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0 15:29:50janlu
邵宗海:史實充分證實台北曾支持“一中原則”
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否定“九二共識”,怎麼延續前朝政策?民進黨滑稽的說,好的政策就延續。至少ㄚ扁還說過“九二精神”或“九二香港會談的成果為基礎”這一類不完全否定的用詞,蔡英文卻強悍否定,台灣人能放心讓民進黨再執政?
邵宗海:史實充分證實台北曾支持“一中原則”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邵宗海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不久前,馬英九的元旦獻詞,促使人們再度討論“九二共識”這個問題。九二到底有沒有共識,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從北京到台北,“九二共識”四個字是一樣,但解釋起來卻有不同的意涵。北京看法是“各自以口頭上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台北的解讀則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站在台北立場來表述:“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說起來,對於“一個中國”,兩岸是同意的,但對於“一個中國是什麼”,雙方還是有歧見。從他們各自說法來看,說兩岸有共識是有點勉強。 文章說,再看國民黨與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認知,民進黨對九二共識是持完全否定態度的。最近馬英九挑戰蔡英文,出擊一拳便是問蔡“如何處理九二共識”,因為它是兩岸關係的基石,是蔡英文必須面對的挑戰。民進黨從發言人到黨主席的回應,是全盤否認有“九二共識”的存在。針對馬英九提出的質疑:“不承認九二共識,蔡英文如何延續前朝(指國民黨) 政策”,民進黨則是輕佻的回答:只延續對的政策,而“九二共識”卻是個錯的政策。 對九二共識的各種解讀 看起來,台灣的兩個主要政黨對“九二共識”的立場根本毫無重叠。現在的民進黨甚至比起在位時的陳水扁,還更強悍的拒絕去承認“九二共識”,後者至少還說過“九二精神”或“九二香港會談的成果為基礎”這一類不完全否定的用詞。 那麼九二到底有沒有共識?這樣的解讀需要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切入,有了下面不同的解讀與評價,就會對“九二共識”一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香港會談之後,只能說雙方對“一中原則”如何運用在未來的協議簽署上,起碼有了基本的相互了解,但還沒達到“共識”境界。當時兩會同意的方案,是台北提出的第八案,上面寫著:“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課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基會建議“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可是真正達成“共識”是事後兩會的函件往來,1992年11月16日海協會致函海基會,表示同意以各自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海基會在同年12月3日的回函沒有爭執到一中原則,但對於“一中涵義、認知”是再度強調“以口頭各自說明”,而且口頭說明的具體內容,是根據“國統綱領”與“一個中國涵義”文件,說明“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段史實充分證實台北當時的確同意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原則已有共識 涵義仍有分歧 第二、延續上面的史實,可以說明,對“一中原則”兩會有共識,但對於“一中涵義、認知”雙方確是有爭執。台北堅持“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還用了“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的說法,導致了後來轉折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結論。但北京從未同意如此論述,1992年11月3日海協會副秘書長孫亞天還電話海基會秘書長陳榮傑,曾建議“就口頭聲明的具體內容,進行協商”。到了11月16日的信函,則是轉換成“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北京對這段表述的解讀是:兩會從未就一個中國政治涵義進行過討論,更談不上就一個中國政治內涵“各自表述”達成共識,這表示北京也同意一中涵義沒有雙方共識。如此一來,一中同有共識,涵義卻沒共識,如果一正一負,正負得負,九二年就不能說全達成共識,所以“九二共識”一詞基本上是不正確的。 最後、我們必須慎重的來評價:1992年8月1日“國統會”發布的“一個中國意涵”文件,因為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這句話的重要性就是促成了香港會談成功的基礎。而同樣道理,如果沒有香港會談雙方同意對一中原則的支持,依北京對台政策對此原則有其不能退讓的前提下,後續發展就不可能會有1993年“辜汪會談”的召開。 文章說,我個人覺得,九二會談的可貴處,就在兩岸對“一個中國”達成了共識。只要對這個原則沒有意見,那麼其他如涵意或認知,就不需太在意這其中的差異。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民進黨根本不贊同兩岸之間有“一中”的共叠,沒有這樣的認知,當然求取兩岸或台灣朝野的共識,這條路會是非常艱苦的。(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