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9 18:43:23janlu

美國世界日報:雙英民調轉折,馬終見殺出重圍。


美國世界日報:雙英民調轉折,馬終見殺出重圍。

2011/7/19 下午 05:54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報道說;美國世界日報18日社論說,據台北聯合報民調,馬英九以43%對37%領先蔡英文六個百分點。雖然僅是小幅領先,但意義重大。即馬英九終見殺出重圍,擺脫了糾纏。距大選還有六個月,馬英九能否持續乃至擴大領先,還在馬英九能否提出明確的方向感,不論是事關國家認同的兩岸政策,以及和選民息息相關的生活福祉,都要作出承諾和可能兌現的辦法來。蔡英文要超越馬英九亦然,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
Hello World!
兩黨總統首投族支持度

社論說,進一步觀察民調內容,首投族有五成二支持馬英九,蔡英文僅得二成九。這是一個重大訊息,即民進黨刻意安排且強調年輕族群多數支持蔡英文的“神話”,已遭遇極大的質疑和挑戰,即首投族並不是唯綠是從,而是藍天普照。從民調數據看不出首投族何以會傾向支持馬英九,但就首投族偏重感覺的觸點上,馬英九個人魅力或在蔡英文之上,而且領先甚多。
最明顯的另一例證是性別支持度的差異,馬英九擁有女性粉絲遠大於蔡,男性支持蔡英文的比率則稍高三個百分點。但相較之下,支持馬的女性粉絲整整多出了十個百分點。除了性別差異外,相信還存在相當程度的魅力偏向,而且在上次大選中更明顯。馬英九的個人魅力可能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見消退,但從這次民調數據反映,馬英九在首投族和異性之間,仍有較高比率的支持者,有利於政策行銷。
社論說,北藍南綠是台灣政治生態的基本分野,若就人口分布言,北部的人口比重遠大於南,是以就長期發展言,可以看出藍營未來的經營空間遠大於綠。但就現實政治生態言,藍綠皆不敢忽視基本盤,這就易於形成地域偏見,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正常發展並非有利。若從雙英的選戰策略觀察,兩人都寄望能取得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馬英九持續到南部和農民對話;蔡英文避開在兩岸議題上攤牌,都有策略考量。
雙英其實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高學歷、法律人、參選前都是官僚精英,一前一後都曾親身參與大陸事務。是以在認知上的邏輯思維,推論方法以及實務經驗上也具有一致性。差異出在出身不同,認同斷裂。馬英九積極求同,有容乃大;蔡英文則力求區隔,和而不同。若就理性和感性之間的互為影響論,可以明顯感受到雙英存在相當大的溫差。
社論說,此種溫差在對待自己同志身上看得很清楚,相對而言,馬英九嚴於律己,對自己人的批判用詞重,出手更重,未經查證清楚的傳聞也會先從反面表態,至若“我不是來了嗎?”“為什麼不早告訴我”等等都是“失溫”的典型;蔡英文則溫情相待同志,是以蔡英文不會去批判陳水扁和李登輝,也不會有效運用黨的機制處理最近頻生的黨內鬥爭所抖出的醜聞。從蔡同榮、柯建銘到余天或操控電視媒體或失德敗德,無一不是應嚴格檢視的大案;但從蔡英文的墮性反應觀察,有可能就此吃案,不了了之。
民意如流水,民調的數據或許當天有效,但要看半年後的大選行情,當然還當不得準。這既要看國、民兩黨的整體表現,更要看兩黨候選人如何掌握民意走向,並要能及時有效反應。民進黨“立委”群互爆醜聞和敗德之事喧騰於眾口,選民都在看蔡英文和民進黨如何善了。不了了之既是一種選擇,也會有承受。民調反映應是最現實的表徵。
社論說,雙英民調出現轉折的終極意義還在藍綠消長。中間選民相較深藍深綠或沒有太重的意識形態負擔,兩黨候選人對黨內敗德和黑金事件的及時反應當是關鍵。個人魅力和形象塑造也就在關鍵點上分高下。
如果今天投票,有四成三的民眾支持馬英九,三成七民眾支持蔡英文,馬英九贏蔡英文六個百分點,其中44%的民眾,看好馬英九會當選,不過只有23%的民眾看好蔡英文會當選,另外針對第一次投票的首投族,馬英九獲得五成二的高支持率,跟蔡英文拉開到23%的差距。
(2011-07-19)
Corner from 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