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慶,福祿康壽
018慶,福祿康壽
長
甲骨文的慶字,以一隻獬廌與心組合(),大致是獬廌的心臟在古代被認為具有藥用或美食,所以有得之則可慶祝的意思。漢代以後,中國把獬廌視為神獸,其實是曾經在華北生存過的。甲骨文的廌字,作一隻高大的平行長角的羚羊類動物形(),商代曾有田獲的記錄,毛色為黃。後來因為氣溫轉冷而南移,終在中國絕跡而變成傳說的神獸。目前在越南的叢林中猶有遺存,在上一個世紀才被發現,越南語讀若『沙拉』。
說文解釋,古代以解廌獸判決訴訟,會以頭賞的角碰觸有罪的一方。所以金文的法字是水、廌、去的組合(),因為法律一視同仁,不分貴賤,而廌觸不直者去之。所以漢代以獬廌為法律的象徵,有一位判官的墓門,就畫上一對低頭欲向前衝的廌。後來負責判案的縣衙門也畫上解廌的形象,縣官的補服也以解廌為圖案。後來由於字形演變有如獨角獸,其長而平行的角也容易被誤會為獨角,故在漢以後的墓葬,常以細長的獨角出現。甲骨文還有羈字,作廌的雙角被繩子綁著之狀()。卜辭用以為驛站之設施,有二羈、三羈、五羈等,南語『沙拉』的體型高大,商代很可能就以之拉曳驛站的車輛。
沒有人不喜歡經常有喜慶之事,磬的讀音與慶同,所以就借用這個常見的石磬表達之。商代已數見雕成魚的形狀,除美觀外,可能還含有『餘慶』的好兆頭之意。這件石磬裝飾著雕工精緻及圖案悅目的陽起虎紋,陽紋是一種費工的琢磨法,乃磨掉兩邊而留下其間的線條。這是還沒有尖鑽能對玉材作有效刻劃時的最高超工藝,周代就有繁縟的刻劃圖案了。
甲骨文的磬字,作手拿著木槌敲擊懸掛著的石磬樂器狀()。磬的造型簡單,容易製作,質材便宜,操作簡單,聲調又悅耳,出現的時間理應甚早。但是目前所知的考古資料,最早的實物不早於西元前二千年,較之發現於六千多年前,較難吹奏的骨哨和陶塤都要晚得甚多。骨哨和陶塤大概是因工作需要而製作,故產生的時間早。石磬則可能因順應較晚時代的需要,以致製作時代較晚。
什麼是石磬創造的時機呢?磬的聲響能及遠而不煩噪,後世廟寺常備用以召集人員。又從先秦時代有編磬隨葬的,其地位往往高於有造價甚高的銅編鐘看,磬的早期製作可能是種警告入侵的敲打器,是擁有大量徒眾的人所需要的,故為高權位者的象徵。磬的出現與中國進入國家階段的時代相當,恐怕有點關係。江淹《別賦》有『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石即指磬,反映它在後代還與軍事有關。《禮記.樂記》也有「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有頻繁的戰爭是較遲的事。西元前二千年中國正是進入國家制度化,農業高度發展,為爭資源而戰爭頻繁,這時製作召集人員的器具,也是合理的。
磬的形制早期以呈無棱的三角形或多邊形為多,形狀頗像鋤頭,因此想像創作的靈感來自以鋤頭挖土時敲到石頭,或人們歌唱而手舞足蹈時,偶而敲擊到放置牆邊的石鋤而擊出悅耳的聲響,因此以鋤頭形狀製作敲打器。商代的磬有時作規整的長方形,西周以後就多作有股有鼓的倒L形特殊形狀。早期的磬都是單獨的特磬,晚商偶有三件或五件成組的。到了春秋時代,演進到有十件以上尺寸各異的成組編磬,各具不同的音調,可以演奏複雜的樂曲。曾侯乙墓隨葬的兩層磬架就有三十二件之多。
上一篇:017吉,吉祥如意
下一篇:019平安。壽老終命
新年了
再來沾一點喜氣
祝學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