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5 08:18:35ivymaya

炸壞熱水爐造就一個火箭工程師 父母管教態度 影響孩子一生

撰文 / 理財周刊編輯部

美國太空總署的總工程師希坎姆在他退休以後寫了一本自傳《十月的天空》。在這本書中,他說他之所以能夠從貧窮的煤礦小鎮學校脫穎而出,拿到西維琴尼亞州科學展覽的第一名,跟他的母親有關。

他當年為了研發比較有效的炸藥,使火箭飛得高一點,曾經把他們家的熱水爐給炸掉了,他當時非常緊張,以為一頓「竹筍炒肉絲」跑不掉了,害怕得不敢回家。

當他餓得受不了,硬著頭皮回家時,想不到他的媽媽居然沒有罵他,只跟他說:「我早就告訴你父親這個熱水爐要換了,他都不聽,現在他必須要買一個新的了。」他聽了非常感動,決定一定要將火箭發射成功來報答他媽媽,他母親的態度改變了他的一生。

如同以上故事,父母告訴子女何謂良好的價值觀,並且在生活中身教示範,就是所謂言行合一,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態度皆有莫大影響。尤其,想要子女對於花錢、投資、捐獻的方式和標的有所深思,你就需要在這些價值觀上確實以身作則,立下榜樣。

所以購物時,如果你只挑有名的設計師品牌,還帶子女去最高級的精品店,就等於是在教導子女:他們不必練習做理財決策。

假如,父母對於自己本身的消費行為想要刻意放縱(假如偶爾想要奢侈一下,到百貨公司血拼),但又不希望對子女有負面影響,有違培養子女節制消費的期望,則應如何填補兩者間的落差呢?此時,父母應從檢視自己所要血拼的產品著手,試問自己是否可以延遲購買,並與孩子開誠布公地討論。

例如:他可以對他12歲大的孩子說:「小毛,新的Wii明天就要在網路發售了。我們可以在今天以較貴的價格訂購,或是等幾個月後在加樂福量販店買。雖然我真的很想得到它,可是,想想還是應該等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我們還可以把其中的差價捐給育幼院。」
透過種種的教導,父母可以讓孩子明白,想要一件東西,並不是就應理所當然立刻擁有它,因為它會伴隨著責任和選擇。父母對所購買的物品愈能節制,你的子女對自己在財務方面的選擇,意識也會愈高。消費在本質上不是件壞事,只是要確保它對子女價值觀所造成的可能影響。

美國有個不光彩的小秘密,那就是父母都想要子女學會負責財務的習慣,可是能以身作則的比例卻出奇的低,而且這個情況正在惡化中。

在1999年,美國家庭的平均負債超過7500美元。55%的美國父母未繳清每個月的信用卡帳單;只有45%的父母能遵守預算;而每8對父母就有1對表示他們的工作退休準備金為0。難怪對許多父母而言,要為子女在金錢事務上以身作則,並成為其導師這個想法,簡直難以啟齒。

而近年來台灣的卡債族人口激增,債務本身除對家庭有排山倒海的經濟壓力外,其中亦不乏為人父母,對其下一代的理財教育,勢必也有負面示範效果,若未能妥善處理,恐怕無法跳脫世襲的貧窮困境。

理財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重視「錢」的教育,等於是把孩子從「象牙塔」上「請」回到社會現實中來。而對錢的教育應由父母落實於生活中,以身作則。

有人問富翁阿卡德致富的方法,阿卡德問他們:「假如你拿出一個籃子,每天早晨在籃子放進10個雞蛋,每天晚上再從籃子拿出9個雞蛋,最後將會出現何種情況?」
有人回答:「總有一天,籃子會滿起來,因為每天放進籃子的雞蛋比拿出來的多1個」,阿卡德笑著說:「致富的首要原則就是在你放進錢包的10個硬幣,頂多只能用掉9個。」

父母陪著小孩共同實踐於每日的消費中,這麼簡單的致富道理,或許就是留給你小孩最大的影響、最重要的資產。

來源:http://www.taiwanpage.com.tw/column_magazine.cfm?id=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