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1 15:47:01阿舍仔
AIDA,ADIA是不是也成立。(2007/04/11)
AIDA 這個消費行為模式,認為消費者在消費的心理歷程有,引發注意(Attention),產生興趣(Interest),激起心中的想要的欲望(Desire),發生實際購買行為(Action),這四個階段,而且是按照一定的先後順序,也就是說,消費者對市場上一個新的商品,要採取時購買行動(Action),一定先要有想要的欲望(Desire),才會走進去店裡去購買,而在有想要的欲望產生之前,一定要對此商品有興趣(Interest),瞭解探究之後,才會產生想要的欲望,在產生興趣之前,就是要對此商品已經注意到,至少也有提示知名度(Aided Awareness)。
AIDA這四個階段,經過這樣分析後,消費者在新產品消費這樣心理歷程,似乎無法解釋所有的消費現象,跟我們的消費經驗似乎有不一致的現象,有很多商品的消費歷程並非如此按照AIDA這樣的順序進行,有的甚至於就直接跳到最後的階段,看到了喜歡就買,那理還會按照AIDA這樣的順序,若真的都要按照AIDA這種順序,那很多的消費購買行為根本就不會發生,至少購買的決策過程也會很費時間,等到真正想要買時,搞不好又有新商品出現了。例如,去逛街,常常會看到新的東西,通常都是看了喜歡就買,用後才會產生興趣,這時才會發現,原來這個東西有這麼好玩,這就沒有按AIDA的順序。
所以,關於AIDA的研究,就有學者專家提出不同的消費心理歷程,首先將商品用「理性─感性」和「高涉入度─低涉入度」這兩個軸分為四類,然後探討每一種類商品的「AIDA」消費模式,如圖一所示,高涉入度商品,不論是感性或理性商品,其消費歷程的最後階段還是購買行動 (Action),即是圖一中的Do,而對低涉入度商品而言,購買的消費行動(Action),則發生在第一階段,先買了再說,不論是感性或理性商品,Do都是第一個。若是理性商品,則Do的位置會因涉入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Do產生的順序兩者剛好相反,若是感性商品,結果也是一樣,Do發生的順序,也是依涉入度的高低而相反。
在第I象限,屬高涉入度理性商品,是先Feel然後Learn再Do產生購買行動,因此這類商品的品牌形象相當重要,像汽車的品牌應該就是落在這個象限,先對某一品牌有好感後,要購買(Do)之前還是會去仔細看看(Learn)。第二象限,則為高涉入度理性商品,先Learn然後Feel再Do,其程序與AIDA相當一致,像機車品牌應該就是屬於這一類,強調其產品功能可帶給消費者怎樣的消費利益點。第三象限則為低涉入度理性商品,先Do然後Learn再Feel,通常日用品品牌屬於此類,強調使用過程的感受,所以像洗髮乳的TVCF廣告,都會來一段幾秒鐘洗頭的画面,原因也在此,勾起消費者的感受。第四象限則為低涉入度感性商品,先Do然後Feel再Learn,就是一般所謂的衝動型購買,像食品飲料就屬於這類商品,強調Happy Ending,表現在使用或食用後的心情感覺,所以這一類的商品在廣告創意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只要找到商品帶給消費者的利益點為發想點,廣告表現就可以飛天鑽地盡情發揮。
以上這四個象限四類商品的分類,剛好可對應到不同的AIDA模式的變型,但這是基本的分類,有些品牌應該不是那麼容易可如此劃分,有些品牌可能在上市初期會落在第二象限,之後則往第一象限移動,總之,由AIDA所揭示的是一種行銷研究的模式,透過實際的市場觀察,也許也會有一些驗證和研究上更為深入的發展。
AIDA這四個階段,經過這樣分析後,消費者在新產品消費這樣心理歷程,似乎無法解釋所有的消費現象,跟我們的消費經驗似乎有不一致的現象,有很多商品的消費歷程並非如此按照AIDA這樣的順序進行,有的甚至於就直接跳到最後的階段,看到了喜歡就買,那理還會按照AIDA這樣的順序,若真的都要按照AIDA這種順序,那很多的消費購買行為根本就不會發生,至少購買的決策過程也會很費時間,等到真正想要買時,搞不好又有新商品出現了。例如,去逛街,常常會看到新的東西,通常都是看了喜歡就買,用後才會產生興趣,這時才會發現,原來這個東西有這麼好玩,這就沒有按AIDA的順序。
所以,關於AIDA的研究,就有學者專家提出不同的消費心理歷程,首先將商品用「理性─感性」和「高涉入度─低涉入度」這兩個軸分為四類,然後探討每一種類商品的「AIDA」消費模式,如圖一所示,高涉入度商品,不論是感性或理性商品,其消費歷程的最後階段還是購買行動 (Action),即是圖一中的Do,而對低涉入度商品而言,購買的消費行動(Action),則發生在第一階段,先買了再說,不論是感性或理性商品,Do都是第一個。若是理性商品,則Do的位置會因涉入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Do產生的順序兩者剛好相反,若是感性商品,結果也是一樣,Do發生的順序,也是依涉入度的高低而相反。
在第I象限,屬高涉入度理性商品,是先Feel然後Learn再Do產生購買行動,因此這類商品的品牌形象相當重要,像汽車的品牌應該就是落在這個象限,先對某一品牌有好感後,要購買(Do)之前還是會去仔細看看(Learn)。第二象限,則為高涉入度理性商品,先Learn然後Feel再Do,其程序與AIDA相當一致,像機車品牌應該就是屬於這一類,強調其產品功能可帶給消費者怎樣的消費利益點。第三象限則為低涉入度理性商品,先Do然後Learn再Feel,通常日用品品牌屬於此類,強調使用過程的感受,所以像洗髮乳的TVCF廣告,都會來一段幾秒鐘洗頭的画面,原因也在此,勾起消費者的感受。第四象限則為低涉入度感性商品,先Do然後Feel再Learn,就是一般所謂的衝動型購買,像食品飲料就屬於這類商品,強調Happy Ending,表現在使用或食用後的心情感覺,所以這一類的商品在廣告創意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只要找到商品帶給消費者的利益點為發想點,廣告表現就可以飛天鑽地盡情發揮。
以上這四個象限四類商品的分類,剛好可對應到不同的AIDA模式的變型,但這是基本的分類,有些品牌應該不是那麼容易可如此劃分,有些品牌可能在上市初期會落在第二象限,之後則往第一象限移動,總之,由AIDA所揭示的是一種行銷研究的模式,透過實際的市場觀察,也許也會有一些驗證和研究上更為深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