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5 10:25:13殷墟劍客

086夏,舞蹈祈雨

086夏,舞蹈祈雨



木胎錦瑟巫師戲蛇紋殘片

殘長11.5公分,殘寬7.2公分

戰國,403-221 B.C.

 

    悶熱的夏季到底是依據什麼概念創造的呢?

    首先參考《說文解字》的解釋,「中國之人也。從夂從頁從臼。臼兩手,兩足也。,古文夏。」所謂中國之人就是居住在中央地居的民族,有別於東方的夷,南方的蠻,西方的羌,北方的狄。這確實是古代文獻常見的意義。那麼,夏字就是描繪中國人的形象了嗎?人類的外形大致是一樣的,一般要靠衣著、裝扮來分別不同種族。夏字如果以表現有手有腳的人類,恐怕就達不到分辨人種的目的了。還有,分別中國人與其他人種的必要,應該從很早的時候就會有的,可是在甲骨文還沒有見到此字。商人自稱為商,提到的其他種族,有夷、羌、土方、鬼方等多樣名稱,就是不見夏族、夏人一類的名字。因此,夏字的創意來自描繪中國地區的人種形象看起來是有問題的。

夏字的另一個常見意義是夏季,這是生活中必要的語辭,應該很早就被創造的,但甲骨文為何沒有此字呢?

    在一個以採集、漁獵為生的社會,只要略知季節,可以依之獵捕某些野獸,採集某些植物就足夠了。但是到了依農維生的時代,農作物經常由於提早或延遲十天種植而導致收穫失敗,有必建立更為精確的季節以為農事的依據。尤其是到了政府組織嚴密的時代,就不能不重視時效對於行政效率的影響。所以一個社會對於時間的重視程度,也可以判斷出該社會所達到的經濟和文明水平。

對於時間長度的劃分,各個社會都無例外,最先只能根據自然的現象作為指標,是種不規律的長度。後來人為的制度漸漸發展,就借重各種的機械裝置,人為地規定時間的長度而與地球每天的自轉速度無絕對的聯繫。

        商代的曆法已相當進步,已知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一年十二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以年中置閏的方式調整年與月的差距。對於一日時間的分段,其分段的名稱雖早晚稍有改變,大致日間的主要段落為;旦、大采、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或暮或昏。其定點基本上以太陽在天空變動的位置取名。此外還有不少特定的時段,如市日是每天從事交易活動的時間。晚上雖只分夕、夙兩段,但因有報更的更字,應該還有更細緻的分段。

       但對於季節,商代却只分春與秋兩季,與比較原始的氏族社會,基於草木榮枯,或穀物收獲而分為兩個季節,似無大差別。到了西周時代,才有春、夏、秋、冬四季。這時候才出現夏字,有可能就是為了這個新的設施,才有了夏字,兩著可能有密切的關係。

      金文的字,最早作,後來慢慢加上太陽的形象而有等形。其重點是畫出此人的臉孔與手腳的動作。早期的文字有個習慣,若要表達是貴族或巫師的身分時就畫岀其顏面。夏季常有乾旱之患,商代最常用以祈雨的儀式是跳舞,《周禮‧大司樂》說『大夏』是古時祭祀山川的樂舞。山川是商代祈雨的主要對象,故此假設很有可能。夏季常缺乏雨水,很需要以巫跳舞祈雨,所以以巫作法求雨的形象來表現夏季是相當合理的,也特地描繪其跳舞的動作。

小洋子 2010-07-07 00:27:27

嗯嗯嗯,那劍客阿伯以後我多稱讚你就好啊
說那麼多~~~還不是想直接稱讚
最好還要說到劍客阿伯的尾椎翹管管,哈哈哈


咦?我要管你很派嗎,蛤~= =+

旅人 2010-07-06 18:04:16

謝謝劍客教授的西瓜及咖啡
還好老師沒直接承認有送禮給景霧人員
不然又要移送詩國特診組法辦

晚安安

版主回應
這次說話比較有技巧,不然又會有些麻煩, 2010-07-08 15: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