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0 09:06:27殷墟劍客

031尹君,文官政治

031尹君,文官政治


漢白玉學士圓雕

5.4公分

西漢,西元前206-西元25年。

 

這件潔白晶瑩的漢白玉,描寫某位臉型瘦長,留有短鬍鬚,頭戴束髮小冠,身穿寬袖的右衽長衣,雙手置於几上,正襟危坐,好像要接受長官訓令的樣子,應該就是漢代文吏的寫照。西元825年,白居易當蘇州的縣長時,寫有『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銷在兩衙中!』充分表現大多數讀書人的期盼與無奈的矛盾心情。

中國的最高政治決策者,叫帝、皇、王、霸。但最高領導人不能事事躬親處理,勢必委託一些官員代為管理比較細瑣的事務。這些管理的人員,通稱之為尹,而官職較高者則為君。後來君的意義被提升至更高的地位,就又有了君王的新意義。到底尹與君是依據什麼理念創造的呢?

尹的意義是治理人民的官員。或以為它表現官員的一隻手拿著棍子,使用暴力懲治老百姓之意。這就錯失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官僚政治的特性了。打人時棍子要掌握下端才能有所利用。但尹字所顯示的是持拿其上端(。在古代以這種方式持拿的最有可能的是毛筆。

       目前有大量存世的中國最早文獻,是三千多年前用刀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商代貞卜文字。因此有少數人誤會,以為商代的人們以刀刻字作紀錄。甚至有人以為要等到秦朝的蒙恬發明毛筆後,中國人才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不知商代的甲骨和陶片都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其實,六千多年前的半坡遺址,從陶器上的彩繪就可充分看到用毛筆的痕跡。我們可以相信,商代的人已普遍使用毛筆書寫文字了。

       筆的初形是字,甲骨文作一手握著一支有毛的筆形()。大致是以竹管為筆桿,乃於聿字之上加竹而成筆字。不沾墨汁時,筆毛散開。但一沾了墨汁,筆尖就合攏而可書寫文字了。甲骨文的字,作一手握有毛的筆管於一瓶墨汁之上之狀(),點明毛筆沾了墨而可以書寫的意思。甲骨文的字作手握尖端合攏或散開的筆,畫一個交叉的圖案形()。推知商代普遍使用毛筆,故才以之表達與書寫和繪畫有關的意義。甲骨文君字,創意與書字相似,作手握筆管於一瓶墨汁之上之狀(),意思是,持筆寫字的人是發號令的長官。

        聿與書字表達的是有關書寫的事,故把筆的毛給畫了出來。尹與君則是強調拿筆管理人民事務的人,故把筆的毛給省略。它們表達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中國古時的官員是有文化的。

        競爭是自然界為求生存所不能不採取的手段,當發展到必須與其他的團體爭奪自然資源時,為了保全自己,就只有通過各種可能的方法,以達到壓制對方的目的,武力一向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徑。尤其是到了經營定居的農業社會,不但有必要組織武力以保護自己辛勞耕耘的成果不被侵擾、掠奪。甚至為了取得肥沃的土地,佔有溫暖的地域,控制充分的水源,以保證糧食的生產。也得組織大規模的武力以從事經濟性的掠奪或佔有的必要。不斷為不可避免的戰爭所煩擾的社會,人們被迫接受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社會控制以便生存。為了更有效地遂行戰鬥,就要有良好的組織,由有能力的人去領導。這些過程終於促成國家制度的建立。由於國家是在不斷的爭戰中成長起來的,武士是從事戰鬥的成員,所以在西方,武士是被崇拜的對象,經常是最高的領導人,一般的執政官也是軍人。但在中國,使用武力是不被贊美的,作為武士也常是不被崇拜的。從尹與君的創意,大致可了解,至遲在商代,作為官吏的重點是懂文字。這可能與中國以農立國,需要設立田籍,人民有付租稅、服兵役的責任,所以才強調紀錄技巧的必要。

 

 

 

日本藤素 2020-02-25 04:56:48

很不錯的分享~!

WitchVera 2017-07-01 21:33:07

教授對中文的研究與文章, 令版僕嘆為觀止, 這個網頁隨時點播, 甚喜!
恭喜新書出版, 今日還恰好讀了曾教授推薦呢!

斷章 2009-05-07 20:09:19

好~~也會常去您的站台走走的~~^^

版主回應
謝謝。 2009-05-09 08: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