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5 15:29:08janlu

北京來論:兩岸要合作不要敵對。


北京來論:兩岸要合作不要敵對。


前些日子,台灣剛鬧了場“世衛密函”風波。這場風波塵埃未定,“將軍言論”風波又起,一時間口誅筆伐之聲四起,傳媒炒作甚囂塵上,為兩岸和平而奔波者憂心忡忡,冀兩岸對抗者暗自竊喜。更嚴重的危害在於,“背叛人民”、“通敵”、“通匪”等一堆大帽子拋將出來,向台灣社會大眾灌輸了這樣一種訊息:中國大陸至今仍然是“敵國”,是“敵人”,是“敵營”,是“敵軍”。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2005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主要領導人在時隔60年後首次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共同宣示“兩岸不應陷入對抗的惡性循環,而應步入合作的良性循環,共同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機會,互信互助,再造和平雙贏的新局面,為中華民族實現光明燦爛的願景”,要“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要“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開辟兩岸關係新的前景,開創中華民族的未來”。大哉斯言!兩岸結束對抗,走向和平發展,關係億萬同胞根本福祉,倍受國際社會矚目。誠若如此,海峽兩岸幸甚,中華民族幸甚!


兩岸結束對抗,走向和平發展,關係億萬同胞根本福祉,倍受國際社會矚目。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乎潮流,順乎民心。中國國民黨第十七次、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均將《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列為政綱。這是國民黨對世人的公開承諾。2008年,在台灣民心思變、思和、思廉的潮流下,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兩岸雙方抓住歷史機遇,按照“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迅速打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3年多來,交流合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協商談判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兩岸共同利基進一步擴大,兩岸同胞感情進一步融洽……兩岸關係不斷改善發展,總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兩岸互利雙贏已經成為民意的主流。人們應當在這個新的歷史條件下來看待兩岸關係。老眼光、舊思維已經過時了。


我們記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台灣同胞積極支援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向大陸同胞捐款6.7億元人民幣;2009年8月,台灣遭受“莫拉克”台風襲擊,大陸同胞慷慨解囊,向台灣同胞捐款9.8億元人民幣;2010年,面對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面對“鮎魚”台風造成大陸遊客在台遇險遇難,兩岸各界相互支持,攜手救助,再再書寫了同胞血濃於水的感人篇章。我們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台灣各界人士熱情參加,共襄中華民族盛舉;上海世博會期間入園參觀的台灣同胞達140萬人次,大陸同胞對台北花博會也給予極大關注和熱情。我們還記得,2008年12月,凝聚著億萬民眾寄托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終於到台北安家;2011年4月,台灣同胞回贈大陸同胞的梅花鹿和長鬃山羊也在山東威海落戶。這一切,別無原因,只因兩岸同胞有著“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的認同。正是這種同胞認同的驅動,在大陸人均所得僅為台灣五分之一的情況下,在大陸同樣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的形勢下,一批又一批大陸團組到台灣採購工業品和農產品。


此情此景,應當歷歷在目,應當感念於心。如果還把大陸視為“敵國”、“敵人”、“敵營”、“敵軍”,13億大陸人民情何以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如何能夠繼續走下去?這能代表2300萬台灣人民的共同認知嗎?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來之不易,要精心維護和推進,不要挑起敵對意識。兩岸要合作,不要對抗。兩岸同胞要團結,不要分裂。這既是兩岸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歷史的發展潮流所向。(作者揚之水係北京學者)


哦說,老美在看到兩岸和平發展上,讓有心人愈來愈加不是滋味,向美國打個小報告,美國就以此懷疑台灣是否擬跳過華盛頓,與對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會影響美、台十多年來軍事分享因而洩漏美軍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軍事情資,嚴重破壞美軍活動等等,即向台灣駐美代表袁健生提出質問,引發這波退役將領言行之虞,馬英九實須嚴肅多加謹慎以對,何必一聽傳聞即「震怒」?言出「徹查」「約束」「規範」,讓人莫名!增添紛擾!需知在野黨為2012大選,無所不用其極,只剩不到八個月的投票日,雙英民調不分軒輊,以此觀之,就看誰扣分多,恐怕是輸面較多耶。


(2011-06-15)
Corner from 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