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4 10:27:52殷墟劍客

109為,馴象工作

109為,馴象工作



青銅象尊                        

22.8公分,長26.5公分,

商晚期,西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紀。

 

為字的創意,演化到小篆的時代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不太能看得出正確的形象,所以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就說:「,母猴也。其為禽好爪。下腹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為象兩母猴相對形。」以為小篆的字形表現一隻猴子用手爪在抓癢的樣子。古文則以為是兩隻母猴相對的形象。如果上溯甲骨文()與金文()的字形,就可以了解,原先是作一隻手牽著一隻長鼻子的動物,這隻動物是象。甲骨文的象是個象形字,清楚地描畫一種有長而彎曲鼻子的動物()【銅器的圖像,】。那麼,有所「作為」的意思應該就是來自大象被馴服以搬運樹木、石頭等一類重物的創意。

    象生活於茂密叢林或熱帶稀樹的草原,是現今陸地上最龐大的動物。現在已在中國絕跡,但地下發掘可以證實,象曾長期在中國境內生息。浙江餘姚河姆渡的一個六千多年前遺址,出土象的頭骨和有雙鳥朝陽的象牙雕。河南安陽的商代遺址也出土象骨,並有鑄造和琢磨得栩栩如生的寫實銅、玉象雕的器物。四川廣漢更發掘一個約是商代的祭祀坑,掩埋有大量的象門牙及整隻的象牙。說明了象在華北地區曾棲息過,人們有充分的時間觀察其生態,作正確的描寫。

《帝王世紀》有帝舜死後,群象受其偉大人格的感化,自動地在其墓地周圍耕田的傳說。西周銅器《匡簠》有作象樂、象舞的銘文,都說明古人知道馴象的技術。帝舜的時候是否已有以牲畜拉犁的知識尚待證實。但從此傳說,可說明人們曉得服象的事已有長久的歷史。象的性格雖溫順,但非洲象體重可達七千五百公斤,肩高三、四公尺。印度象雖體格較小,也重有五千公斤,肩高二、三公尺。當人們初次見到如此龐大的身軀,一定對之有相當大的戒心。想法加以馴化必是相當遲晚的事情。

古代中國除以象從事勞役外,還利用其龐大的身軀於戰爭。《呂氏春秋‧古樂》說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左傳》更具體地記載楚昭王於西元前五零六年,用火燒大象的尾巴以激怒之而衝突吳軍的陣地,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象大量生殖的印度,乘象作戰更是常事。

象有終生生長的象牙也是人們珍惜的動機。非洲的大象牙有二公尺長,四十五公斤重。象牙質地滑潤細緻,紋理規則,易受刀刻,且不崩邊緣,可以雕刻出比玉、骨器更精巧細密的藝術品。《韓非子‧喻老》說:『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苛,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象的食量相當大。每天消耗的草料要超過二百公斤。商代的農業已頗發達,很多山林被闢為農田。人們沒有足夠的草料大量飼養這種龐然大獸。而且象至少要二十歲以後才能從事稍為複雜的工作,工作效率遠低於牛、馬。只有少量的象,作為帝王的玩物,或應付禮儀所需而被飼養。大致春秋時代的江南還有些象,故楚王才能應用之於戰場。周代以後氣候轉冷,不再恢復過去有過的溫暖。象被迫南遷,尋找更適宜的環境,同時因不符人們的經濟效益,加速了象在中國境內的滅絕。   

 

旅人 2011-04-16 16:20:53

謝賞芒果詩
送一箱芒果來了

版主回應
謝謝芒果,一箱太多了,醫生說盡量不吃甜的食物,我以前非常喜歡吃土芒果,一吃就是一臉盆〈自家賣水果〉,現在至多一次吃三個。拍照時有沒有也嚐鮮? 2011-04-18 09:48:28
旅人 2011-03-29 18:51:13

今生看有否機會
到泰國騎象玩玩

晚安,老師

版主回應
到泰國騎象的願望應該不難達成,要去就快去,再等就太熱了。 2011-04-06 16:14:25
楊風 2011-03-28 11:12:18

學長懂了
原來有為青年
就是有象青年

版主回應
有為青年不是有象青年,是有馬青年。有個朋友的兒子問,天下馬公是什麼意思,還把脖子寫歪了。 2011-03-29 1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