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3 16:42:49蓮鄉

以自佛心念自心佛

文章出處:http://www.lotushome.org/

念佛法門,老祖師稱它為方便中第一方便,究竟中第一究竟,就是因為它是「以自佛心,念自心佛」。
以自佛心念自心佛有深淺不同。淺的叫緣觀,深的叫直觀心性。怎樣叫緣觀呢?以自佛心,自佛心是能念之心,是能緣;念自心佛,自心佛是所念之佛,是所緣。能緣之心雜念不生,湛然不動,猶如明鏡;所緣之佛,念念相續,歷歷分明,猶如鏡影。雖念佛能對粗濁之煩惱習氣,然仍有微細的能所分別,嚴格說來,尚未達到一心不亂之境界。
此時再加緊用央A將五陰身心徹底放下,只管一心皈命於一句佛號。一心皈命佛號,全心即全佛。全心即全佛,全心便不可得,所以沒有能念之心。佛號既然為一心所皈命,那麼全佛即全心。全佛即全心,全佛也不可得,所以沒有所念之佛。一句佛號念到沒有能念,也沒有所念,能所雙亡,這便是直觀心性,也就是一心不亂。
這個直觀心性,一心不亂的境界很深,吾人沒有實證的奶牷A只能依著二諦的道理推敲推敲,來作為修行的參考。剛才提到全心不可得,既然全心不可得,怎會有「心性」可直觀?有「一心」可不亂呢?當知全心不可得,是說心無性。以心無性故,方能隨緣成十法界。好比虛空沒有定方,正因為沒有定方,所以能任緣應現十方,念佛念到直觀心性一心不亂,就是要佛號念到心不動,好比太虛空一樣,任它風吹火燒,虛空始終不動,甚至也不去分別什麼是風吹火燒,什麼是不動。因為虛空它法爾如是,再去分別風吹,分別火燒,分別不動,那都是自心虛妄分別,騎馬找馬。只管一心稱名,那就對了。所謂單提佛名,萬緣放下是也。
大家想一想,學佛所為何事?就是要成佛。如果能以自佛心念自心佛,從緣觀修到直觀心性,豈不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嗎?所以老祖師稱它為方便中第一方便,究竟中第一究竟,真是名符其實。
實在講起來,以自佛心念自心佛,並非念佛法門的專利,大乘經論,無非闡明此理,只是下手方便,還屬持名念佛一門。不相信,吾人隨便舉一部經論來印證印證,便知道了。大乘起信論講一心開二門──心真如門,心生滅門。念佛法門以自佛心念自心佛,以自佛心則全佛即全心,全用歸體,此乃心真如門。念自心佛則全心成全佛,全體起用,此乃心生滅門。再講明白一點,佛號念到一心不動,心真如門;佛號念得歷歷分明,心生滅門。一心不動而歷歷分明,叫無念而念;歷歷分明而一心不動,叫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寂而常照,叫無量光;念而無念,照而常寂,叫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正是阿彌陀佛!無量光則橫遍十方,無量壽則豎窮三際,橫遍豎窮,有那一法不在其中呢?也就是說,有那一法不是阿彌陀佛呢?所以如果通達念佛法門,以自佛心念自心佛,與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的微妙道理,甚至我們可以大膽講一句話,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八萬四千法門,無不從一句阿彌陀佛流出;一代時教八萬四千法門,也無不還流入此一句阿彌陀佛之中。流出叫作攝;流入叫入。換句話說,念佛法門與一切法門互攝互入重重無盡,這不正是華嚴五教的圓教境界嗎?無怪乎老祖師又稱念佛法門為圓頓中第一圓頓。
最後,我們再講講念佛法門,以自佛心念自心佛的下手方便。它的下手方便,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前面我們講過,以自佛心念自心佛,淺的叫緣觀,就是都攝六根的奶牷C眼不可亂看,要看只可看佛像;耳不可亂聽,要聽只可聽佛號;鼻不可亂聞,要聞只可聞檀香;舌不可亂講,要講只可唱佛名;身不可亂動,要動只可禮佛繞佛;意不可亂想,要想只可想佛號。凡夫一下要六根都攝不亂攀緣,不易做到,其中有兩根若攝,則餘根自攝,那就是意根與耳根。不相信大家可以試一試,專心想事情,或專心聽音聲,一定有目不見,有鼻不聞。但是意根與耳根比較,意根容易打妄想,耳根容易聽清音聲。所以我們最後皈結,念佛法門以口念耳聽,念清楚聽清楚為下手方便。
而這種方法,無論老幼賢愚,男女貧富,都修得起來,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老祖師又稱念佛法門為方便中第一方便。這樣都攝六根久了,慢慢由淺而深,自然達到淨念相繼,那就叫直觀心性了。
總而言之,修行念佛法門,雖然有淺深不同,可是始終不離一句佛號,只要把佛號念得純熟,蓮品必定高昇。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以自佛心念自心佛,一同往更深遠的目標邁進吧!開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