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訴說秋爽追風運河遊

─台南地區─ 日期:2006年09月30日
台南觀點 秋爽追風運河遊
 時序當秋,於行為金,五榖秋收,大地冬藏。金秋,是適合野外活動的季節。古時以「放風吹」兼具娛樂,今則以「騎鐵馬」倡導保健。「追風」,相傳為秦始皇七匹名馬之一,借以比喻騎鐵馬的快感。
 金秋時節,冷鋒侵襲,天氣漸涼,候鳥、過鳥紛紛遠來覓地棲息,河海會合處的大片溼地,正是收容這些不速之客的絕佳溫床。「台江國家公園」預定地內古鹿耳門港、四草湖、自然水系、人工運河等擁有的溼地及潮間帶,正好具備這樣一個良好的充要條件。據調查,國家公園內的鳥類多達一百八十種以上,其中不乏國際級的保育鳥類如黑面琵鷺、短耳鴞等珍貴鳥種。生長在高鹽分地帶的植物如馬鞍藤、海馬齒、鹽定等多達一百四十餘種,有防風固砂、保護堤岸的功能;其中自然水系、人工運河蓊鬱成林的紅樹林海茄苳、欖李、五梨跤,兼有生態鏈環的作用,甚為壯觀。它如貝類、招潮蟹、底棲無脊椎動物等散布在國家公園溼地、運河內,極為豐富。
 
一 九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法國發起「國際無車日」活動,內容是在市區劃定一塊區域,當天不准汽機車進來,只限行人、腳踏車、低污染車輛及大眾運輸工具進入,以喚起人們對空氣污染及噪音問題日益嚴重,導致生活環境品質及民眾健康持續惡化的重視。台南市也於二○○二年響應加入「國際無車日」活動。
 台南為「運河之都」,有幾條「國際無車日」活動路線可沿運河做教育、休閒、環保、觀賞之旅。如以協進國小為始終站的環遊新舊運河之旅,可了解五條港及新運河的演變,沿途有古蹟歷史建築、產業、水運等動人的故事,全長九點七公里;以東興洋行為始終站的探尋安平港之旅,從大員港、安平鎮港出發,經四草湖安平大港、安平港到新安平港,可了解荷治貿易轉運港、明鄭水師重鎮、清季國際通商口埠、日治及國府後商港兼漁港的滄桑,全長十點八公里;以四草大眾廟為始終站的探源北汕運河(港仔)之旅,先沿著鹿耳門溪舊河道。再溯鹿耳門溪扺北汕運河港仔出口,經鹿耳門天后宮、台鹼污染教育園區,沿北汕運河港仔南下至四草大眾廟,有生態保育、人文歷史、古蹟建築、鹽田產業、台江演變,全長八點四公里;以鄭成功紀念公園為始終站的探源北汕運河(竹排仔港)之旅,探溯竹排仔港及其支線至鹿耳門溪出口,有古鹿耳門港的地貌、生態環境保育、一望無際的水鄉風光,全長十一點三公里。
 運河追風之旅,除感受「國際無車日」的生活品質,又可兼做學術研究、環境保護、生態教育、遊憩觀光等多樣附加價值,值得市民一同珍惜。
 (作者范勝雄╱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