于這個醍醐者。如果之前的功夫沒做足,你怎樣能夠可以明白到大乘佛法裡面講些什麼呢?師尊曾經有兩個比喻,第一個就是一朵很小的花。我們知道蓮萊上師的名字是雜草(眾笑)﹗就好像這個是很小很小的小花,傾盆下雨之下,這個很小的花不能夠承受這一個法流,是不能夠承受這大雨的沖擊的。第二個比喻是你好像坐在一條船出海去釣魚,剛好你釣到了是一條南鯨(眾笑)﹗你說會怎麼樣呢?所以啊,在這一條船還沒有成為大船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把可以把這個般若的智慧一下子給你的,這個是因緣的問題,證量的問題﹐還有境界還沒有到的問題。所以為什麼開悟不可說,因為因緣還沒有成熟。之前的小乘的功課還沒有做完,大乘的智慧還沒有圓滿,加行道沒有圓滿,資糧道還沒有圓滿,那怎麼可以把這一條南鯨給你呢?你們說是不是?(眾鼓掌)。
所以這個緣分很重要,所以在第一天的開示裡面已經講過,這個七聖財是可以把你的加行道跟這個資糧道圓滿。只是單憑七聖財就可以把加行道跟資糧道圓滿,然後再用你明白的佛法去參悟,由師尊文章裡面好好地去領悟,一字不漏的用心去体悟師尊所傳下來的法,慢慢就可以得到這個般若的智慧。很多人說我學佛,我自己去看經典就好,我不一定需要師父,我為什麼要皈依一個師父呢?我自己去看佛經就可以啦,我自己去看金剛經就可以啦,我自己去看六祖壇經就可以,我為什麼需要一個師父呢?我們須要知道﹐佛法浩瀚,廣大如海。你一個人在浩瀚大海中﹐如何能入呢﹖戒律宗由律師傳授戒律的律法,淨土宗由淨土宗的師父來傳授淨土十六觀,及一切唸佛法門﹐顯宗由顯師來開顯法教,以入得證,密法由傳承師父給予你密法的法流。沒有一個善知識作為你依付的根本,在佛法浩瀚裡面,你是沒有辦法可以進去的。很多佛法我們以為我們懂了,其實我們並不懂。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遇到一位明心見性的師父,這個是我們的幸運。(眾鼓掌)。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這個這麼珍貴的法流!好好修行,一日一修,永不退轉。我們要跟隨根本上師的腳步直至成佛,我在這裡祝福大家!早日成就﹗
嗡嘛呢唄咪吽﹗
真佛報(新加坡)蓮花巳益恭錄
這一次我們拜的是這一部真佛寶懺,也是我第一次聽這個用「二胡」來誦真佛寶懺,大家覺得怎麼樣?(眾鼓掌)。其實還沒有開始說法之前,我必須要感謝幾個單位,第一個就是今天的主辦單位 – 圓學雷藏寺。(眾鼓掌)。蓮學堂主,我覺得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這次他很配合地與蓮萊上師安排這個法會的一切,他通通都很配合地來做,而且他還把這個統籌的工作分配給了我們這個清華師兄(眾鼓掌)。這個清華師兄就是我們的攝影組的。清華師兄跟幾個同門義工,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因為我本人是住在雷藏寺的,而他們這一段時間以來,他們是「每一天」留在雷藏寺工作到凌晨三點鍾才走,他們都是要上班的哦,第二天要上班的哦!下班之後又馬上回來幫忙,一個星期都是這樣下去。為什麼我會知道呢?因為我住在雷藏寺,我忙完,做完功課﹐睡時﹐他們還在忙。這真的是很感謝他們的幫助,我們再給他一個掌聲﹗(眾鼓掌)。還有我們要感謝的其他雷藏寺跟各分堂的幫忙。好像說這一次的雷藏寺(新加坡),獅城雷藏寺,跟圓證堂,他們也有很多義工同門。比如說這些音響啊,這個我們在喝的大悲水啊,上千本的真佛寶懺懺本﹐通通是他們很齊心合力地將它是給大家舉辦這次的法會的,我們感謝他們!(眾鼓掌)。其實啊,因為這是四個雷藏寺及堂一起互相幫忙的來做這一場法會,其實我跟蓮萊上師也覺得很感動。(眾鼓掌)。因為啊,這一次不再是某一個堂來主辦,其實是所有真佛弟子來護持真佛宗的法會!(眾鼓掌)。我個人覺得是一件很感動的事。還有另外我要感謝的就是我們兩位蓮花童子,這是我們印尼的紅蓮花童子,釋蓮飛金剛上師,還有這位是釋蓮祖金剛上師,藍蓮花童子,他們是故意地從印尼飛來這裡來護持這場法會跟大家結緣的(眾鼓掌)。
那感謝了所有的堂,感謝了兩位上師,還有一個人我是必須要感謝的,這個就是我們的蓮萊上師!(眾鼓掌)。這一次的新加坡弘法,跟這一次的馬來西亞的弘法,跟這一次的台灣﹑台北﹑及台南的弘法,如果沒有了蓮萊上師的護持,我看也比較困難可以成辦。所以我對他的是,無盡的感激!(眾鼓掌)。有很多人問為什麼蓮萊上師他出家沒有半年就可以當上師,其實這個師尊已經講過了,其實蓮萊上師他本身是有很多秘密的,他本身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來的(眾笑)。這個。。。可不可以講?(問蓮萊上師)。(眾笑)。蓮萊上師答:「你把我的秘密說出來,我也把你的秘密說出去。」(眾笑,眾鼓掌)。那就點到為止哦。
其實是這樣的,剛才這個真佛寶懺,在這個懺悔文和剛才那個請佛住世文,一開始的時候,蓮萊上師講了一段說話,其實在他自己講的時候,他是哭著來講的。(眾鼓掌)。他因為為了保持形象,剛才是沒有哭出來。但是我告訴你,我跟他是同一間房間(眾笑),每一天早上當我醒來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個天籟之音。(眾笑)。這個是蓮萊上師很早起來,把這真佛寶懺唱一遍,不斷地這樣唱,就是為了今天的法會。還有他就這一段說話的時候,其實他是由心底裡面哭出來﹐對佛菩薩說的。所以這是他感性的一面。我們給他一個掌聲!(眾鼓掌)。
還有啊,我跟蓮萊上師十二月份弘法他回來新加坡之後,我知道蓮萊上師對于這個怎麼去推動新加坡的法務,怎麼把真佛密法,不管是佛理上的,佛法上的,也會慢慢地推動出去,所以這個時候也很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護持真佛宗派。阿彌陀佛!(眾鼓掌)。
那講完感謝的說話,還是要談一點佛法。因為今天已經比較晚,我有多少時間可以講的?(問蓮萊上師),答:「半個小時」。其實今天我是準備了好多的東西,但是我看有一半是沒有辦法可以講的了,就留待蓮萊上師以後再講。其實哦,在我這一次來新加坡的每一個堂,每一個堂這樣去的時候,首先我去了這個雷藏寺(新加坡),然後去了這個獅城雷藏寺,然後去了這個圓證堂,最後去了這個圓學雷藏寺,每一次的分堂同修跟開示,都好像是滿滿人的。那第一天的開示,他們給我的主題是:「開悟的因緣」,那麼在那天就跟他們說了這個開悟的因緣。我們知道,彌勒菩薩把開悟跟成佛分開了五個次第,第一個是「資糧道」,第二個是「加行道」,第三個是「見道」,第四個是「修道」,第五個是「究竟道」。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把資糧道跟加行道修的圓滿,所以在第一天的開示裡面,已經把這個重點,就是「七聖財」,已經把祂講完了。這個七聖財就是來自法句經裡面有講過的。第一個是「淨信」,就是說你必須要有清淨的信念,如果你相信你皈依的師父是一尊佛,那你修祂的法,你就會得到佛的加持!如果你相信你皈依的師父是一尊菩薩,你得到的加持就是菩薩的加持!如果你相信你的師父只是一個凡夫,你的到的就是一個凡夫的加持!所以這個淨信,就是資糧道跟加行道裡面第一個重點。你沒有師父,三藏十二部正法如此地浩瀚,你怎樣能夠有一個入手的地方呢?所以當我們知道了這個重點之後,我們必須要找尋一位善知識,才可以有一個入手處,所以我們今天很幸運,可以皈依到一位明心見性的師父,就是我們的蓮生活佛!(眾鼓掌)。
那當天所講的七聖財,第二個是多聞,多聞就是說你必須要懂得好多的佛法。有人問過我,是不是真的需要懂很多的佛法,其實我告訴你,不一定的。不一定真的需要懂得很多的佛法才可以修行,但是你必須要把你懂的佛法通通也融匯貫通了,然後才可以把祂實踐出來。比方說,「十八界」,你必須要知道十八界空是什麼。接下來在十八界空裡面体會出來,這個十八界空才是你真的已懂得的佛法,要不然只是佛學的理論﹐沒有用。所以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很需要多聞一點佛法,中年的時候我們需要實修,老年的時候我們要修往生淨土,這個才是對的。
第三個是「精進」,就是我們要將所懂得的佛法實現出來。比方說,「戒律」,我們必需要守戒律,而不是只是懂得戒律。我們不是要懂得十善是什麼,我們要將十善實現出來!在日常生活裡面,把你懂得的佛法顯現出來。什麼是「佛法」?可以把你的 「貪」,「嗔」,「痴」去掉的就是佛法!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面,把我們的貪,嗔,痴去掉了,這個就是修行!這個就是精進!
第四個就是「持戒」,就是我們昨天所講的戒律中裡面所講的持戒。第五個是「懺悔」,「懺」就是我知道我以前所做的已經是做錯了。「悔」就是我以後不會再做錯了。一個是知錯,一個是不再犯,這兩個加起來就是第五個「懺悔」,知道錯而且不會再犯。很多人說,如果你犯錯,懺悔了再犯錯,怎麼辦呢?我告訴你,這一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從他出生到往生的時候,一輩子沒有做錯事的,沒有一個人!一定有做錯事的,一定有犯過錯的。所以佛說,祂有兩個很圓滿的兒子,第一個就是從來不犯錯,第二個是懂得懺悔。你懂得去懺悔,將你的懺悔心發露出來而去懺悔,求佛菩薩的加持原諒,然後努力不再犯,就可以了。不要被你以前所做的事綁住你自己的心。如果我們被以前所做過的事綁住了我們的心,是自綁。當然我們不是說沒有業障沒有因果,我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我們要努力地去懺悔!我們要懂得守戒律,我們努力地不再犯。當然,我們有我們的習性,習性到來的時候,可能也是會再犯錯。努力地把它去改變!這個過程就是修行!
接下來是「布施」,布施是積集資糧道 最快的方法。在那一天我在這個華光功德會,有一個佛學講座,剛才忘了感謝華光功德會,他們對這一次的弘法的法會也是有很大的幫忙。我們要感謝華光功德會!(眾鼓掌)。那這個布施有三個,一個是財施,一個是法施,一個是無畏施。我們知道,財施是給予這個錢財,給予這個醫療,物質,輔導,衣服,錢財,都是財施。無畏施就是說,你愿意利用你身体的力行,無所畏懼的去幫忙佛事,這個就是無畏施。第三個就是法施,我們知道,「法施」不是這個出家的「法師」,我們所講的法施是佛法的布施。你把你懂得的佛法,寫成文章也好,跟人家說也好,把他們改惡而行善,這個就是佛法的布施!只要你做出來,以身作則去做出來,感染到別人的,這個也是法施。所以法施沒有規范出家人才可以做,而在家人是不可做的,沒有這樣的事情。這三個裡面,以法施為大!為什麼?因為食物的幫助,錢財的幫助,可以醫療他的身体,令到他的身体得以成長。佛法的布施是基于他的慧命,以令到慧命得以生長,還有了脫生死輪回之苦。所以我們要佛法的法施,盡力去做。財施也要做,無畏施也需要做,這樣你的資糧道就很快成就。最後一個是「定慧」﹐就是修定和修智慧。
在第一天的時候在這個雷藏寺(新加坡),就是講這個七聖財,這是開悟的因緣,為什麼今天要這樣簡短地再講一次?因為圓學雷藏寺今天給我的題目是:「為何開悟不可說?」(眾鼓掌)。當我們懂得這個開悟的位置是在這個「見道位」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圓滿了這個資糧道跟加行道,我們很困難可以達到見道位。很多人說,為什麼師尊現在所講的我聽不懂?祂所講的好像懂,但是又好像不懂。為什麼?這是因為緣分還沒有到。所以啊,天台宗智者大師曾經將釋迦牟尼佛一切的說法,從這個初轉法輪開始,直到涅般時後為止,分開了「五時八教之說」。什麼叫做「五時」,五時就是華嚴期,阿含期,方等期,般若期,法華涅般期,五個時期。所以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把這五個時期分了出來之後,然後再用八個不同的方法去把祂講出來。好像我們昨天講八個宗派,這裡所講的「八教」並不是昨天所講的八個宗派,而是化儀四教,化法四教。
我們先講這個「八教」,然後講「五時」。「化儀四教」,「化法四教」。就是說把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眾生的方法,分開了兩種不同的形式來教化出去,一個是化儀,就是說教化眾生的儀式。裡面有分開了頓教,漸教,我們知道禪宗有所謂的頓悟,跟漸悟這兩個。其實是頓悟跟漸修。因為悟,只有頓悟﹔悟,沒有漸悟的,只有頓悟和漸修。當你漸修到那個的境界的時候, 你是頓悟,而不是漸悟。雖釋迦牟尼佛有說過,頓教漸教秘密教,還有不定教,今天沒時間講這四個,我們等待蓮萊上師以後再開示。(眾鼓掌)。
之後有這個四法 ,化法四教。第一個,「三藏教」,第二個,「通教」,第三個﹐「別教」還有「圓教」。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有傳出經典,有分經,律,論,三藏十二部。有分經,律,論三大藏。 三藏經典,有是這個三藏教教法的其中一種, 另外一個就是通教。 當時釋迦牟尼佛對三乘的行者,就是「圓覺」,「聲聞」和「菩薩」,這三乘的行者, 而會演說共同的說法, 用這個共同點說法,來判斷根器的利與鈍。根器利者會直接去別教,還會圓教,裡面繼續進修大乘的佛法。根器鈍者,就會回去三藏十二部,而滿足他們的資糧道和加行道,之後再修別教,還會圓教。
所以說這個禪法,禪宗的禪法是對大乘利根器者而說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它在四化法裡面的通教以判定是利根器還是鈍根器。鈍根器的人怎樣才能會變成利根器?這是我今天要講的東西。當我們知道了這五時八教裡面的八教,因為今天沒有時間講這個八教,今天只有講五時。五時就是華嚴時期,阿含時期,方等,般若,還有法華涅槃時,就是我們所說的涅槃時期。華嚴就是在釋迦牟尼佛剛剛成佛的時候,用了二十一天的時間來講華嚴經,當時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的對象並不是人,而是菩薩跟梵天,帝釋天等等。因為當釋迦牟尼佛剛剛開悟成佛的時候,他覺得這個開悟,是很困難讓很多的眾生都可以明白。所以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是期望涅槃離去,在那個時候梵天出現,並勸請釋迦牟尼佛住世大轉法輪,于是釋迦牟尼佛就對梵天,帝悉,還有對大菩薩演說華嚴經。當時釋迦牟尼佛講這個華嚴經的時候,所有的聲聞眾完全沒有辦法可以聽得懂。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方法不對,這個弘法的方法不可能令他們馬上的頓入,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完這個華嚴經之後,就講小乘阿含經。四部阿含分為「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和「增一阿含」。要用十二年的時間在鹿野園開始,經過十六個國家,當時印度有很多的小國,經過十六個大國家,去傳布這個阿含時期的小乘佛法。我們知道小乘另外一個名稱叫「二乘佛法」。為什麼稱為二乘佛法?是因為聲聞是其中之一,緣覺是另外之一,我們知道圓覺另外一個名稱叫中乘,大中小乘,大乘叫菩薩,中乘叫緣覺,小乘叫聲聞。但是很多人沒有用中乘這個字,也會把緣覺歸納到小乘那邊。所以我們說小乘是二乘,其實就是說聲聞和緣覺這兩乘的佛教。我講廣東話你們聽得懂嗎?我想你們應該聽得懂的吧。。。(眾鼓掌)(蓮萊上師說:“你好像忘記真佛報要做翻譯的。”)蓮鳴上師說:「這樣呀。。。沒關系﹗我們真佛報的人佛法高深,絕對沒問題的﹗他們會想辦法的﹗(眾笑)」。
這個就是阿含時期的開始,當時釋迦牟尼佛在鹿野園那裡開始初轉法輪,所以我們看到雷藏寺這個門的頂上,就是屋頂那裡我們有看到三個東西,中間的我們看到一個圓圓的法輪,旁邊兩個的我們看到法幢,這中間兩邊的有兩只鹿,這個代表什麼?這個代表釋迦牟尼佛在鹿野園裡面初轉法輪的意思,是這樣來的。一個是公鹿,一個是母鹿,中間的法輪是大轉法輪的意思,是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的代表。
阿含之後,釋迦牟尼佛進入另外一個時期,稱為方等時期。在這期間用了八年的時間來演義大乘的佛法。就是「維摩詰」,「楞伽經」等等大乘的經典。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看到學習小乘的已經很多了,已經證到了阿羅漢的果位了﹐他們已經可以自主生死了,已經可以把生死的問題解決掉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傳大乘的佛法。比如說我在雷藏寺新加坡第二站在獅城雷藏寺談的是十二因緣,這就是小乘佛法,解說生死輪回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它為什麼因貪嗔痴所流轉?裡面的三綁結應該怎樣去解?這個在第二天獅城雷藏寺弘法的時候已經講過了。當我在第三天的時候,是在這個圓證堂講解大乘的中心點,就是菩提心跟中觀正見。當時我在圓證堂是講完開悟的因緣,講完小乘和大乘的中心點,就是五種的菩提心,已經在那裡講完了。在接下來我在圓學雷藏寺那裡,講解密教三個口訣,就是觀想,持咒和入三摩地,三密的口訣,已經在圓學雷藏寺第四天的弘法裡已經講完了。
所以這個就是按照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五時八教裡面,這個流程去講。當釋迦牟尼佛在講完這個阿含的時候,他就開始講這個方等,當開始講的時候,沒有多少位阿羅漢可以馬上的接受。所以釋迦牟尼佛用了八年的時間,才可以把他們小乘的知見慢慢去除,而進入大乘的知見佛法裡面。然後釋迦牟尼佛講了般若智慧,就是般若時期。釋迦牟尼佛在方等時期之後,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解大般若經。由大般若經濃縮成為金剛經,由金剛經濃縮成為現在我們所說的心經。就是這個般若智慧的總相。所以釋迦牟尼佛明白到小乘雖然已經有大乘的心,但是他們大乘的知見還是沒有成熟,所以他講這個般若智慧,用般若的佛法去將小乘的智慧引入大乘的佛法。
最後那八年時間,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華和涅般時期。釋迦牟尼佛見到鈍根器的眾生,小根器的眾生,因為之前的教導而慢慢成熟,所以他在最後的八年講了法華經,還有大涅般經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這個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開權演釋,回三歸一之時。開權演釋,回三歸一就是將阿含,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般若空性,統一而成為一個實相,所以這個就是涅般時期所說的開權演釋,回三歸一,令到眾生見到自己的佛性而得到成佛。
所以我們在釋迦牟尼佛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到,釋迦牟尼佛是首先圓滿了小乘佛法,他們的知見對生死輪迴的流轉而不足。之後再述說大乘的佛法,就堅固他們對大乘佛法裡面的般若的空性,再由般若空性裡面圓滿到他們的空性而成佛到達彼岸的一個流程。所以說,很多人問為什麼師尊現在所講的我們聽不懂,這是因為之前的還沒有做到好,還沒有做到很圓滿,所以之後的我們就聽不懂。好像說釋迦牟尼佛剛剛開始的時候在講華嚴經,這根本就已經是這個法華涅般的那個境界的經典,是由自心流露而去說這部經典。那個時期,比喻的是謂牛乳,「牛奶」,所以這個涅般經裡面有講到一句說話,是把講釋迦牟尼佛這一個五時八教所統一起來的。在涅般經裡面有講過,「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
「從牛出乳,從乳出酪」,由牛生出牛乳﹐再由牛奶而提煉出乳酪,「從酪出生酥」,再由乳酪提煉出生酥,再由生酥提煉成為熟酥,由熟酥變成醍醐,醍醐是最上,能夠吃到這個醍醐的人,百病都能夠消除。祂的意思就是說,由牛生出牛奶,由牛奶去提煉而生成為這個乳酪,由乳酪變成生酥,生酥變成熟酥,熟酥再變成醍醐。
接下來涅般經說,佛亦如是。由佛生出十二部經典,由十二部經生出修多羅,由修多羅生出方等,由方等生出般若般羅密集,再由般若般羅密集生出大涅般。涅般,比喻為醍醐,我們聽過醍醐灌頂,醍醐灌頂的意思是「無上」的意思。言醍醐者,即佛性也。所以我們在這裡知道,言醍醐者,即佛性也。
我們知道佛開示佛法,由佛法慢慢轉變成為十二部經論,十二部經論變成修多羅,修多羅變成方等,由方等生出大乘菩提的智慧,大乘的智慧圓滿後成為涅般。涅般比喻為醍醐,以醍醐比喻為佛性。所以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常住涅般金剛大定。所以當我們談明心﹑見性﹑開悟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講這一個,見證佛性就是等于這個醍醐者。如果之前的功夫沒做足,你怎樣能夠可以明白到大乘佛法裡面講些什麼呢?師尊曾經有兩個比喻,第一個就是一朵很小的花。我們知道蓮萊上師的名字是雜草(眾笑)﹗就好像這個是很小很小的小花,傾盆下雨之下,這個很小的花不能夠承受這一個法流,是不能夠承受這大雨的沖擊的。第二個比喻是你好像坐在一條船出海去釣魚,剛好你釣到了是一條南鯨(眾笑)﹗你說會怎麼樣呢?所以啊,在這一條船還沒有成為大船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把可以把這個般若的智慧一下子給你的,這個是因緣的問題,證量的問題﹐還有境界還沒有到的問題。所以為什麼開悟不可說,因為因緣還沒有成熟。之前的小乘的功課還沒有做完,大乘的智慧還沒有圓滿,加行道沒有圓滿,資糧道還沒有圓滿,那怎麼可以把這一條南鯨給你呢?你們說是不是?(眾鼓掌)。
所以這個緣分很重要,所以在第一天的開示裡面已經講過,這個七聖財是可以把你的加行道跟這個資糧道圓滿。只是單憑七聖財就可以把加行道跟資糧道圓滿,然後再用你明白的佛法去參悟,由師尊文章裡面好好地去領悟,一字不漏的用心去体悟師尊所傳下來的法,慢慢就可以得到這個般若的智慧。很多人說我學佛,我自己去看經典就好,我不一定需要師父,我為什麼要皈依一個師父呢?我自己去看佛經就可以啦,我自己去看金剛經就可以啦,我自己去看六祖壇經就可以,我為什麼需要一個師父呢?我們須要知道﹐佛法浩瀚,廣大如海。你一個人在浩瀚大海中﹐如何能入呢﹖戒律宗由律師傳授戒律的律法,淨土宗由淨土宗的師父來傳授淨土十六觀,及一切唸佛法門﹐顯宗由顯師來開顯法教,以入得證,密法由傳承師父給予你密法的法流。沒有一個善知識作為你依付的根本,在佛法浩瀚裡面,你是沒有辦法可以進去的。很多佛法我們以為我們懂了,其實我們並不懂。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遇到一位明心見性的師父,這個是我們的幸運。(眾鼓掌)。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這個這麼珍貴的法流!好好修行,一日一修,永不退轉。我們要跟隨根本上師的腳步直至成佛,我在這裡祝福大家!早日成就﹗
嗡嘛呢唄咪吽﹗
真佛報(新加坡)蓮花巳益恭錄
上一篇:【蓮耶上師文章】觀想淨化
下一篇:【蓮耶上師文章】煩惱不斷相應誰
相信我,皈依蓮生活佛就對了!
現在你相信我,未來你就會相信你「自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