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5 17:52:01田邊一顆芋

聆聽又一代人的情感

書名:聆聽父親  作者:張大春
出版社:聯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22

此書號稱是「文壇頑童」張大春從事寫作以來,最深情、感性的ㄧ部作品。這個看來有些誇張的形容詞,在我看過這本書後,方知一點不假。曾看過張大春的作品的人,或許會對《城邦暴力團》、《大說謊家》等等作品印象深刻。但看過《聆聽父親》這本書後,或者會對平時作風直率、狂放不羈的作者有更深的認識,而這份認識,是建構在一連串龐大的家族系譜及細微的生活點滴之上。

這本書可以算是張大春的半自傳作品,作者寫作此書的背景是在十年前,作者父親意外摔癱之後,向自己的兒子訴說自己的父親等等的故事。作者承繼了父親善於說故事的特質,向他未出世的兒子,同時也向我們這些讀者說出和父親相處之間的微妙情感,以及作者的曾祖父至作者父親三、四代曾經發生過的大小事件,記錄了含作者在內以上數代的家族故事,儼然是一部家族史。作者籍貫山東,與我家的籍貫相同,在這「同鄉」的背景之下,愈發吸引我去看這本書,可能也出自這一份「尋根」的因子作祟吧!加上自己的親戚也在那裡,對於父親家鄉的感覺,似乎更為親切,同時也試圖從中拼湊屬於自身「原鄉」瑣事的一角。

書中不只純粹書寫這些家族瑣事,更多的是作者與親人之間深厚的情感。每每讀到書中的某些段落,似乎觸動到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淚水不自覺的傾瀉而出。

在書中第二章<預言>當中,開頭描述張大春和父親一次晚餐後的對話,作者父親憶起家鄉母親的好,不禁悲從中來,亦吐露了從小不被父親疼愛的情形,作者為父親出氣,罵爺爺「渾蛋」,反倒挨了父親一巴掌。這段看似有趣的對話及動作,背後隱藏著無盡的親思和鄉愁。「親情」,始終是每個人不能抵擋的感動所在。尤其從動盪不安的大時代一路走過來的人,對於親情的感覺、回憶十分強烈。讀到這幾段,思緒總會拉到那個戰亂不止的時代,當我融入那個情境時,再想想自己,父母的細細呵護,往往讓我鼻子一酸,感觸莫名。

在第六章<我往何處去>裡,作者父親向作者說他一生中最好的三個朋友,父親說了兩個:「『還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呢?』『哦!是還有一個──』父親指了指我的鼻尖說:『那就連我的兒也一塊算上罷!』。」看到這段,我又鼻酸了。多麼深厚的父子情感。在這裡,父親和子女的距離拉近了,不再是階級分明的倫常關係,而是深厚的朋友關係,這點對於不善表露情感的家人來說,聽在心裡,不只是一份窩心,更是對自己的一種信任、支持,讓我讀來印象深刻。

除了回憶和父親相處的往事之外,作者亦向他的兒子披露自己成長的故事,其中包含作者年少時對自身私密世界的探索。書中第三章<我從哪裡來>,作者以自己幼年時的經驗,向他的兒子預告在他未來成長的過程中,可能,也或著必然會經歷的體驗-那件被大人世界污名化的舉動:自慰,又稱之為自瀆。就如作者書中所說:「一個及早發現這種快樂的遊戲的孩子可能是幸運的,只要他不被那些污衊這遊戲的字眼和謠言驚嚇得自覺罪過。」一個3、4歲的孩子去把玩自己的私處,只是對於自己身體一種單純的探索,單純的從這件「快樂的遊戲」當中,獲得來自身體的樂趣,但這樣的動作,在經過道德教育洗禮的大人們眼中,卻是不堪入目,甚至是一種骯髒的罪過。我認為作者寫出這樣的經歷,一方面是替孩子打了預防針-不要讓成人世界的世俗眼光干預孩子快樂的成長空間以及單純的心靈,讓他自然的成長,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對成人社會的批判:「我們這個世紀裡大部分受過一點教育的人都難免相信:「手淫」或「自瀆」源自於對動物本質的性渴望,於是故作開明狀地視之為一種正常又健康的發洩……。這是最狗屁的偽善。」賦予這個舉動污名化的是人類,而最後又將它「正常化」的也是人類。有時我常想一個問題: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可能性,也許這種可能性是極少數的,若非人們將這些不符合社會常理的事物加以污名化,在十幾年,或是更長的時間之後,又為何有人自設一套看似開明的「偽善」說法加以「平反」?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人類所自設的圈套嗎?人一路成長,往往忘記了自己曾有單純的赤子心靈,或許歲月的行進不容許我們的思想停滯於幼年時期,但當我們面對孩童,或者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能像孩童眼觀世界一樣,不要太多限制,或許我們及我們加諸於孩童身上的道德包袱不會那麼沉重。

這本書所承載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傾訴、回憶以及告白。若要全面性的說完讀這本書的感受,恐怕說上數千言也無法盡括,只希望看過這本書的各位和自己,能夠更加關注、仔細聆聽屬於家人,以及朋友們的故事。
王二麻子 2007-06-29 17:33:02

才女田邊,繡口錦心!

田邊一顆芋 2007-05-05 18:03:12

久違了!這片伴我度過青黃歲月的園地
雖然這次貼的是作業
但相信我
我回常常回來的

(也謝謝那位賞我一枚推薦的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