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4 08:01:14知識終結者

﹝市場調查005﹞消費者要什麼,市場調查測得到嗎?

撰文:邱高生 2010/05/04  

在行銷的領域中,應該有這樣的論調,不懂消費者就去問消費者,或者說不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那就趕緊做個市場消費者調查,不論是質化調查或是量化調查,反正就是直接去問消費者就是了,相信很多的市場消費者調查都是在這樣的思考邏輯之下所策劃,抱著很大的期待,希望消費者能給個答案,然後該問的也問了,所得到的結果還是相當的滿意,讓人對於新產品上市充滿了信心,但等這個新產品真正上市之後就知道,賣不大動,最慘的就是賣沒多久就下市了,當然這時若加以檢討,是相當容易找到所謂的為什麼之答案,而在這個時候找答案,一定什麼都是可能的原因理由,包括競爭對手的反擊,還是說包裝做得不夠好,等等等,或許在這個時候也會想起,這新產品在最早不是花很多錢做過市場消費者調查,結果消費者的評價不是都說此新產品優於競爭對手,消費者也有相當的購買意願,而在真正上市的時候,消費者的反應怎麼會如此地冷淡,到底是那裡出問題了,不要老是說市場行銷努力有問題,也都按行銷的標準作業程序推動此一商品,該鋪貨的點也鋪了,電視廣告TVCF也打了,東西賣不動就是賣不動,會不會剛開始的市場調查就有了問題,這樣的新產品可能不是消費者想要的。

在此又要舉一例,筆者在太一廣告當營業企劃之時,剛好遇到花王有一個去頭皮屑的洗法乳,名為美力去頭皮屑洗法乳,據說當時在日本賣得相當好,大概也是這樣花王就引進台灣販售,而如花王這般重視市場消費者研究的公司,當然在上市之前做了很多的相關調查消費者研究,當時就做了一個盲目測試(Blind Test),也就是把海倫仙度絲裝在沒有標籤的A罐中,同樣地把美力裝在沒有標籤的B罐,然後同時讓受試者一起帶回家去試用,輪流用AB兩罐試用品,過一兩星期後再由訪員到受訪者家中進行訪問,甚至於請這些受試者在用完試用品之後來公司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在這樣很努力而確實做了市場消費者調查之後,也發現消費者認為美力洗髮乳與市場當紅的海倫仙度絲,在去屑等各方面的產品力是平分秋色,當時太一廣告算是比稿比到美力此一產品的廣告代理,也找了吳淡如代言,和台灣拍頭髮最厲害的攝影師來拍攝整支電視廣告TVCF,萬事可說是俱全,結果美力這個去屑的商品並沒有成功,上市沒多久就收起來了,何也?消費者調查研究的反應也很好,電視廣告影片TVCF也拍得不錯,也花錢請了名人代言,花王在通路上的鋪貨也不會有問題,那問題可能是在那裡呢?會不會剛開始做的市場消費者研究就有所誤導?

這是相當有可能的事情,消費者內心的需要,有時會是言不由衷,當然不是消費者在受訪的時候故意說謊,而是在受訪的時候可能消費者也不知要如何地回答,消費者說真的也不一定會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在受訪的情況之下總是要回答講點東西,這是有所可能,另外也有可能是消費者在受訪的時候很難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可捫心自問,算是自我測試一下,描述一下誠品書局和金石堂書局的差異,大概也只能說誠品書局比較有品味吧!至於說是怎樣的品味,消費者不是沒有感覺,而是說不上來,不信的話走進金石堂,不用看招牌一定會知道這不是誠品書局,再舉星巴克來說,那後來才崛起的85度C,兩者的感覺應該不一樣,但如果說我們問消費者兩者有啥不一樣之處,大概很多消費者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不是沒有感覺,而是說不上來那裡不一樣就是了。

所以,從市場調查消費者研究的觀點論之,市場調查這是一種測量(Measurement),如何測到消費者內心想要的,當是市場調查消費者研究很重要的課題,這其中當有很多的測量技術之開發,而不是只有用問卷訪問測量而已,故,有類似ZMET(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之消費者測量技術,而筆者亦有這樣的主張,從市場大環境中實際觀察消費者和商品之間的關係,消費者在實際市場上對產品的反應,用這種方法必能瞭解到消費者的需求為何,但在有新商品上市之時,尤其是前所未有的新商品上市之前,還是要研究此一新商品是否契合消費者的需求,在新商品的研發之初,甚至於在商品概念發展之時,這種測量就已在進行之,而消費者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何測得?當是消費者測量技術的一大挑戰,而此一挑戰當將調查和研究分開論之,就會更為清楚而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