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lent*學習計畫-未來競爭力研習營~大智若愚,並不委屈人
m1-12-0029.jpg
相信大家跟i-Talent*學習計畫小編一樣,對於大智若愚這四個字並不陌生。“大智若愚”被普遍認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的最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誰能得到“大智若愚”的評價,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了。
從字面上理解,大智若愚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於沒有智慧,接近於木訥,接近於愚。智慧(尤其指的是智術)如果過於外露,仍然稱不上高級的智慧,“聰明反被聰明誤”,“多智則謀”,一個人過分地精於算計反而會被人算計。 “大智若愚”的派生詞“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辨若訥”,它們表明至高的謀略,至高的技巧,至高的境界並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一覽無餘地展出在人們面前,它擁有豐富的層次與內涵,擁有保護自身的機制。
而i-Talent*學習計畫小編從以前就非常喜愛中國歷史,這就讓小編想到在中國歷史中,樂毅率燕軍踏平齊國,田單又率齊人大破燕軍,功成名就之時,卻都是遭君王猜忌之日。那些見過大風大雨的“過來人”對老子的名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理解格外深刻。因而每當身處一些“特殊關係”的微妙場合,或者在面臨生命威脅的緊要關頭,韜晦一方無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紂王荒淫無道、暴虐殘忍,一次作長夜之飲,昏醉不知晝夜,問左右之人,“盡不知也”,又問賢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國皆不知,而我獨知之,吾其危矣。”於是亦裝作昏醉,“辭以醉而不知”。
戰國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廣結天下豪傑,廣徠天下賢才,“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擁有足以與魏王抗衡的政治實力,魏王也不得不讓他三分,可是當他公然“竊符救趙”,違背魏王的意志,解救了正受秦兵壓境威脅的趙國,建立巨大功勳之後,卻使魏王難以容忍,“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秦國馬上施以離間之計,促使魏王剝奪了信陵君的實權。魏王擔心信陵君威望猶在,有朝一日會東山再起,仍然視作心腹大患,信陵君為此“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以降低人格的方式減輕魏王的戒懼。韜晦之術在漢以後的所有做人術中發展最為充分,許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韜晦的歷史,善於避讓那些看似胸無大志,實際暗伏殺機的身邊人。無不以弱者的形像做出強者的舉動。
所以i-Talent*學習計畫小編覺得身為中國人,我們一定都要有中國人的智慧。更多的學習訊息歡迎大家繼續收看i-Talent*學習計畫學習報。
i-Talent*學習計畫-未來競爭力研習營是您學習的好夥伴!