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 23:43:11minlo

我應該要這樣學習!


走在相同的路上,彼此尊重與護持。

 

我應該要這樣學習!

 

走在相同的路上,難免意見相左,但能彼此尊重與護持,那是行者之路很高的境界。

 

聽大行寺的師父說,寮房的建築會滲水也會漏水,情況好像還蠻嚴重的,好心人士又有各種不同的建議,讓他們頗傷腦筋。我聽了也很想幫忙,所以情商身為建築師的學長能前往勘察一下,以他專業的眼光給師父們提供一點意見。這個學長很照顧我這個學妹,總是有求必應。於是,我們相約在一個定點會合,再前往大行寺。一路上往日明靜風光的山林六龜,經過八八水災之後,變樣了,不知不覺心中有一點苦澀!但這是真正無常的現象!

 

和學長已有十年沒見面,平時我們都是用電話或e-mail聯絡,如今見面了,那一剎那有了一點點生疏,畢竟十年……,十年的光陰,讓我們都有些改變。不過,就在互視的短暫幾秒當中,彼此已接受彼此現在的模樣。那個當下我有個想法,在變化無常的真象裡,我們要有接受與習慣變、變、變的態度,而在變、變、變中,必須要有還能不斷努力生活的不變的決心。

 

學長也是一位佛法的奉行者,我們一俗一僧,他學習原始佛教,我熏習的是北傳佛教,對佛法的認知,因此有相同點也有分歧點,論法時偶爾筆談偶爾言談,過程中一來一往,有些時候是在諍辯,說得嚴重一點就是唇槍舌戰。學長會在我的心開始不平穩、不平靜、不理性時趕緊剎車不談,此時我才驚覺自己的定力是如此不夠與不客觀。既是法,就是法,只要那是各自認為的信仰,為什麼要諍呢?會諍,是因為自己的偏執,偏執有可能是常見也有可能是斷見。原來,當一個人在諍辯時,就已落入偏見、常見或斷見之中,那就是不善法!今天看到眼前的學長,想到這一些,內心生起一絲絲慚愧與不好意思,而學長也微笑地看著我說:很久才見面,今天還會談法嗎?我說:我會照顧自己的心。在秋風中,我們相視而笑,算是有了一點點默契,雖然有十年不見的陌生感,但在法的層面上,我們是熟絡的。

 

打從學佛以來,我就在北傳佛教的環境下成長,學長則是一開始就接近原始佛教,在工作之餘也帶領讀書會及禪修,對於我在北傳佛教下熏陶,有時候(正確說是常常)會提出他對北傳佛教的想法,但不管我的回答他認同與否,他永遠抱持尊重與護持的態度,反倒是我常常責難於他,想扭轉他某些我認為荒誕的觀念。當今天我們並肩走向大行寺的路上,我若有領悟:走在相同的路上,難免意見相左,但能彼此尊重與護持,那是行者之路很高的境界。

 

我應該要這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