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9 10:02:56阿舍仔

明華園,危機處理。(2007/03/29)

「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打叉誰人無(台語)」,這個俗語的比喻相當妙,對於曾經犯錯的人,若能知所悔改,還是給與鼓勵與安慰,就連神仙這樣有神通的人,打鼓都有時會打錯拍子走調,更何況我們是世間的凡人,常為世俗的七情六欲所困,當然更容易犯錯了,但犯錯沒有關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些俗語講的並不是說鼓勵大家可縱情所欲,等犯錯了再來改就好,而是強調「知錯能改」,既然一時糊塗已經做錯事了,那就是要「誠實」面對,承認自己錯了,然後表現誠意,改過自新。這時應該就要如英文的一句名言所說的,Honest is the best Policy,誠實是最好的政策,只有誠實才能解決問題,這也是危機處理最為重要而關鍵之處,若想要用大謊圓小謊,乃最為失策。

歌仔戲,根據相關研究指出,雖然其根源可溯及大陸閩南一帶,但真正的發展卻在台灣,尤其是宜蘭之地,距今應該有上百年之久,至今在唱腔、身段、戲台音樂…等各方面,應該已相當成熟而豐富,被法國人讚稱為Taiwan Opera,亦可顯示其在藝術文化上的價值已獲得國際之肯定。關於歌仔戲之相關研究報導非常多,光在網路搜尋引擎一找,就有一大堆,在此亦不再贅述。筆者今年算算年已有50,大約在40幾年前還在讀小學時,凡是有廟會,一定演布袋戲和歌仔戲,獻給神明看,男生通常是看布袋戲,女生則看歌仔戲,當時一般人家中都沒有電視,所以看野台戲的人很多。

據筆者記憶所及,小時後看的歌仔戲那才是歌仔戲,那來那麼多的對白,尤其那苦旦一唱就是那麼長長一段,真的是要功力,也不知賺了多少看戲女人的眼淚,後來也不知為什麼,現在的歌仔戲反而對白多唱得少,好像少了歌仔戲那種該有的味道,應該還是原來的比較好。後來可能是因為電視的影響,或是工商社會大家忙於經濟發展,也就是賺錢為大,看野台戲的人乃銳減,真的就是演給神明看的,相信這一段期間應該是歌仔戲團最難熬的日子,直到最近幾年,又似乎漸漸再恢復以往的盛況,看野台戲的人又變多了,這也顯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有其發展的一片天。

目前台灣的歌仔戲團大大小小,應該有很多,在網路上打入「歌仔戲團」搜尋一下,約有10來個可以找到其相關資料,也就是比較有名的。明華園這個歌仔戲團,不但國內有名,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當然動見觀瞻,最近還真可謂多事之秋,不過其危機處理的能力還算是相當強,之前那個「性騷疑雲」,也是處理明快,該辭團長的就辭團長,該送交法律的就送交法律,誠實面對。這次明華園的團長20年前的不倫生女之案被挖出,雖然都已經是20年前的塵封往事,應該沒有什麼殺傷力,但當事人還是袒誠以對,有就說有,把實情一次說清楚,危機處理得非常漂亮,當然可安然度過,當事人還因此贏得大家的敬佩。

相較之下台灣目前很多政客在危機處理上,似乎得到了失能症,出事了打死也不承認,面對危機時仍心存僥倖,一再說謊,結果下場就很難看,像之前的興票案,當時若非宋楚瑜先生不誠實面對,今日掌權者大概就是宋總統了,前車之鑑不遠,如今的國務機要費和首長特支費的危機處理之失策,又如出一轍,還真是令人費解,或許明華園可為這些政客組個顧問團,提供危機處理之服務,賺些業外的收入。

危機處理,常常是備而不用,像明華園在這麼短的期間就遇到兩個,也是不可思議的事,但不論如何,其危機處理的方式可為大家處理危機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