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3 16:48:05蓮鄉

圓覺經隨解(一)------如來因地法行

文章出處:http://www.lotushome.org/

《圓覺經》中,文殊師利菩薩請佛開示:「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這段經文精簡起來,就是問:如何正確地發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本文之題——如來因地法行。
佛回答:「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無上法王」者,佛也。
「陀羅尼」者,總持也,持善不失,持惡不生。「圓覺」者,無形無相,橫遍豎窮。無形無相,故能持惡不生;橫遍豎窮,故能持善不失。
眾生一念心性,本自無形無相,橫遍豎窮,稱為本覺。迷此心性,虛妄取相,枉受生死,稱為不覺。聽聞佛法,知具本覺,起於修行,稱為始覺,始覺修行圓滿,合於本覺,稱為始本合,即究竟覺、大圓滿覺,簡稱為「圓覺」。
吾人一念心性,本自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今既修得圓覺,本具智慧德相,便得圓顯,故能「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
「清淨真如」者,體也;「菩提涅槃」者,相也;「波羅密,教授菩薩」者,用也。「清淨」者無形無相,「真如」者橫遍豎窮,無形無相橫遍豎窮正是吾人心性之本體。「菩提」是慧,亦即照;「涅槃」是定,亦即寂。寂而常照,實相一切相;照而常寂,實相無相;無相無不相,正是吾人心性之實相。「波羅密」,即六度。以無所得心教授菩薩,六度萬行,自行化他,廣度眾生,皆成佛道,正是吾人心性之大用。
是故欲顯心性,度生成佛,應當修於圓覺。
如來續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圓照清淨覺相」即前所述之「圓覺」。「圓覺」能圓滿無外地,普照一切萬法,皆悉清淨平等、無相空寂,故曰圓照清淨覺相。那什麼是無明呢?如來續云:「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性相。」「無始」非是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仍是有始,所以無始就是無生,也就是空。一切眾生於畢竟空中,虛妄起種種顛倒,雖起種種顛倒,仍是畢竟空不動,如是稱為「從無始來起種種顛倒」,也就是無明。所以無明沒有實體,畢竟空中,無有一法可得,故心經云:「無無明,亦無無明盡。」若是妄執有法可得,假名無明;知道「妄執」不可得,假名無明盡。
好比虛空,沒有東西南北四方;妄執四方,便是無明;四方位置弄錯,更是無明中的無明。
畢竟空中沒有四大,妄執有四大,已是無明;今妄認四大和合為自身相,更是無明中的無明。
六根攀緣六塵產生六識,稱為六塵緣影。畢竟空中沒有六根、六塵,故稱緣影;妄執有六塵緣影,即是無明;今更執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更是無明中的無明。
是故當知,妄執吾人身心世界,皆是無明,故心云經:「照見五蘊皆空。」吾人身心世界,實了不可得。
關於無明,佛更舉其它譬喻說明;「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譬如「病目」,即生眼翳,空本無花而見花,空本一月而見二月。若知目病,則見者無咎,過在不能自知其病,而妄執空中實有花及二月。非是除空花二月,而是知妄莫執。是故古德云:「愚痴人除境不除心,智慧者除心不除境。」
「虛空自性」者,性空也。「實花生處」者,緣起也。妄執之人,不但惑於性空,亦復迷於緣起。惑於性空,則不能廣度眾生;迷於緣起,則不能得證涅槃。若能於性空覺其緣起,雖證涅槃而能廣度眾生;若能於緣起悟其性空,雖度生死而不離涅槃。證涅槃而度生死,為圓覺之用;度生死而證涅槃,乃圓覺之體。體如水,用如浪;浪有起伏,水性不動;水即是浪,浪即是水。若能了達證悟此法,稱為圓覺,稱為佛。
可憐眾生不知此法,是故「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一旦覺悟,方知本無生死本無佛,一念覺悟一念佛,念念覺悟念念佛。永嘉大師亦云:「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豈不明矣!是故無明本無,一念妄執迷惑,假名無明。無明自性,即圓覺自性,即「虛空自性」;無明生處,即圓覺生處,即「實花生處」。無明與圓覺不一不異:同一自性生處故不異,迷覺有別故不一。莫於無明之外覓圓覺,以其不異故,亦莫執無明為圓覺,以其不一故。
如來續云:「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無明無體,前文已述,夢喻易解。
空花本無故無生,無生云何有滅?眼病故妄見空花生滅。
眾生生死如空花。生死本無,云何有涅槃?以無明故,於無生畢竟空中,妄見生死,假名輪轉生死;若知生死本無,假名涅槃。畢竟空中,生死涅槃俱不可得,此乃第一義諦;方便說生死說涅槃,此乃世俗諦。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是故方便宣說生死涅槃,不過為令眾生悟入畢竟空之實相法耳。
既知無明體性,更須識知圓覺,故如來續云:「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如來本起因地,修於圓覺,不過覺知無明無有實體,猶如空花;雖見生死翻騰,卻無有輪轉,亦無五蘊身心,受彼妄生妄死。以修於圓覺,則能照見五蘊皆空,故身心亦空,乃至照見一切法皆空。
然一切法皆空,非是因為修於圓覺,有所造作才空,而是一切法本性即空。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法無非緣起,緣起無自性故空,故非經於造作才空,而是緣起性空。法爾如是,性常本空,未曾動搖。
佛進一步說:「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彼知覺」者,即是圓覺。圓覺緣起性空,故云「猶如虛空」。圓覺性空緣起,故云「知虛空者即空花相」。
雖然圓覺性本常空,可是隨緣則能遍知一切法,故云「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淨覺隨順」就是圓覺。圓覺緣起性空故遣有,圓覺性空緣起故遣無。以遣有故,雖遍知一切法而心無所住;以遣無故,雖心無所住而能遍知一切法。雖遣有而不壞有,雖遣無而不壞無。遣有無者,遣其見,遣其遍計執也;不壞有無者,不壞法,不壞依他起圓成實也。
不但有無俱遣,遣亦須遣,遣至無所遣處,假名無遣。然亦不得執於無遣,執於無遣則落「有無俱遣」之中。是故「遣」之一法,甚深微妙,云何習之?理雖深玄,事有方便。只須單提「阿彌陀佛」名號,不雜餘想,即是「遣」法之究竟處。
單提佛名,淨念相繼,即是遣無;不雜餘想,都攝六根,即是遣無。是故念佛法門行易證深,只須念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單提佛名不雜餘想,即是有無俱遣,淨覺隨順,也就是圓覺。
為何圓覺要有無俱遣呢?如來續云:「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若有「有」、「無」,則非虛空,則有動。而圓覺如虛空,常不動,是故須有無俱遣方稱淨覺隨順。
「如來藏」即是圓覺。「起」即是有,「滅」即是無。「知見」不外有見、無見兩大類。因為如來藏有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則無起,非有見,故圓覺須遣有;不空如來藏則無滅,非無見,故圓覺須遣無。以如來藏中無起滅,無知見,故圓覺須有無俱遣。
「法界性」者:法界無界,無界法界。無界法界則遍滿十方,是故圓覺遣於無見;法界無界則無形無相,是故圓覺遣於有見。
如是若能有無俱遣,即是如來因地法行,菩薩得以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不墮邪見。遣有則不墮常見,遣無則不墮斷見。常斷二見即是邪見,今既有無俱遣,故能不墮邪見。至此,佛開示文殊菩薩的請法,便告一段落了。
最後我們再收攝一下重點。如來因地法行,就是圓覺法門。圓覺法門,知無明如空花、有無俱遣。如何修持,下手方便,就是持念佛名,不雜餘想。與大家共勉,老實念佛,究竟圓覺,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