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6 11:25:37知識終結者

﹝市場觀察12﹞為名牌?為消費價值觀?

撰文:邱高生 2005/01/31  
 
在古代這一類的所謂「奢華」的生活,即使是大富人家,也是極其避免,戒慎恐懼的,甚至於奉勤儉持家為上策也是有的,除非是出了紈絝子弟,通常也被視為敗家子,可以整天不事生產,吃好的用好的,極盡「奢華」之能事,相當「匪類」,很快就會把家產敗光光,故有富不過三代之說;而「奢華」之事,一般人也只能望之興嘆,期盼來生能含著金湯匙生在富貴人家,也才能整日光鮮亮麗,為眾目光所矚,過著所謂的「奢華」的生活。然而,曾幾何時「奢華」已不再是家財萬貫者的專利,今用名牌穿名牌帶名牌,用名牌的「奢華」,可說完全是生活價值觀決定,跟有錢沒錢關係不大,相信現在的很多人,只要願意,努力追求一下,出門開BENZ跑車,身穿幾萬元的衣服,帶著名貴配飾,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只是大部份的人還是選擇低調行事,或者根本認為那是不必要的花費,寧願把大筆的錢花在其他該花的地方,根本不會用那些名牌的東西。所以,當有人全身是名牌,也不代表其財力特別雄厚,或是有什麼值得特別令人尊敬之處,而是他或她願意接受用名牌的生活價值觀罷了,也並非過去一般用名牌的為炫耀,現在是懂不懂名牌的問題,不懂名牌的話,即使是用名牌也沒啥好說的。
 
這是名牌行銷的行銷課題,如何讓更多人接受用名牌的生活價值觀,尤其是對那些已經很有錢的人,有能力用名牌的人,這些人在歷經多年的努力,勤儉打下江山後,若能改變對生活的態度,開始追求名牌講究用名牌的生活,名牌的市場當是無可限量。從消費行為的觀點論之,行為的改變通常是最困難的事,這些人通常都已經這樣生活了大半輩子,要改變談何容易。所以,近來名牌市場有年輕化的傾向,大概就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既然老一輩用名牌的市場發展有限,那只好轉向從年輕人下手,發展一些年輕人可用的入門商品,從此訓練年輕一代使用名牌的習慣,灌輸其用名牌的生活價值觀。雖然這樣做,不小心也會損害名牌的品牌價值,當一個名牌連這些乳臭未乾的小伙子都在使用時,看在這些名牌的老顧客眼裡,會不會因此而離開此一名牌,不恥與之為伍?這樣的名牌消費行為,當然是名牌的品牌經營問題,在其市場區隔也,也就是說從產品開發設計之源始,就是為年輕人用名牌的設計,不能混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不能因「入門」而少了名牌該有的設計堅持。所以,名牌的年輕化也必需步步為營,不可太過於急躁,讓想用名牌的年輕人也要有用名牌的樣子,甚至於青出於藍更甚於藍,讓老一輩能認同,他們是更懂得用名牌的消費價值,而不只是追求名牌的流行而已。
 
關於名牌的定義為以下這些所謂的名牌可參考之,Chanel香奈兒、BURBERRY、LouisVuitton、Gucci、BOSS、三宅一生、Dior、DAKS、Elle、KENZO、Sisley、YSL、OMEGA、Tiffany、Cartier、Calvin Klein(CK)Prada、DKNY、Agnis b.、Hermes、Ermenegildo Zegna、Giorgio Armani、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Franck Muller、GIVENCHY、Loewe、Monzi、D&G、ETRO、Escada、EXTE、Valentino、VERSACE、EmporioArmani、Georg Jensen、miu miu、FENDI、MOSCHINO、COACH、Dolce & Gabbana、BVLGARI、Banana Republic、CERRUTI 1881、Rolex、CELINE、S.Ferragamo....。
 
從這些品牌的Lists,大至可看出在此所謂的名牌是以服飾、配件等精品的名牌之品牌為主,這也是蠻奇怪的,其實在各個領域中應該都會有名牌吧!而很多的消費者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名牌消費者,也不一定會把錢拿去消費在以上所列的這些所謂的「名牌」,畢竟大家財力都有限,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價值觀的認同。總而論之,名牌,用名牌已經不再是炫耀的消費行為,或是社會地位的展現,因為名牌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而是一種生活型態的表徵,其心理歷程可能是更加地複雜,其中之一可能是,因為懂得愛名牌所以才會用名牌,而用名牌的現象,應該不會只侷限於服飾和佩件吧!


註:本文為作者寫在2005年01月31日,今稍加修改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