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鳴上師文章】精進與實修
<蓮鳴上師美國西雅圖雷藏寺2009年6月6 日週六同修開示精要>
關於實修,師佛有一篇文章,談得很實在,名為「隨其所宜」,這是一篇很實在的文章,文中主要說明,修行人均明白佛性不生不滅,且人人俱足,但為何仍被生死所流轉?為何仍被生死所綁?修行人皆說一切都是虛幻的,但為何仍被外相所困?
師佛文中說:「菴提遮女問文殊菩薩:『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什麼卻被生死之所流轉?』 文殊菩薩回答說:因為『其力未充。』」
其力未充是說其「證量」未夠。證量從何來?證量是從實修而來。而實修是從精進而來。
很多人誤會什麼是實修,很多人問怎樣才算是實修。因為不了解,所以很多人不斷地做功課,不斷地修法持咒,把弦線拉得很緊很緊的,自己一點閑的時間也沒有,便以為自己在實修,但其實精進與實修是不同的。
精進分二種,一種是身體上的精進。比喻行者每天要修多少壇法、唸多少遍咒、打坐多少次、做多少遍大禮拜等等。這是以數量為精進。
但如果行者修法不專心,唸咒時不能集中,打坐時妄念很多,不懂得三昧,參禪不明白真實心等等。這些精進其實是身體上的精進,並不是真正的精進。因為方向不對,所以這些精進不是真正完整的實修,只是外相上的佛法。真正的精進,是「心,不放逸」。
行者念念根本上師,念念相應本尊,行者念念參禪,念念相應真實心,念念守住我們的本心,行住坐臥皆如此,俱足四威儀。如此,方是真正的精進,由此而修,是為實修。
身體上的精進是表面的,只有真正在心地上下功夫,方能成就。
那我們是否就不用注重修法持咒的數量呢?不是。只是在我們修法持咒之外,我們要心不放逸,守住我們的本心。守住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是清淨的,這個就是實修。
所以,有修行人不斷地做慈濟事業,做善事,做佈施,以為便是佛法。其實只是佛法的一部分,慈濟是屬於有為法,並非究竟,也不是佛法的全部。
那什麼是佛法?其實能令我們斷煩惱,了生死的,都是佛法。在開悟者的眼中,一切都是佛法。
煩惱要如何斷?生死要如何了?修行人靠的是明心見性的證量,及開悟的智慧。如果沒有明心見性的智慧,沒有開悟的正知正見,一切有為法還是會被生死所綁的。所以五祖說過:「不識本心,修法無益」。所謂無益,就是說不能了脫生死。
若不見佛性,念佛、誦經、佈施、持戒、慈濟等事,均不得成就佛道,均不能免脫生死。為什麼呢?因為誦經得智慧,持戒得生天,佈施得福報,慈濟得善因緣,這些都是有為法,是因果法,是輪迴法,不能免脫生死,所以五祖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
成佛需要是明心見性。若不見佛性,因果等法,都是外道法,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
那我們是否就不用佈施行善做慈濟等事呢?當然不是。只是在我們行六波羅蜜外,更應著重心性上的修持。
在《瑜伽師地論》中,彌勒菩薩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資糧地,二、加行地,三、見道地及通達地,四、修行地,五、究竟地。」
當中的見道乃是指修行明心見性之道位。見道的緣是從資糧道及加行道而來。故行者平常應多作六波羅蜜,當福分俱足,資糧俱足,再圓滿加行道,則開悟不是遙不可及的。
明心見性之後是修行道,也是修行的正式開始。如師佛說:「開悟後,當然要繼續修法。明心見性之後,把一切縛結盡去,才成」,當中的縛結,是指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未達見道位者,其修行期間是在修加行道及資糧道。明心見性乃是指親證真如佛性,之後須用見道之智慧,把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塵沙惑轉化。此為修行之轉識成智。
能轉識成智之菩薩,可以隨心所欲而不犯戒,因為得證無生忍的菩薩瞭解如何去改變自己的內相分,可以自己控制內相分而使它轉變清淨了。所以說,以心相得解脫時,心相無垢。此為心戒,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
其實,很多修行人對空性等義是了了於胸的,但很多均只是從文字道理上的了解而已,並沒有真正地了解空性。
常常聽到修行人說:「我在理的方面已經悟了,現在只欠實修及實證。」。
佛法有所謂的「理悟」及「實證」。 而當中的理悟,並不只是說文字道理上的了解為「悟」。文字道理上對佛法及空性的了解,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理悟」,縱然所說的跟悟者很相像,但只是「見文解義」而已。
禪宗有一句話:「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此話說明了,依文字道理上的了解,而解釋經典,只要文學水平程度比較高的人,便能夠依文字而解釋經典。但以這一種文字上的了解,便自稱為理悟的話,是不對的;所說的,亦不是正法。因為並沒有真正的了解經典,沒有真正的體悟真如佛性。
所以以前很多祖師不許未明心的弟子看佛經,就是怕他們落入這種錯誤的智識理悟之中;得不到真正的理悟,便沒有辨法真正進而實修。
那禪宗的祖師又如何教導弟子呢?
禪宗祖師是要弟子自己參悟,從自己苦參之中得到實證,才是如法的。真正禪宗的行者,佛學知見其實並不需要很多,足夠便可以了。
他們是從自性上的見,從話頭上的疑,從公案上的參而悟入。不是從文字道理上的了解而悟入的。
若文字道理上的了解便是理悟,那麼這個如果被困在重山之中時,該怎麼辦的問題,當師尊已開示了標準的答案,那當時在場的人及看到那報導的人全部應該已是開悟的人了,因為他們全都已知道答案了,已知道祕密了;但是為何有些人沒有功德受用?對於其他禪機及公案為何仍有不解之處?為何不知真實心究竟在哪裡?最重要的一點,您的生死了了嗎?您的煩惱斷了嗎?您知道後有什麼不同?還是只是知道而已?
如果都是沒有或不知道的話,那可以說,你根本沒有得到這個心法,密意已在眼前,但卻沒有這個功德去領受。這個就是文殊菩薩所說的:「其力未充」。
所以說,文字道理上的了解不是理悟,只是知道而已,因為沒有產生功德受用。
而為何行者知道了佛法的密意後卻沒有功德受用?這是因為這個智慧上的「證量」未夠。這是因為大家並沒有親自去見證祂!這些佛性不生不滅,清淨常在等道理只是從前賢處得到的佛學智識而已。
如師佛開示說:「讓你知道明心是什麼、見性是什麼,對大家沒有益處,因為你們沒有真實去得到這些東西,如果你在智慧裡面,真正見證了你自己的心,見證了你自己的佛性,這個時候來求印證,你印證是對的,那個才是真實的。所以講給你們聽,你們說,喔我知道了,但是還是沒有證到。」
真正的理悟是要從自己參禪中,明白自己的真實心,體會到祂的無念,悟到祂的清淨本性。由自己去親證祂,由自己去認取祂,如是理悟,才是真正的通達。理悟通達之後,再以見道的智慧去斷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如是實修而實證菩提,是為實證。
所以行者應努力精進,實修、實證。用有用之身體,來行如來佛事,方是回報師恩的最好方法。才是作為弟子,供養師尊生日的最好的禮物。
最後在此祈願師佛常住世間、不入涅槃、廣度一切眾生!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