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感想
對學佛的人來說,《心經》是耳熟能詳的經典,雖然只有短短的260個字,而佛陀說是此乃經中之精,法中之大。
經文一開始便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但這是 佛陀所證、所知的境界,不是凡夫懂得起的境界。
有點佛學基礎的人,「五蘊」指的是什麼,想必不陌生。
對學佛修行的佛弟子來說,終生所追求的就是想著,如果自己也能證到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萬分之一的境界,就算不枉此生了。
只不過人只要活在這世上,就難免不被日常生活的煩瑣事項給糾纏著不放(這是一種業力)。
要工作、要賺錢、要穿衣、要吃飯、要養家、要孝親…,有時還要發發呆、做做白日夢…,而時間稍縱即逝。
對已經皈依佛門的佛弟子,時間更不夠用。因為除了上面所說的事,還要聽課、要學習、要思惟法義、要修定。而有祖師傳承的,從自己的 上師那裡求到法之後,還要持咒、修法、修定…,不過同樣也會發發呆、做做白日夢…,而時間一樣「稍縱即逝」。
所以話雖說學佛修行的佛弟子,待人、接物、處事、舉手投足、言語、動靜思惟,無一不是修行。但那是一種境界,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達得到那樣的高度,一直處在那種境界之中(正念觀照住妄念)。
一天只有24小時,對有心修學的人而言,扣除掉睡眠時間、面對處理世間法的時間,總的來說能提起正念,處在「佛法正思惟」的時間實在少的可憐,說不定一整天下來連10分鐘都沒有,實際情況就是這樣。
而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把時間跟自己的狀態對照、推算一下,就知道自己離『照見五蘊皆空』還有多遙遠的距離。
另外,修行人還要認清一個事實,無論你的上師是佛陀、菩薩還是羅漢轉世再來的聖者,你生病了,上師不可能替你去生病;你不照 上師所教去修行、修法, 上師也不可能替你去修行、修法。
因此修行人如果真的想了生脫死,還是牢記一句: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修正行為是須要花時間的,得天天問問自己還剩下多少陽壽可活?!
最後,我想把這篇文章送給自己,任何對修行沒有助益的事就放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