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5 15:29:42殷墟劍客

103監,水盆照容

103監,水盆照容

 

嵌鑲綠松石套鑄青銅方鏡             

9.1公分,

東周時代,約公元前五世紀

 

愛美可能是所有動物的天性。很多我們知道的動物,就以美麗的外表來吸引異性的注意,愛慕,乃至最終的繁殖目的。人類自不應例外。人類吸引異性的方式大致比其他動物花樣多而微妙,比如我們有時還要充實學識、技能、行為等超乎形象的美,但基本的體態之美是忽略不得的。

看別人的美不美很容易,但如何讓自己確實自己的美麗形象,尤其是容貌,已經顯現出來了呢?當人們意識到有必要展示自己美麗的形象時,可能就開始動腦筋,如何確實把握到這一點。要看到自己的形象,需要有東西可以反射光線,讓影像進入我們的眼睛。

自然界有不少物質可以反映光線,最容易得到的無過於靜止的水面。相信遠古的人們到河岸取水或捕魚蝦時,就已經發現這種光線反射的現象而以之映照容貌。等到陶器發明後,以水盆盛水就近觀照,就可以省卻出門的麻煩了。而且其效果也比老是有波紋蕩漾的溪流水面來得好。甲骨文的監字,作一個人彎腰向盆裡觀看映像之狀()。這就是最原始的鏡子,所以鏡子原先的名子是監,後來曉得以金屬製作就叫作鑒。鏡子是後來的名子。

以水盆映照面容雖是不花費的方法,但它的反映效果並不佳,而且也不能隨身攜帶以滿足不時之需。因此有較好的映像材料出現後,這種原始的方法就慢慢被淘汰了。比如表面摩擦得光亮平滑的金屬平面就可以映像,所以中外都在發現了金屬的物質後不久,就嘗試製作鏡子。例如埃及在四千五百年前已有以金、銀、青銅等捶打製作鏡子。至於中國,據目前的考古證據,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也有銅鏡。

金屬中,反射效果最好的是銀。但考古發掘尚不見中國商代以前有銀造的器物,現今存世的也只有一、二件嵌鑲銀線的銅器。至於黃金的器物也只見少數的小件首飾。因此適用的材料便只剩青銅。但青銅在初期也是昂貴的材料,主要為關係到國家生存的『祀與戎』服務,鑄造祭器與武器。鏡子不是維持生存所必需的,故鑄造的數量非常的少。到了戰國時代冶鐵興盛,很多銅器被鐵所取代,才見大量銅鏡的出土。

青銅的合金成分與其呈色和性能有一定的關係。當錫的成分遞增至十分之四時,其呈色就由赤銅、赤黃、橙黃、淡黃而至於灰白。白的反光效果雖最好,但錫的價格較高,而且錫若佔到四成以上,則質量太脆弱,不經久用。故鑄造銅鏡時,錫的成分一般是三成左右,可使質料堅韌而呈色近於灰。但為了增加白的呈色,即光線的反射效果,在鑄成之後,更用錫與水銀的熔劑(即玄錫),摩擦鏡面使其光亮以增加影像的效果。《淮南子‧修務》『明鏡之始下型,朦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玄錫,摩以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其效用不太輸給玻璃鏡子。以後每年也要同樣加工,磨拭鏡子一次,否則映像就會模糊,故古時有磨鏡的專業。

Brsuny 2014-05-02 21:25:28


http://mypaper.pchome.com.tw/brsuny/post/1320205458

古代以銅為鏡,映日則發光影如菱花,因名菱花鏡。
~埤雅釋草

臨水則池中月出,照日則壁上菱生。
~庾信〈鏡賦〉

高祖初入咸陽宮,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洞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即見腸胃五臟。
~西京雜記

旅人 2011-01-29 00:30:56

不要想到太監就好啦

版主回應
詩黃絶不會想到太監,一看他的艷詩就知道。祝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2011-01-31 15:01:43
楊風 2011-01-28 09:51:56

學長知道為什麼外出時要帶水壼嗎?
您一定說要解渴
錯了
要監啦

版主回應
水壺的口太小,照起來不方便,如果再把臉盆當帽子戴就可以了。 2011-01-31 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