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8 22:19:48296.22

【喃喃囈語】-《村上龍電影小說》


  1968年代法國學運轟轟烈烈,席捲全世界的青春浪漫懷想,自由理念響徹雲霄,七○年代開端,日本沈浸於歐美風氣的薰染,悠遊在家庭與社會之間,村上龍繳出《接近無限透明的藍》、《69》之後,著力甚深的《村上龍電影小說》,可以視為自傳體的小說嗎?文中細細描繪主人翁矢崎渡假借讀「美術大學」之名逃離故鄉佐世保、前往東京獨立生活,實則生活閒蕩,縱欲歡騰,恣意做著電影夢、樂團夢,甚至脫離書寫脈絡,提及日後成為小說家、電影導演之職業──容易對位聯想到村上龍的實際遭遇。十二個看似獨立,其實角色人物一再重疊演繹的篇章,不但延續《接近無限透明的藍》、《69》裡相似的社會風氣──美國大兵、大麻、嬉皮、反戰、搖滾樂、全共鬥等等──也加入了電影對村上龍(或日本)的影響,彷彿是一記文化生活的補述。

  十八至二十三歲之間,學習絹印技術,蓄著長髮的矢崎渡似乎是代替著村上龍發言,村上龍亦是代替著戰後成長的同齡者發言,形塑當時緊繃年代突然鬆散的氛圍。行文反覆出現的粉領族陽子、有夫之婦紀美子,是與矢崎渡做愛頻繁的兩個熟齡女子,尤其關於陽子,十二篇章裡常常出現「和一個名叫陽子的瘦女人交往後,每個週末都瘋狂做愛」(頁174)、「我和陽子經常一整晚都在她位於井之頭線沿線所租的透天厝內足不出戶,做愛十個小時根本是家常便飯」(頁174)。為什麼熱愛莫迪里亞尼、興趣油畫、性愛成癮的陽子一而再地被重複書寫?像是音樂曲調的變奏、迴旋,甚至有點極限主義的調性。村上龍曝現一個年輕氣盛的男子在性愛方面的耽溺,一方面因為年少涉世未深,可塑性很大;另一方面提點出城市環境的自由風氣。於是,陽子(或紀美子)就像大麻、搖滾樂、嬉皮文化一般,標誌著一種符號,一種對於自由的嚮往,反反覆覆召喚著我們。

  耽溺性愛,不僅僅勾勒出年紀稍長矢崎渡五歲的陽子需求,也反映出矢崎渡雄性、陽剛、可以付出的肉身實踐。酣暢交歡,男體、女體同等於天秤兩端,沒有剝削存在,反而有一種炫耀的驕傲。迷幻藥、大麻、古柯鹼等毒品的出現,亦充滿浪漫的情懷(文中未有因為販賣毒品導致牢獄之災或社會寫實的家破人亡事故),恍如《接近無限透明的藍》書中的用藥經驗,或許當時日本社會習性即是如此,悄悄鑽營於《村上龍電影小說》裡形成自由主義的屏障。浪漫情懷與自由風氣的彼此延續,種種際遇勾勒出戰後的一縷左翼思潮,混融著美國的流行文化影響。

  其實,看似無所事事的矢崎渡,正在體驗人生的歷練,想要以藍調樂團登台表演的同鄉威逼,他有一搭沒一搭練習打鼓。對拍攝電影有興趣的矢崎渡,結識櫻井之後,寫出《廢墟的影子》的劇本,亦充當幕後工作人員。為了賺錢,自製假大麻兜售。還有,穿梭在「Rubber Soul」(橡皮靈魂)搖滾咖啡店、「娃娃屋」小酒店裡吞雲吐霧,聆聽音樂,結識嬉皮……還有還有,矢崎渡每個週末都得到陽子住處,超脫兩人的肉體層次……還有還有,矢崎渡嗜好電影,每每與人相偕或獨自一人欣賞影片……

  取自披頭四唱片名字的「Rubber Soul」(橡皮靈魂),點出了《村上龍電影小說》的精華,一種膠著的存在樣態,彷彿具有橡皮的柔韌,彷彿虛空至極,無以自已。嬉皮文化、歐美電影……在在提供一種避逃的空間,無論從視覺、聽覺、或是嗅覺,一劑輕盈試管,漸漸麻痺心靈……靈魂就像橡皮一樣可以擦拭錯誤,修改人生歧途;靈魂就像橡皮一樣可以重新捏塑,重製一個完整的心靈。一劑大麻之後,一曲樂音之後,一部電影之後,重新甦醒,回到現實,回到生冷堅硬的現實。

  矢崎渡困在自己的耽溺之中,我們都困在自己的耽溺之中……何處才有出口?一次次欺瞞自己,一次次誘引自己,無數次的無數次,將自己推向現實主流的軌道之中,性格本能地排斥,跳躍出軌,等待輾斃,等待週期來到。矢崎渡「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因為別人而不幸,一切都是自己的責任。」(頁18-19)的確,個人的抉擇牽引著認知走向,往往偏離軌道許久,風輕緩拂吹,白雲高高堆績,岔出的旅途藏匿著想像。無預知的傾斜,久而久之,遺忘原生風貌,於是乎畸零存在也無所謂。適度耽溺是良善的發洩,過度傾斜令人心生迷惘……如何在適度與過度之間調節呢?如何在避逃與回返之間游移呢?如何擺脫黏膩的虛妄?如何重塑堅實的心靈?

  《村上龍電影小說》裡沒有解答,但是透過村上龍的書寫,藉由電影與小說的連結,徘徊軌外的彼此幽幽顯影。這是一條薄細的纜繩,一端連接過去,一端通往未來,一直危危顫顫踩踏的步履,暫時停滯,任由時間流逝。矢崎渡受困之後勇於面對,試圖突破,纜繩線上的彼此呢?繼續依賴習慣?抑或正視自己?細細尋思陽子的話語,或許能有醍醐之刺激:

  ……其實,每個人都無處可去。你必須去尋找,才可以避免去考慮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有某種目的才去某個地方,是奉命去那裡……你必須尋找不需要去任何地方的某種東西,才能繼續這種生活。否則,你就不得不去你根本不想去的地方。(頁201-202)

  讀畢《村上龍電影小說》,我也一再回返記憶城堡,試圖搜尋成長過程中具有影響力、或是具有紀念意義的電影,總計有十六部,羅列於下:


   01‧高跟鞋(派特羅.阿莫多瓦)
   02‧新天堂樂園(朱賽貝.多納托)
   03‧碧海藍天(盧.貝松)
   04‧巴黎野玫瑰(尚.賈克.貝內)
   05‧綠光(艾力.侯麥)
   06‧野戀(安德烈.泰希內)
   07‧新橋戀人(雷歐.卡霍)
   08‧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彼得.格林納威)
   09‧墨利斯的情人(詹姆斯.艾佛利)
   10‧赤裸(麥克.李)
   11‧暴雨將至(米柯.曼徹夫斯基)
   12‧亂世浮生(尼爾.喬丹)
   13‧沙漠妖姬(史蒂芬.艾略特)
   14‧夜幕低垂(派翠西亞.羅潔瑪)
   15‧瑪格麗特的博物館(莫特.蘭森)
   16‧藍色情挑(古玆托夫.奇士勞斯基)







《村上龍電影小說》
作者/村上龍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大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