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2 20:27:46296.22

【喃喃囈語】《棕櫚酒鬼,以及他在死人鎮的死酒保》

  這是一部「『鬼』『扯』」至極的小說。
  而且,『鬼』得很奇異,『扯』」得很用力。

  雖然文字有些瑣碎,內容卻奇幻有趣。通篇主旨已經大剌剌提示了:棕櫚酒鬼,以及他在死人鎮的死酒保。其中,包含了主角意外解救、迎娶美嬌娘,一同繼續探險。彷彿閒聊瞎扯的故事,過程往往令人瞠目結舌,背後隱隱透露的意涵似乎龐大得驚人。我不斷在閱讀行徑中思考,究竟為何要前往「死人鎮」,或是精準地說,究竟為何要尋找「死酒保」?

  駑鈍如我,在遠離奈吉奈亞約魯巴族非常遙遠的國度中,掐捻作者思緒……完全跳脫一般敘事的架構,一次一次描繪著「在這世上無所不能的眾神之父」(或「棕櫚酒鬼」)艱辛地尋找「死酒保」……我每升起一次質疑意念,便有另一種思維告訴自己:「棕櫚酒鬼」尋找「死酒保」在在合理不過了(因為酒鬼要喝酒,只有這個酒保製作的棕櫚酒品質精良啊!),就好像人要尋找美食填飽肚皮,就好像人總會對一些事物成癮(例如咖啡、煙、毒品等等)一樣。但是,「酒保」已經死亡,如何製酒?作者再次提醒我們,這是一個神奇、魔幻的異域,如何肯定「死酒保」無法製酒?凡人都可以飛,死人都可以復活呢!

  更重要的是,尋找的過程,有種存在與虛無的意涵,被包裹在一層層黏膩的鬼怪情節裡。所以,我們一層層剝開瑰蜜的馨香,探勘其中黑暗殘酷的叢林。與其一個村落一個城鎮一個國家去追訪,不如自己辛勤地釀製棕櫚酒,畢竟,探詢的過程實在恐怖耗時。然而,這是我的困境(囿陷於理性的邏輯泥沼)。出走、追尋、游離、歷險,面對怪物,執意前行,對「棕櫚酒鬼」而言毫無疑義。這個在故事或語境中的合理說法,反觀國度境內、個人周遭……似乎也顯得迷濛曖昧。現實生活與文章故事對照,竟有一絲絲嘲諷、辛酸的況味產生。沒有人知道這個國家將往哪裡航行。沒有人知道自己真正的座標在哪裡。更慘的是,人為何活著?為何存在這裡?體現生命又有何意義?

  擱下這些沈重的雜亂繫聯,本書其實十分歡愉暢快地舒展想像。巨人、水妖女、忠實母親、蘇兒吉爾(半邊身體的嬰兒)、長白怪物、紅鎮紅人紅鳥紅魚、飢餓生物……等等。路途恍如《西遊記》裡唐僧奔赴西藏取經一般艱險,旅程恍如《奧德賽》中奧德修斯衝破阻礙返鄉一般困頓。此外,也有許多令人莞爾的鋪陳,諸如欠債者與討債者爭執、紛紛自戕,旁觀者為了觀戰也自毀,要到天堂目睹最後誰贏誰輸等等。當然,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段落,諸如「棕櫚酒鬼」夫婦販賣「死亡」與「恐懼」,因緣際會只買回了「恐懼」,導致無法死亡等等(如果可以,你要選擇出售「死亡」或「恐懼」?)。

  「棕櫚酒鬼」(「在這世上無所不能的眾神之父」)夫婦終於找到生前名為「拜提」的「死酒保」,「拜提」死後經歷兩年「受訓」,成為合格的完全死人,居住於「死人鎮」(作者反諷活人居住世界充斥規範制度?)。由於活人與死人的世界殊途,「死酒保」不能再為「棕櫚酒鬼」製酒,於是送他一顆「蛋」。像聚寶盆一樣的「蛋」解救了飢荒的村民,也為「棕櫚酒鬼」帶來了財富。阿摩斯.圖圖歐拉嘲笑地註解貧瘠危厄的非洲,戲謔地為結局填補美好富裕的想像……故事是虛擬創作,生活是現實創作(生活創造故事,還是故事自行演繹?),究竟這些故事情節,或是非洲豐衣足食的生活是阿摩斯.圖圖歐拉亟欲喚回的想像?

  「棕櫚酒鬼」畢竟找回他的方向,找到彰顯自我成癮的方式。我們呢?

  我們可以膨脹自我為「在這世上無所不能的眾神之父」,也可以收斂自我為「棕櫚酒鬼」……終究……我們在尋找「道」,一種生存之道,一種解釋生命的說法。那怕只要找到一點點,像芝麻大小一般的鹽巴,放入現實世界圈圍的液體之中,緩緩等待溶解……也許生活就不會那麼酸澀苦楚……







《棕櫚酒鬼,以及他在死人鎮的死酒保》(The Palm-Wine Drinkard, and his dead Palm-Wine Tapster in the Deads’ Town)
作者/阿摩斯.圖圖歐拉(Amos Tutuola, 1920-1997)
譯者/吳貞儀
出版社/麥田˙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