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4 15:17:20紅塵佛子

黃檗山斷際禪師 宛陵錄

                                     

 

唐代禪宗要點。黃檗山斷際禪師希運撰述,裴休集。一卷。


此書亦為禪宗早期重要著述。其主旨與《傳法心要》相同,亦在闡述「一心即佛」之要義。全書以問答形式,對「如何是佛」、「佛度眾生否」、「佛性與眾生性為同為別」等問題作了淺明解答,作為早期的禪宗通俗說教讀物,此書影響亦甚大。



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

 

師云:得者莫測其數,何故?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化童蒙耳。


問:如何是佛?

 

師云:即心是佛,無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虛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設使恒沙劫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為屬因緣造作故。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所以云,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


問:聖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沈空寂否?

 

師云:法無凡聖亦無沈寂,法本不有,莫作無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有之與無盡是情見,猶如幻翳。所以云,見聞如幻翳,知覺乃眾生。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問:心既本來是佛,還修六度萬行否?

 

師云:悟在於心,非關六度萬行,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設使菩提真如實際解脫法身,直至十地四果聖位,盡是度門,非關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從佛至祖,並不論別事,唯論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諦求更無餘乘。此眾無枝葉,唯有諸真實,所以此意難信。達摩來此土,至梁魏二國,秖有可大師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會。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大道本來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所以云,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問:佛度眾生否?

 

師云:實無眾生如來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與眾生皆不可得。

 

云:現有三十二相及度眾生,何得言無?

 

師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與眾生盡是汝作妄見,只為不識本心,謾作見解,纔作佛見便被佛障,作眾生見被眾生障,作凡作聖作淨作穢等見,盡成其障,障汝心故總成輪轉。猶如獼猴放一捉一無有歇期,一等是學,直須無學,無凡無聖、無淨無垢、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聽汝學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見解總須捨卻,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寢疾而臥,秖是不起諸見,無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脫三界凡聖境域,始得名為出世佛。所以云,稽首如空無所依出過外道。心既不異,法亦不異,心既無為法亦無為,萬法盡由心變,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心本不異法亦不異,秖為汝見解不同,所以差別。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秖是一心實無異相,亦無光彩,亦無勝負。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眾生相。

 

云:心既無相,豈得全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化度眾生耶?

 

師云:三十二相屬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八十種好屬色,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問:佛性與眾生性,為同為別?

 

師云:性無同異。若約三乘教,即說有佛性有眾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異。若約佛乘及祖師相傳,即不說如是事,唯有一心。非同非異,非因非果。所以云唯此一乘道,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問。無邊身菩薩,為什麼不見如來頂相?

 

師云:實無可見,何以故?無邊身菩薩便是如來,不應更見,秖教爾不作佛見不落佛邊,不作眾生見不落眾生邊,不作有見不落有邊,不作無見不落無邊,不作凡見不落凡邊,不作聖見不落聖邊。但無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外道者樂於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所以云,彌勒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如即無生,如即無滅,如即無見,如即無聞。如來頂即是圓見,亦無圓見故不落圓邊,所以佛身無為不墮諸數。權以虛空為喻,圓同太虛無欠無餘,等間無事莫強辯他境,辯著便成識。所以云,圓成沈識海,流轉若飄蓬。秖道我知也學得也契悟也解脫也有道理也。強處即如意,弱處即不如意。似者箇見解有什麼用處?我向汝道,等閑無事莫謾用心,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所以內見外見俱錯,佛道魔道俱惡。所以文殊暫起二見,貶向二鐵圍山,文殊即實智,普賢即權智,權實相對治究竟亦無權實。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眾生無有異見,纔有佛見便作眾生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便成二鐵圍山,被見障故。祖師直指一切眾生本心,本體本來是佛,不假修成,不屬漸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無明,不是暗故無暗,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入我此宗門,切須在意如此,見得名之為法,見法故名之為佛,佛法俱無,名之為僧,喚作無為僧,亦名一體三寶。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應無所求。不著佛求故無佛,不著法求故無法,不著眾求故無僧。


問:和尚見今說法,何得言無僧亦無法?

 

師云:汝若見有法可說,即是以音聲求我,若見有我即是處所,法亦無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師云,付此心法時。法法何曾法,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道場者秖是不起諸見,悟法本空,喚作空如來藏。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若得此中意,逍遙何所論。


問:本來無一物。無物便是否?

 

師云:無亦不是,菩提無是處,亦無無知解。


問:何者是佛?

 

師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異,故云即心是佛,若離於心別更無佛。

 

云:若自心是佛,祖師西來如何傳授?

 

師云:祖師西來唯傳心佛,直指汝等心本來是佛,心心不異故名為祖。若直下見此意,即頓超三乘一切諸位,本來是佛不假修成。

 

云:若如此,十方諸佛出世說於何法?

 

師云:十方諸佛出世,秖共說一心法,所以佛密付與摩訶大迦葉。此一心法體,盡虛空遍法界,名為諸佛理論。這個法豈是汝於言句上解得他?亦不是於一機一境上見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這一門名為無為法門,若欲會得但知無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擬學取,即轉遠去。若無岐路心一切取捨心,心如木石。始有學道分。

 

云:如今現有種種妄念,何以言無?

 

師云:妄本無體,即是汝心所起。汝若識心是佛,心本無妄,那得起心更認於妄。汝若不生心動念,自然無妄。所以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云:今正妄念起時,佛在何處?

 

師云:汝今覺妄起時,覺正是佛。可中若無妄念,佛亦無,何故如此?為汝起心作佛見,便謂有佛可成,作眾生見,便謂有眾生可度。起心動念總是汝見處,若無一切見,佛有何處所?如文殊纔起佛見便貶向二鐵圍山。

 

云:今正悟時,佛在何處?

 

師云:問從何來?覺從何起?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何處覓佛?不可更頭上安頭嘴上加嘴,但莫生異見,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總不出汝心,三千世界都來是汝箇自己,何處有許多般?心外無法滿目青山,虛空世界皎皎地,無絲髮許與汝作見解。所以一切聲色是佛之慧目,法不孤起仗境方生,為物之故有其多智。終日說何曾說?終日聞何曾聞?所以釋迦四十九年說,未嘗說著一字。

 

云:若如此,何處是菩提?

 

師云: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云:如何發菩提心?

 

師云:菩提無所得,爾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故云,我於然燈佛所無有少法可得,佛即與我授記。明知一切眾生本是菩提,不應更得菩提。爾今聞發菩提心,將謂一箇心學取佛去,唯擬作佛,任爾三秖劫修,亦秖得箇報化佛,與爾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云,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


問:本既是佛,那得更無四生六道種種形貌不同?

 

師云:諸佛體圓更無增減,流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譬如一團水銀分散諸處,顆顆皆圓,若不分時秖是一塊,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種種形貌喻如屋舍,捨驢屋入人屋,捨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皆是汝取捨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何得有別。


問:諸佛如何行大慈悲,為眾生說法?

 

師云:佛慈悲者無緣,故名大慈悲。慈者不見有佛可成,悲者不見有眾生可度,其所說法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譬如幻士為幻人說法。這個法若為道我從善知識言下領得,會也悟也這個慈悲。若為汝起心動念學得他見解,不是自悟本心,究竟無益。


問:何者是精進?

 

師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強精進。纔起心向外求者,名為歌利王愛游獵去,心不外遊,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無。即是佛道。


問:若無心,行此道得否?

 

師云:無心便是行此道,更說什麼得與不得?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可追尋。


問:如何是出三界?

 

師云:善惡都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如來出世為破三有,若無一切心,三界亦非有。如一微塵破為百分,九十九分是無,一分是有,摩訶衍不能勝出,百分俱無,摩訶衍始能勝出。


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摩從西天來,唯傳一心法,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

 

云何識自心?即如今言語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語又不作用心體,如虛空相似,無有相貌亦無方所,亦不一向是無有而不可見。故祖師云,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若不應緣之時,不可言其有無,正應之時,亦無蹤跡。既知如此,如今但向無中棲泊,即是行諸佛路。

 

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眾生輪迴生死者,意緣走作心,於六道不停致,使受種種苦。『淨名』云: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禦其心,然後調伏。所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故知一切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獄六道修羅,盡由心造。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會此意,縱爾廣學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識自心皆名邪行,盡作天魔外道水陸諸神。如此修行,當復何益?

 

志公云:本體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識自心,息卻思惟,妄想塵勞自然不生。『淨名』云:唯置一床寢疾而臥,心不起也,如今臥疾,攀緣都息,妄想歇滅,即是菩提。如今若心裏紛紛不定,任爾學到三乘四果十地諸位,合殺秖向凡聖中坐。諸行盡歸無常,勢力皆有盡期,猶如箭射於空,力盡還墮,卻歸生死輪迴。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虛受辛苦,豈非大錯。

 

志公云:未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如今但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但學無心,亦無分別亦無依倚,亦無住著,終日任運騰騰,如癡人相似。世人盡不識爾,爾亦不用教人識不識,心如頑石頭都無縫罅,一切法透汝心不入,兀然無著,如此始有少分相應。透得三界境過名為佛出世,不漏心相名為無漏智,不作人天業,不作地獄業,不起一切心,諸緣盡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秖是隨意而生。

 

經云:菩薩有意生身是也,忽若未會無心,著相而作者,皆屬魔業,乃至作淨土佛事,並皆成業,乃名佛障,障汝心故。被因果管束,去住無自由分。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來所說,皆是化人猶如黃葉為金權止小兒啼,故實無有法名阿耨菩提。如今既會此意,何用區區,但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心裏明明,所以舊時見解總須捨卻。

 

『淨名』云:除去所有。『法華』云:二十年中常令除糞,秖是除去心中作見解處。又云:蠲除戲論之糞,所以如來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故經云:諸佛國土亦復皆空。若言佛道是修學而得,如此見解全無交涉。或作一機一境揚眉動目,秖對相當便道契會也,得證悟禪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無所知對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歡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懷惆悵,如此心意學禪,有何交涉?任汝會得少許道理,即得個心所法,禪道總沒交涉。所以達摩面壁,都不令人有見處。

 

故云:妄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此性縱汝迷時亦不失,悟時亦不得,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縱汝動用造作,豈離虛空?虛空本來無大無小,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絕纖毫的量是無依倚無粘綴,一道清流是自性,無生法忍何有擬議,佛無口不解說法,真聽無耳,其誰聞乎?珍重!


師一日上堂,開示大眾云:


預前若打不徹,臘月三十夜到來,管取爾熱亂。有般外道纔見人說做工夫,他便冷笑,猶有遮箇在。我且問爾:忽然臨命終時,爾將何抵敵生死?爾且思量看,卻有個道理。那得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有一般閑神野鬼,纔見人有些少病便與他人說。爾只放下著,及至他有病,又卻理會不下,手忙腳亂。爭柰爾肉如利刀碎割做,主宰不得。萬般事須是閑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辦,遮場狼藉,如何迴避前路黑暗?信采胡鑽亂撞,苦哉苦哉!平日只學口頭三昧,說禪說道,喝佛罵祖,到遮裏都用不著。平日只管瞞人,爭知道今日自瞞了也,阿鼻地獄中決定放爾不得。

 

而今末法將沈,全仗有力量。兄弟家,負荷續佛慧命莫令斷絕。今時纔有一個半個行腳,只去觀山觀景,不知光陰能有幾何?一息不回便是來生,未知甚麼頭面?嗚呼!勸爾兄弟家,趁色力康健時,討取個分曉處,不被人瞞底一段大事。遮些關捩子,甚是容易,自是爾不肯去下,死志做工夫。只管道難了又難好,教爾知那得樹上自生底木杓,爾也須自去做箇轉變始得。若是箇丈夫漢,看箇公案,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但去二六時中看箇無字,晝參夜參行住坐臥,著衣吃飯處。屙屎放尿處,心心相顧,猛著精彩。守箇無字,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頓發,悟佛祖之機。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便會開大口,達摩西來無風起浪,世尊拈花一場敗缺,到這裏說甚麼閻羅老子千聖尚不柰爾何,不信道,直有遮般奇特,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


頌曰:「塵勞迴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翻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