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08:28:01覺中同行

大開創(37)創新如何來?先後天是? 調理天下始於?

大開創(37)創新如何來?先後天是? 調理天下始於?


一.前言:過年了,小孩子最喜愛的,有父母的壓歲錢外,還有眾親友發的紅包,有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停的電視影片,玩不完的各種遊戲,扯不完的話題. 眾親友齊聚一堂, 好不熱鬧 ,真是開心極了,惟一遺憾就是紅包多數庫存了. 大人像我就覺得又老了一歲,纔記得去年過年剛過呢?歲月忽忽,如何有山中一日,世間千年之感,如何有一日如三秋, 一日如一生,或甚至於瞬息千生,當然那種感覺要有意義而且輕鬆喜悅,而不是痛苦折騰. 當我們用覺,提起這個覺,和環境,和天地,和天理,和古聖賢同步,當下生命的調合展現,覺中同行,應該有另一方面的感受纔是.



二. 生命的奮進: (1)君子如行善,禍亂便止斷。(2)放棄擔當,必被淘汰。(5)裹傷且養且再戰,風雪朝陽萬重山。(9)總要感受沒有依托假藉,人生方不退落。(11)待聖人而後興者,凡民也。(12)續則成聖, 不續則凡。(14)平靜的英武(不怒 . 寡欲 . 靜默祈禱__涵養如聖雄甘地)(15)志,天人之樞紐。志未立定,那有功夫。(18)硜硜自守,雖無敗行,何補人群。(22)一切大本大源之所在,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23)沒有確定的人生觀,遇到挫折危險,意志便會動搖.(24)君子人善補過.(25)幾乎任何學問皆可自學.(26)風俗日靡,其故在喜新尚異 . 須新之有道,異之有方.(27)失掉禮制,迷失方向.(28)人生要做到沒有意外.(29)道德日負於初心?聰明不及於前時?(30)唯此心常在天壤間,或有諒者.(31)君子不誠,如何持守?(32)孟子:無羞惡之心,非人也.(33)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大山可仰可敬,大道好行好進)(34)晏子:諸侯並立,善而不怠者為長. 列士並學,終善者為師.(35)孟子: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或壽都不疑,祇管修身待時,纔能立命.)(36)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萬物的道理在我身上具足完備. 即,若能中虛誠心反省觀察,定能感通的,還有比覺悟道理更令人心生喜悅的嗎!)



三.孝經聖治章第九(孝悌篇32):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 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 父母生之,續莫大焉. 君親臨之,厚莫重焉.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 以順則逆,民無則焉. 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

(譯):所以親近的感情,是孩兒時期在父母膝下玩耍時就已生出來了. 由父母教養慢慢的長大,因此對父母生出敬畏之心. 聖人依照敬畏父母的心來教他尊敬的道理,依照親近的心來教他親愛的道理. 聖人的教化, 不需嚴肅便可達成. 政治不須嚴厲便可平治.他所依照的是人類自然的本性--親近敬畏之心. 父母愛護子女,子女孝順父母,這種關係是天性. 而父嚴子敬又含有君臣的道理在. 父母生下子女,延續祖先的命脈,沒有比這更重大的了. 似威嚴的君王,加以至親的慈愛,沒有再比這更厚重的了. 所以, 不親愛父母而愛他人者,那叫悖德. 不尊敬父母而敬他人者,那叫悖理. 以不愛不敬來替代親愛尊敬,人們便無由效法. 這種不以愛敬的善德,反而採用不愛不敬,對我們有害的凶德,即使得到大位,君子也不以為貴重.

(解):我們從這裡可以知道禮的教化(調理天下),是從人的本來天性.慢慢的.依序的.由近而遠自然發展出來.由親愛心.由敬畏心發展出來 ,也就是由仁孝心仁恕心發展出來的孝治天下. 在這裏我們也知道悖德.悖理是什麼意思,一個背棄父母的人是不被尊重的,是會被大家唾棄的.春秋戰國時代,吳起一心想要得到功名,置自己母親於不顧,好像被他的老師曾子知道便被開除了.所以說,一個不愛不敬自己父母而愛敬他人的人,居心難測, 是不被信任的.


四 .論語為政篇(2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孔子說,溫習舊業,又能增加新學(或創新),可以為人師表.

(解):這溫故就是要熟練的意思,熟能生巧嘛! 熟練纔能入神,熟練纔能從舊有的東西產生新的技術,新的趣味,新的點子,新的開創. 這還包括了長期的浸潤.專研經驗,安閒的態度.廣擴的心胸,誠心,毅力,不斷的打破既有的主觀成見,又能一次又一次的融合起來,還要知道環境的變遷,自然順序的推衍,太極調和成全之道,還有本身的統合能力.

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有了前事的殷鑑,後事(新)便順利多了. 晏子說,列士並學,終善者為師. 終善就是貫徹仁恕仁善仁孝之道,不斷的調整不斷的開創而言.不管天荒地老,不管風狂雨暴,念茲在茲,就是大道,就是仁恕之道,就是調和成全之道,就是進退合宜之道,就是安樂自在之道.

易經講的就是太和之道,太和之氣纔能生生不息,重點在始生之元德,引申出來就是仁. 在每爻的小象辭中,孔子簡短的引申都有此意,每一次的展現, 都是生命的成長奮進,都是新生命的動能,把我們提升起來,不能自止. 在大象傳的繫辭,也特重人生論,從卦畫卦象卦德,馬上落實人生,從調和自身的生命,進而調和整體的生命.
傳統文化是--故,是大開創之本. 我們要溫習實踐熟練,只有從傳統文化中,纔能開創穩定和諧的新文明,尤其是易經傳和論語. 師者在導人前行,我們更重視能引導人文道德的師長.



五.乾卦九五爻文言傳二(22):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譯):大人當具備: 配合上天含蓋一切,及大地承載萬物的德行,學習日月遍照萬物的無私胸懷,能配合四季時令來施政,又能配合自然的規律, 陰陽的消長掌握得失成敗禍福吉凶之道. 能合道,時雖未至,先行而天合之. 時已至則順天時施政. 上天尚且不違背合道的大人,更何況人和鬼神呢?

(解):之前九五爻爻辭.小象一.二.三.及文言一,提到利見大人,大人造,上治,位乎天德及聖人作萬物覩 .本文孔子又特重申大人的德行,是合天地日月四時鬼神之道,有天人合一的順天之行,無私的大明智慧,至誠如神的涵養,有合大道的先天概念,有順時而行的後天概念. 這, 與天地合德近似元之仁德, 與日月合其明近似亨之禮德,與四時合其序近似利之義德,與鬼神合其吉凶則近似貞之智德. 我們的人心,及文化傳統都是一直盼望有德之聖人在位--大人,有德者在位纔有無私公平良好的制度傳給後代.有德者在位纔能群賢集結,有德者在上位,沒有紛爭,萬方安寧,各正性命.
(想學易經傳(義理),每週日九點到十點半,北市社教館,二樓電化教室,免費教授)


六.靜默:(一) 習閒:...安閒自在。 (二).從容入坐:...沒有做什麼.有雜念不管它 .自然. 習慣。(三)啟覺:... 自然.習慣.自然有覺,覺在靜坐. (四)渙:...自然鬆渙。 (五)道心:...獨立出來的意識在靜坐,習慣.自然.

(六)本來自然(1)a.複習之前 ,眼未閉,一直到道心在靜坐,眼合上.若無感覺到道心,則做到自然覺,再合眼.b.當下即是,各不管各,覺行意解,本來自然----腦中被覺有多種意識感受,各不管各. 這是一種意識狀態, 不是作法.(2):酸點(血氣流通中心):a:在後腦勺枕骨上方凹陷處,以并攏的手掌呈45度由下往上拂過幾回(勿碰頭髮),有酸塞感即是. b:讓該處意識產生.顯現出來,位置儘量在外勿深入. c:熟悉.自然.習慣. d:那是脈道穴道皮層意識中心,能知意識流向下(憂慮.壓力.失敗.死亡傾向),是救急中心.(3):由顯現的意識 ,慢慢的直線向上向空中,讓酸點習慣向上,不使意識收斂,這裏對重病重感冒有特別效果,能使人不易衰老生病.(4)兩個大眼睛(宮): a. 眼球後面的視覺意識 b.意識從那裡發生,使那裡有意識,使識覺意識顯現.c.先用覺讓意識顯現,再用渙讓意識鬆放開來(5)再向上--不使意識收斂,帶動整個意識鬆放開(渙),改變意識狀態(可帶動兩腎.兩眼後.一直到頭上後囟(兩旁一些)的脈道).這和道心相互有關係(其中一樣做好,可幫助另一方面進展).

(6):a.兩個宮(即兩個大眼睛)更後面各一點,意識顯現,再用渙,有很寬廣的感覺,這是進入腦意識的一個方法,意識更深.可以看到死亡傾向.b.同時做,兩個眼睛帶動意識向上,酸點向上,習慣向上.(化解意念造成阻塞,衰老不必是發育的過程,不必是活愈久,身體愈差)
(每大段坐八到十二週時間,每小段兩週時間,依序勿跳過由第一段習閒二週,從容入坐八到十二週,啟覺八到十二週…)


七.雞婆:(1)每天用電腦4-6小時,三年後得到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多26﹪,且50歲以後癌發生率高3倍.(2)吃有機蔬果,飯前喝湯,勿晚睡,多散步,多問候(3)睡眠:曾國蕃說,能睡覺,大概什麼事都能解決.(4)健步走:每天至少一小時,要流汗,可防癌及心肺毛病(5)均衡營養:尤其是老人要有易吸收的營養補助,要有讓胃腸細胞直接吸收的綜合營養液.(6)安閒平和心:不易生病,有病易好,有很多點子,感想,趣味.(7)靜坐:防癌治癌防退化,人類進化大開創要靠祂. (8)邀請參觀空間部落博客--太極仁園.若有感悟啟發或生命的改變,要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