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3 10:48:23殷墟劍客

120廾,雙手操作

120廾,雙手操作

                   

青銅人物立像(杖頭玉鳥),

30公分,

戰晚,約西元前三世紀 

   

人類的手,於能利用材料製作器物外,也同時能靈活使用器物,方便很多工作的進行。人不但單手使用器物,也可以雙手協調,使用大型的器物。以下介紹幾個字。

        字,甲骨文作雙手拿著一把裝有柄的石斧()()。斤是原始社會就已製作的工具,字形是描繪一把在木柄上捆縛石頭的發掘或伐木工具()。石頭只要夠厚重和有稜角,就足以造成殺傷力,所以在青銅發明以前,借用現成的石斧就足以對野獸,不必另造武器。不但新石器時代的人們以工具作為武器,就是後代農民反抗政府的苛政,沒有合適的武器時,也暫時使用農具替代。到了有堅靱銳利的青銅材料的青銅器時代,此時爭鬥的對象已不是動物了,是智慧相等的人類,也因此不但武器改以青銅製作,連器形也針對人類的弱點,改良成戈、矛一類了。兵本來的意義是武器,後來才擴充之以表示持用武器的兵士。

    戒字,甲骨文作雙手緊握著一把銅戈,表現出警戒的備戰狀態()。銅戈是利用揮舞的力量,以刀尖砍劈頭部,或借用銳利的刃以割拉脆弱的頸部達到殺敵的目的,其初形有可能是取自農具的鐮。它是戰爭升級、國家興起的一種象徵。短柄的戈長度大致從八十幾公分,到一公尺左右,可單手使用,讓另一手拿著盾保護身體。甲骨文及金文都有作一手拿著短戈而另一手拿著盾牌的字形()。但短兵距離敵人近,比較危險。若加長,遠距離攻擊就比較安全。柄長超過兩公尺的就得使用雙手持拿,同時也增加揮舞的力道,造成更大的傷害。不作戰的時候,長戈也可用單手持拿,但備戰時一定要雙手拿著,才能適時反擊,所以創造雙手持戈以表現警戒的備戰狀態。

    具字,甲骨文作雙手從上提攜或由下捧著一個陶鼎之狀)。鼎()是圓腹或方腹而有耳有足的煮食器形。中國使用鼎形器燒飯煮食起碼西元前六千年就有。鼎的結構就是個燒食的灶。它可以被移來移去,不受限於某一固定的地點。遠古時代,住家只是夜間休息所,面積窄小,難於把火膛設在屋裡,煮食都在戶外。遇到雨天時,能移動,能搬進屋子的鼎,比之固定於戶內的火膛,其方便處顯而易見。鼎的尺寸一般高十幾公分,也十幾公分寬,要用雙手提攜才方便使用,故創字就描繪雙手。鼎是家家戶戶每天都要使用的器具,也是一清早起來就要準備作飯的,故雙手捧鼎就可以表達具足、具備的意思。

    秦字,甲骨文作雙手持杵捶打二捆禾束之狀()。榖類食物都有堅硬的外殼,要去掉後才能吃食。秦的意義是精米。知捶打的動作應該是去外殼,不只是把禾秆上的穗粒打下而已。

    舂字,甲骨文作雙手持杵在臼中搗打之狀( )。人類一旦有了榖物的採集行為,大概也就開始有去殼的工作。西元前五千九百年的遺址河南新鄭裴李崗,以及稍晚的密縣、鞏縣,河北的武安磁山等古老遺址,都發現專為去殼的石磨盤及石磨棒。在磨盤上碾壓以去殼可能比較費時間,而且榖粒也容易跳動逸出盤外。到西元前四千年的西安半坡和餘姚河姆渡遺址,就發現木與石製的臼與杵了。這時大概也挖掘土地為臼,鋪獸皮於其上以舂打榖糧。

 

空氣 2011-09-28 13:16:15

這篇讓我想到原始人耶
以文字圖記事物有趣^^

祝敬愛劍客教師節快樂

版主回應
謝謝祝賀教師節,現在已不教書,似乎沒有慶祝的道理。
謝謝喜歡介紹的文字。
2011-09-29 08:43:58
楊風 2011-09-27 10:33:15

一下子寫了這麼多個字
害人家看得目睭ㄊㄨㄚ ㄊㄤ

版主回應
用雙手操作的還有好幾個字未介紹,寫得短就感覺不夠慎重,下次注意不寫太長。 2011-09-28 08:26:24
旅人 2011-09-26 23:52:34

/還有很多字以手創意,持續寫。/

期待著
甲骨文字學是您的專長

晚安,劍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