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行為研究11﹞ 消費行為,為網拍改變了多少?
撰文:邱高生 2006/10/05
競標拍賣,最為有名的當屬國外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大巨頭,在報章雜誌或電視上也常會看到這樣的報導,某某名畫或藝術品以幾百萬美元或幾千萬美元標出,甚至於是上億美元的天價,被某位富有名人買走了,也因此名畫乃名氣大噪,此為世界首富級的拍賣地,非一般人所能仰望,這也可算是市場的奇觀,搞拍賣也可以搞到如此輝煌,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然此市場雖有蘇富比和佳士得之遙不可攀,但拍賣也並非富人專屬,在一般人的生活消費過程中,也是常有的事,例如:政客或名人要募款做公益,也常透過拍賣行之,一顆蘋果要拍個幾萬也是常有的事,就是在傳統菜市場也是偶而會看到拍賣的方式在賣魚或賣菜,一籃魚從100元開始,大家開始競標,喊三聲若沒人出比底價更高的價碼,就只好流標,若有人出價也是喊三聲出最高者標得。其他還比較熟悉的就是法拍屋,或是法拍的汽車,也有在夜市裡賣藝術品是這樣拍的,當然是平民價,非蘇富比或佳士得之天價。
故,拍賣競標此事一般並陌生,但在我們的生活消費中,並不是很習慣用拍賣的方式消費,似乎是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才會採用拍賣的方式消費,蘇富比和佳士這種富人的拍賣就不用說了,一般公益的拍賣也是因公益才有,傳統菜市場也是論斤秤兩為主,拍賣場面也只是少見的「偶而」,房屋或汽車的法拍也不是人人都會有興趣習慣這樣買屋或買車子的方式,這其中還有很多的門路,甚至於為不法之人士把持,至於夜市的藝品拍賣,那更是少之又少,圍觀看熱鬧者多拍購者少。由此可見,拍賣競標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應該不是一種很習慣的買賣消費模式,試想透過拍賣競標買賣消費,還真的是蠻麻煩的,標來標去相當地費心神費時間,也要負擔相對於一般的消費模式更高的風險,雖然有人樂此不疲,但這麼費心神費時間買賣消費,能夠有這些能耐的消費者應該不會太多,也就是說市場應該不會太大吧。
如今消費者至上,若消費者的消費「人性」果真如此地不動腦筋消費,其消費的心思是要越簡單越好,那也只能順其意,不能有所苛責,拍賣競標大約就是如此的市場規模,除非等待消費者的回心轉意,或者拍賣競標的模式能有突破性的變革,不然大概就是現今這個樣子。在這種情況下,順著網路的發展,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網路拍賣亦隨之而興起,在此虛擬的世界中,最有名氣的當屬eBay,而不是什麼蘇富比或佳士得,可是eBay頂著斗大的名氣進入台灣市場,卻不敵雅虎奇摩的「什麼都買,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雖然其TVCF廣告唐先生打破蟠龍花瓶之故事演出,賺得不少男人的內心之共鳴,每日活在家有惡妻之心酸,但市場終究不如預期。
話休繁絮,網路拍賣競標,將實體的拍賣搬到虛擬的網路世界,是不是會因此讓消費者更願意透過網路拍賣消費,使得拍賣競標變成一種更為普遍的消費行為,也由於網路競標拍賣的方便性,網拍因此演變成為更為盛行,拍賣的市場擴大了,其可能性似乎是存在,值得我們持續追蹤觀察之。
註:本文為作者寫在2006年10月05日,今稍加修改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