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4 15:09:58J.T.

久違了,音樂會 !

距離上次去音樂廳有多久了呢?應該快兩年了吧!還記得那一次是德國歷史悠久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來台,演出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指揮是有名的布隆史泰德,當時還只有紳紳一個小baby,多大年紀我忘了,反正就是不很大,還很依賴ㄋㄟ ㄋㄟ,我們匆匆忙忙從外縣市的演奏廳趕回家時,她在我娘懷裡已經號啕大哭許久,從此我們便不再對音樂會懷有非分之想。

時光快速飛逝!現在若若已經一歲兩個月了,趁著我娘最後兩天就要出國,我們央求了她再幫一次忙,讓我們小小喘口氣,上音樂廳去聽場音樂會。娘果然是明理的,所以在暌違已久後,我們終於能夠再度進入沈澱心靈的音樂廳。

奧地利籍華裔鋼琴家陳瑞斌來台舉辦慈善音樂會,早在廣播節目裡聽過他的琴音,心裡仰慕不已,這次有機會能親眼目睹、親耳聽聞這場音樂會,實在是我心歡愉,高昂的心情就要溢滿胸口,而隨著曲目的行進,更是讚嘆著陳瑞斌這場將音符幻化為嘉年華的高超技巧!

首先讓我說說鋼琴本身的部份吧。記得之前台中中山堂的駐廳鋼琴是貝申朵夫,琴音厚重穩健,而他們最近購買了一部新的史坦威鋼琴,我們早已有所耳聞,其實我本身比較喜歡的就是史坦威的音色,該怎麼形容呢?史坦威的音色清脆圓潤、晶瑩剔透,用一句古詩形容那琴音就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彈起蕭邦最是相得益彰!而今晚這台史坦威鋼琴在開場曲古諾「聖母頌」當中的表現並沒如我預期的好,聲音是夠像露珠般清澄,但卻帶有微澀的感覺,我私自想,不知道是不是新琴還沒進入最佳表現狀態,就像新車運轉還不夠順、新喇叭聲音還不夠開一樣?但漸漸地,隨著曲目的性質改變,再加上大量的音符強弱變化,這台新手史坦威的表現也漸入佳境。

這次陳瑞斌帶來的曲目十分活潑,演奏了幾組很少鋼琴家彈奏的曲目;改編自芭蕾舞劇「胡桃鉗」的花之圓舞曲、改編自芭蕾舞劇「彼德洛希卡」的組曲、以及改編自管弦樂版的「皮爾金組曲」。我的老天啊!當年我還在舞團的時候,就跳過以花之圓舞曲所編的舞蹈,而當年在練舞的時候,還經常使用「彼德洛希卡」當中的音樂,尤其是旋轉動作如 "chener" 或 "piquer",這些曲目不僅帶給我舊時最熟悉的回憶,而且陳瑞斌那充滿活力的詮釋法更是引人入勝,好幾次我的腳趾都在底下偷偷地動了起來!

而陳瑞斌的技巧更是傑出,多年前我曾聽過復聰彈蕭邦的音樂會,那時實在好緊張,因為覺得復老隨時都要彈錯,令我時時替他捏把冷汗。這麼說或許不夠公平,因為復聰舉行音樂會的時候已不年輕了,而陳瑞斌此時才正值壯年,他不但技巧高超、詮釋活潑、爆發力更是驚人,讓原本生澀的史坦威鋼琴完全揮灑開來!彈花之圓舞曲的時候,他將圓舞曲的精神完美表現之外,更引發隨之起舞的欲望;雖然他的蕭邦似乎沒那麼特殊,(因為他實在屬於衝勁十足的活躍人格),但詮釋拉赫曼尼諾夫的時候,完美無缺的技巧加上爆發力讓觀眾的心情都隨之起伏;而最後的「彼德洛希卡」組曲更是讓我完全見識到史特拉汶斯基有如魔術般的音符變化,當下真的只有「華麗」能形容那樣的音符、只有出神入化能形容那樣的音色變化。陳瑞斌激昂靈巧的雙手在鍵盤上飛舞,而我摒息直到最後,竄入空中的激烈終止式中樂曲嘎然而止,如雷的掌聲瞬時爆響!

多麼美好的一場音樂會!我今晚真的無限滿足!

于2004. 5. 22 深夜



後記:此生我有個願望,就是希望能夠現場聆聽貝多芬地九號交響曲「合唱」、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季」、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或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如果能夠親耳聽見世界著名的交響樂團演奏這些曲目,那麼也不枉此生!


※照片摘自年代售票系統網頁,此網頁可同時看到陳瑞斌的介紹及榮獲各項鋼琴比賽大獎的經歷: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0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