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20:38:24janlu

美國學者:華府對台灣大選立場呼之欲出。


美國學者:華府對台灣大選立場呼之欲出。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報導說;
2011/9/21 下午 07:55
《聯合早報》史丹佛國際大學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的文章說,台灣大選將於明年1月舉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作為參選人在9月12日抵達美國,開始為期九天的訪美行程。蔡英文訪美之行,引起了台灣和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憂心國事的民眾也對她此行保持著相當的關切。

除了在蔣介石、蔣經國兩位強人管治之下的時期,美國對台灣大選的立場及其對參選人的態度,特別是在選情處於撲朔迷離的狀況下,往往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直白說,雖然美國立場傾向於哪位參選人,未必能保證其當選,可是,假如美國堅決反對某位參選人,則其最終能當選的事例,未之聞也。即使哪位參選人“蒙混過關”,下台了也難逃脫被懲罰的下場,陳水扁就是一個例子。

文章說,蔡英文在訪美期間,數次指出台灣各界需要凝聚“台灣共識”,並強調“對於不同的立場,找出相互妥協的地方,這就是台灣共識的真正精神所在。”

台灣藍、綠兩營在政治走向的問題上,勢如水火久矣。要在短期內取得共識,談何容易。否則,台灣朝野又何必分成壁壘分明的藍、綠兩營呢?基此,藍、綠兩營取得“台灣共識”,是一個偽命題。

媒體詰問蔡英文,何謂“台灣共識”?蔡表示,如果她一開始就先說出自己心中的“台灣共識”,那就沒有經過民主協商的過程。實際上,眼前蔡之所以無從把她心中的“台灣共識”的內涵和盤托出,問題在於她有“說不出的苦”。

然而,蔡英文又要騙取美國人的支持。所以,她在訪美行程中,一再訴諸“共識”、“民主”和“開放”等西方政治術語,可謂聲聲入耳動聽。蔡學貫中西,熟悉權謀,又是談判專家,卻不清楚自己的致命傷在何處,以致犯下低估了美國人的政治智慧的錯誤。美國官員老辣幹練,看問題一針見血,對蔡英文執政以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深感擔憂。

台海穩定對美國至關重要

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刊文透露,美方資深官員擔心蔡英文當選以後,可能會促使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再次趨向緊張,亦即質疑蔡本人以及民進黨政府是否具有確保台海和平的能力。這篇文章面世,恰巧在蔡見過美國副國務卿之後的次日,在時間節點上具有吻合之處。接著,媒體報道,歐巴馬政府警告稱,倘若蔡英文在明年1月大選中獲勝,兩岸關係可能趨於緊張,而台海穩定對美國“至關重要”。

消息指稱的美方擔憂源於台海再度呈現爆炸性的局勢,具有邏輯性,也同華府一貫立場和政策評估互相吻合。據此,透露的消息可能確實反映了美方對於蔡英文在大選中獲勝的憂心。當然,涉及敏感的外交話題,華府會予以否認。然而,美國對台灣大選的立場及其對參選人的態度,似乎呼之欲出矣。

文章說,金融海嘯以來,美國經濟久久不能脫困,眾多美軍又陷身於阿富汗、伊拉克,而伊朗核危機又迫在眉睫,呈現刻不容緩之勢。此刻美國巨鷹亟需療傷,恢復元氣。既需療傷,“收縮戰線”則是題中應有之義,從而得出台海穩定對美國“至關重要”的結論,是符合戰略思維邏輯的。

自然,對於中國崛起以後可能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構成挑戰,美國對此自有防範。當前,只要不觸犯中國的核心利益,諸如在南中國海、南亞、東北亞等地區,美國訴諸借力使力,隔山打牛,已經應付裕如。至於台海局勢,涉及中國最核心的利益,中國退無可退,設若如此,則全球“老大”、“老二”難免就會陷入軍事對峙的狀態了。鑒此,美國自然得出凡是有利於台海穩定的事態,就是美國的優選事項的結論。

或謂美國同亞洲強國周旋,仰仗“以海制陸”的戰略,然則,以台灣在第一、第二島鏈中的戰略地位,美國會為了台灣不惜代價同中國抗衡。此說大謬而不然。這裡用得著逆向的思維邏輯。其實美國根本無須冒著同中國陷入一場魚死網破的核大戰的風險,也可以確保台灣在美國以海制陸的島鏈戰略中的地位屹立不倒。這個辦法成本低、效益高,一言以蔽之,亦即協助國民黨維持在台灣的執政地位。

文章說,只要民進黨執政,台獨勢力隨時可以藉機發難。以往陳水扁政府的狂熱行動就幾次震驚了整個世界。華府一年數驚,疲於奔命,況且,一旦美、中陷入軍事對峙,根本無法絕對排除這兩個核大國迎頭相撞的可能性。

北京對台政策基線仍是“防獨”當前北京對台政策的基線仍然是“防獨”而不是“促統”。只要國民黨繼續在台北執政,儘管不致於接受“急統”的方案,卻無論如何不會搞法理台獨。如此,按照北京強調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承諾,台海就不會有刀兵之災。

何況,假如民進黨再次執政,可能再次迫使美國站在13億中國民眾反美情緒的對立面,以致窮於應付。如果國民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持續改善,就可能化解中國民眾的仇美情緒,因為在中國民眾情緒的導向上,國民、民進兩黨所起的作用的差別之大,不可以道裡計。

至於國民黨繼續執政,對西方國家說來,最負面的後果是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大陸和台灣將結合得更為緊密。然而,這個判斷是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作用和反作用的複雜因素作出了過份的估計所致。即使今後國民黨在台灣長期執政,也無非是重複從1927年賡續至今的國、共倏起倏落的鬥爭而已,台北與北京的關係仍然可以用“剪不斷,理還亂”來形容。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大陸和台灣的政治關係可能仍然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文章說,綜上所述,華府基於各個層面的評估,可能樂見國民黨在台灣明年1月大選中獲勝。據此,中、美兩國對明年台灣大選持有相似的立場,就不足為奇了。

阿說啊,英國《金融時報》刊的文,以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的角度說明,這篇文章滿針對性,給中國方面透露美方的一部份看法,尤其美方以疑問方式提出,對“蔡英文及其領導的民進黨到底對中國了解多少,有能力或有意願維持兩岸和平發展關係?”,歐巴馬總統現在拼大選,時間上較台灣的大選晚,台灣的執政黨一旦更換,讓歐巴馬政府整體言,增加外交上,麻煩的困擾,台灣政局穩定應該是美國最想要的吧。所以呀,外銷轉口內銷,給選票加碼,其效果如何?從這些報導分析上,應可了解。
Corner from 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